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專家詢問法等方法,從大學生個人因素、學校與社會等因素對影響大學生體質的幾個方面進行分析,以期對大學生體質的改善提供借鑒。
關鍵詞:大學生體質學校社會影響
大學生作為擁有高等文化的群體,肩負著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重任。在高等教育初始的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及后續(xù)的初高中教育階段,我國一直把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作為培養(yǎng)的教育目標,并在相應的教育階段進行體質健康測試來檢測學生體質,在初中及高中階段更是把體育作為中招和高考的加試加分項目。但相關文獻及數(shù)據(jù)顯示大學生階段的學生體質出現(xiàn)逐年下滑的趨勢,針對此現(xiàn)象早在2004年在上海召開的全國高等學校教育工作座談會上,時任教育部長周濟提醒大學生,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爭取做到“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會議上習近平主席指出我國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大學生作為祖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中堅力量,在他們身上寄予著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所以對大學生身體素質的關注重視有著重大的戰(zhàn)略性意義。
一、影響因素分析
(一)學業(yè)負擔重
通過近年來的體質健康測試數(shù)據(jù)分析,學生體質下降的原因除了先天體質方面的因素外,與后天鍛煉不足有著很大的關系。近年來,人才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社會崗位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沉重的就業(yè)壓力下,現(xiàn)在的大學生不僅要把專業(yè)課程學好,還要忙于考取計算機、英語等各種等級證書,還有很多大學生為升學考研究或者就業(yè)做準備,少有時間和精力去鍛煉身體。
(二)中小學體育鍛煉承接基礎不好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學生體質下降,并不只是在大學里出了問題,而是在中小學就埋下了隱患。我國雖然開展素質教育多年,但是中小學一直面臨著升學的壓力,在就業(yè)形勢日益嚴峻這個大的社會背景下,學生個人及家庭方面為了取得盡可能高的學歷和學位,仍然是眾多中小學生奮力拼搏的目標,學校方面則把不斷提高學生的考試分數(shù)和升學率作為眾多中小學校教學活動的重要方向。因此,繁重的學業(yè)負擔使得學生學習時間過長,體育鍛煉和戶外活動時間減少,睡眠和飲食也受到不良影響。
二、對策
針對大學生體質下降的原因,為了這個群體朝著健康的方向保持和發(fā)展,就提高大學生體質應從兩方面入手,一是調整飲食結構,二是進行合理的運動。現(xiàn)在的大學生普遍熱量攝入太多而活動太少,課余時間大多是看電視和操作電腦,因此有必要加強運動。運動的方式和類型有很多,比如有氧運動,比如跳繩、快走、爬樓梯等,這些運動比較很簡單,對器械和場地沒有特殊的要求。現(xiàn)在每個大學校園都有健身器械及健身路徑,大學生主要缺失的是鍛煉的意識及鍛煉的堅持。
提高學生體質不只是教育部門一家的事:從制度上看,我國教育部門對學生體質歷來很重視:不論小學、中學還是大學,體育課都是必修課,在初中升高中的考試中,體育課作為必修課占有30分的比例。然而,學生的體質提高是單靠學校里的體育課顯而易見是不夠的,而且不是教育部一家能解決的問題,這是一個社會問題,提高學生的體質,需要從學校學生自身兩方面共同和努力。
(一)學校方面
學校作為大學生長期生活學習的場所,在增強學生體質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學校可以通過傳統(tǒng)的體育課堂來加強學生體育鍛煉,增強學生體質,同時也可通過社團等組織來豐富大學生的文體生活。大學每年舉辦的田徑運動會對于整體校園學生的健身有著很大的帶動和促進作用,在運動會前期的運動員選拔及后續(xù)的訓練對于學生群體的健身氛圍的渲染和提升有著很大幫助。同時高校都有屬于學生自發(fā)組織的社團及興趣愛好協(xié)會,如輪滑協(xié)會、舞蹈協(xié)會、武術協(xié)會等,這些協(xié)會都會通過定期的組織活動來豐富學生們的課余校園生活。有些學校舉辦的“陽光晨跑”也有力的帶動著學生們的鍛煉。
現(xiàn)在河南部分高校通過在學生群體中推廣運動軟件,讓學生安裝“運動世界校園”等APP運動軟件,通過軟件運動數(shù)據(jù)的采集和檢測對學生的運動時間及運動強度進行要求,并將學生的運動數(shù)據(jù)歸入到體育成績的平時成績之中。平時運動鍛煉與成績掛鉤的策略無形中對于增加學生運動時間及學生健身意識的培養(yǎng)起到積極推動的作用。
(二)學生方面
通過制度建設保證學生的體育鍛煉當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要想全面提高大學生體質,僅靠制度是不夠的,讓大學生養(yǎng)成自我鍛煉的習慣更為重要,這就涉及到社會環(huán)境以及文化背景的問題。從西方國家的情況看,當社會的發(fā)展和人們的經(jīng)濟水平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追求健康的身體,于是,鍛煉就成了人們的自覺行動。而且,他們的學習課壓力不大,有充足的時間用于鍛煉,所以西方國家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自覺性以及健康意識比我國學生要強。所以針對此特點對大學生健身意識及鍛煉自覺性的培養(yǎng)顯得尤為的重要,有了好的健身意識,大學生就會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注重身體的鍛煉,規(guī)律生活作息及飲食的營養(yǎng)搭配,從而綜合的提升自身的體質。
大學生體質下降的背后有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來自家庭、學校、社會及大學生自身,所以大學生體質的提高和增強也離不開這些方面的努力,我們需要各個方面進行配合,有的放矢的針對性的通過一些舉措來增加對大學生積極的影響,激發(fā)大學生的鍛煉熱情,營造體育鍛煉的良好氛圍,讓大學生能夠真正的投入其中運動起來,這一切不僅需要政府的扶持及教育系統(tǒng)的各項制度規(guī)定,同時更需要學校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制定和實施相關的教學策略,政府支持,學校落實,教師引導,學生努力的把體質增強和提高到一個新的臺階和層次上去。
參考文獻
[1]尹小儉,杜建強,季瀏.中國大學生體質健康變化趨勢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9):79-84.
[2]王晶,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分析及對策研究[J].泰山醫(yī)學院,2012,(5):63.
作者簡介
王震(1990.11-)男,河南安陽人,碩士,鄭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社會體育、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