關乃龍+王志偉
摘 要: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使得我國城市建設進入了高速發展期,但是在這一發展背后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也不得不讓人們有所反思。中國城市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局面,在這一時期,中國經濟及城市發展經歷了前期高速發展所帶來的紅利后將進入到以降速、轉型、多元為基調的發展新階段。在城市的規劃中其規劃理念正在向著回歸正常、回歸本源、回歸理性的發展方向來轉變。我國的經濟正逐步進入轉型期,而與之相配套的城市發展規劃也應當隨之改變,通過從制度和技術兩個方面共同入手加強城市規劃在城市發展中的指導和引導作用,構建起以人為本的城市發展新理念,實現人與城市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城市規劃;傳承;發展;變革
前言
傳承與變革是現今擺在城市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選擇。在城市的發展中,其總是在曲折中不斷發展進步的,在這一歷程中做好城市規劃的繼承和變革是不斷完善城市功能和構建宜居城市環境的重要發展途徑。現代城市發展極為迅猛,傳統的發展思路與現今不斷變化的城市發展需求兩者之間產生了激烈的碰撞,做好城市的發展規劃應當在做好城市規劃傳承的基礎上根據城市發展的實際需求進行不斷的變革以更好的促進城市的發展。
1 現今城市規劃中所面臨的客觀需求
現今的時代是科技的時代,尤其是以計算機、互聯網、新能源為代表的新技術在不斷的改變著我們原有的生活,也是迄今為止對城市發展影響最為深遠的科技變革。在這一輪科技升級中會極大的促進城市人文、經濟以及生活領域的發展同時也對人們對于城市的定義推向了另外一個層面。此外,在城市的發展中所面臨的環境、交通等的一系列問題也在制約城市的發展。為解決城市發展與城市現實兩者之間的矛盾、認清我國在這一時期發展的中國國情是城市規劃所面臨的核心問題。相較于我國提出的“新農村”、“新型城鎮化”中所面臨的問題,在城市發展規劃中所面臨的問題更棘手也更為嚴峻。做好新形勢下的城市發展規劃的傳承與變革是現今乃至今后一段時間內城市發展規劃發展的重點也是難點。為實現這一目標城市發展規劃需要在探索中向前邁進做好城市發展規劃中的傳承與變革,構建更為宜居的城市發展環境,促進人與城市的和諧發展。
2 新形式下城市發展規劃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逐漸進入了城市型社會,在這一時期,我國的城市發展有著三個方面的突出特征:(1)降速,我國經濟經過了長期高速的發展現今已經進入了發展的下半段,早在2011年我國的城鎮化率已經突破了50%這一水平線,城市中的第三產業比重也超過了第二產業的成為了城市發展的另一主要推動力,在新時期,我國的經濟和城市發展速度將逐漸降低并趨于放緩直至穩定,在這一過程中城市用地規模的擴張速度也將呈現出更為明顯的放緩趨勢。這一趨勢在一些盲目擴張的城市中體現的更為明顯。此外,國家所出臺的城市土地集約節約的政策導向也將會使得城市發展逐漸從快速擴張向“以人為本”的城市理念所轉變。總體趨勢的變化將會使得城市對于人口的新引力和門檻差異更為明顯從而致使人口在城市之間重新流動選擇。未來城市發展規劃將進入“精明調整”的發展模式。(2)發展模式的轉型升級,相較于國外發達國家,我國在城市基礎設施規劃和建設領域仍顯薄弱,城市住房保障、醫療、教育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仍需要不斷的加快推進,相較于傳統的數量擴張,新時期在城市發展規劃中應當積極做好結構優化和城市升級這一目標導向,通過城市發展規劃來不斷完善城市發展。長久以來,我國的城市為了追求經濟的快速發展,致使城市配套、城市環境等問題日益突出已經嚴重影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便利,對城市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同時隨著我國逐步邁入老齡化社會,城市的民眾將會對城市的建設和服務提出更高的要求,而這一需求也對城市發展規劃提出了更為嚴峻的挑戰。(3)多元化,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多元化已經成為了城市發展的另一個重要特色,城市發展驅動力量已經逐漸由原先的依靠工業向著信息化、國際化、人文環境、生態環境等的方向發展,城市的發展將更為多元。新時期,在城市的發展規劃中應當從加快城市結構升級和服務業的方向發展,構建起新的驅動城市發展的道路,以促進城市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在城市發展規劃中不但需要做好變革更需要做好傳承,“城市發展回歸正常、回歸理性、回歸初衷”就是城市發展規劃傳承的主要內容,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在城市規劃中都是以經濟發展為利益先導,致使我國城市發展進入了一條岔道,城市交通、城市居住環境和人文環境的不斷惡化嚴重制約了我國城市的進一步發展,此外,在城市發展規劃中為了實現社會的短期發展,不惜通過壓制、掠奪周邊中小城市的發展,使得城鄉差距、區域差距越來越明顯。并在不斷的發展擴張中形成了“馬太效應”。此外,在發展的過程中,在城市的規劃中,盲目的復制單一發展模式,通過大拆特建的發展規劃理念使得城市的發展少了人文、環境的積淀,從而為城市的發展埋下了隱患。為應對這一難題,在城市發展規劃應當將以往從以來投資驅動的發展理念向多元驅動的發展方向進行轉變,在城市規劃中更多的將民生工程、環境工程放在首位,在城市發展規劃中突出城市地域特色,以使得城市發展更為貼合城市發展實際。城市是人類的家園,也是民眾長期生活的地方,在城市規劃中需要更多的將城市發展和城市環境進行有機的結合,在城市規劃中將城市發展向著本源回歸,從而將城市發展所體現的時代特色、人文特色、經濟特色進行有機的結合。通過城市發展規劃構建起民眾能夠安居樂業的幸福家園。在城市規劃中應當從原先工業為主發展理念向著多元發展的理念轉變,通過多元發展的道路,從而促使城市規劃更多的回歸理性,而不是一味的在城市規劃中突出經濟發展、工業發展,而是在城市發展規劃中更多的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在城市規劃中做好城市軟環境的建設,尤其是與城市規劃實施和管理密切相關的制度建設與公共政策的設計,將公共利益作為城市規劃設計發展的出發點與落腳點。
做好新時期的城市發展規劃將會涉及到更多方面的考量,城市發展規劃的內容將會更多元化,其不僅僅是從城市建設的方面進行考量,更多的是從城市經濟、城市建設以及城市人文、城市環境等多個方面進行考慮來共同做好城市規劃,在規劃中也更多的突出剛柔并濟、彈性包容的發展理念。此外,在城市規劃中將打破原有的城市規劃設計方式與規劃理念,將原先從經濟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環境保護規劃等對于空間管制的需求進行綜合的考量,避免原先各部分所帶來的問題,通過“一張藍圖”的模式來更好的對城市空間的開發與利用做好規劃,形成統一的規劃體系。將傳統的城市規劃中以管理建設為主的規劃理念向土地的綜合利用、擴展空間資源的優化配置的方向進行轉變。在城市規劃中更多的突出對于人居環境的改善,構建“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從而為民眾提供更為良好、舒適的居住環境。此外,在城市規劃中應當更多的強調彈性規劃,突出城市發展的韌性,突出城市社會、經濟和生態的動態整合,通過不斷的變革來完善城市的發展。
3 結束語
城市規劃是城市發展的重要指引和導向。新時期應當充分分析我國發展現狀的基礎上通過城市規劃傳承與變革兩者之間的有機結合來共同推進城市的不斷完善,構建宜居城市環境。
參考文獻
[1]俞孔堅,李迪華,袁弘,等.“海綿城市”理論與實踐[J].城市規劃,2015,39(6):26-36.
[2]顧朝林,彭 .基于多規融合的區域發展總體規劃框架構建[J].城市規劃,2015,39(2):16-22.
[3]朱江,鄧木林,潘安.“三規合一”:探索空間規劃的秩序和調控合力[J].城市規劃,2015(1):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