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村教師因為其生存環境較為簡陋,其身心健康狀態可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隨著國家教育質量的不斷提高,對教師的自身生理素質也格外重視。本文就農村教師的身體狀況,職業倦怠和心理健康三個方面作為研究對象,研究它們對農村教師的影響力。
關鍵詞:農村教師身體健康職業倦怠心理健康
一、問題背景
我國經濟建設的進一步加強,教育質量的強化,帶來的是城鄉差距不斷拉大,農村地區的教師生活較為艱苦,生活質量普遍偏低,并且職業壓力比較大,這些都對他們的身體健康有較大影響。生活條件的落后,住房的簡陋,工作負荷的沉重,使農村教師的身心健康呈現出不樂觀的形態。但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社會的要求提高,我們對健康的定義也在不斷的演變,以前,我們對于健康的定義,就是身體上沒有任何的病痛或者缺陷,而如今的健康,是軀體健康,精神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而鄉村教師,作為信息相對閉塞的農村來說,他們就是知識消息的傳播者,鄉村教育的主力軍,所以,我們有必要對農村教師的身心健康狀況進行研究分析。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對某幾個相對較多人務農的省份的縣級以下的農村教師的健康狀況作調查。依據統計學原理,按照各地區人口比例抽樣選取研究人數,對我國云南紅河地區中小學的教師進行抽樣調查。
2.研究工具。其中身心健康的調查可依據教師的工作負荷和體檢結果進行分析,心理健康的評價標準為五個方面:精神狀態、生活滿意度、精力狀態、人際關系和自我價值,分別采用記分制統計,分數越高,教師的身心健康狀態越高。
3.研究過程和分析方法。首先通過隨機選取的方法對各農村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再通過統計這些調查結果,采用分層抽樣的方法,在各干層面選取一定數量的教師專門訪談,了解更多其真實情況,采用專門的統計軟件進行問卷處理,得出相關結論。
三、結果分析
1.農村教師工作負荷較重,大部分患有職業病。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結果顯示,多數農村教師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農村學校的教師資源較薄弱,所以他們大多數擔任了不止一個科目的任課教師,也不止教一個班級的學生,且相比與城市學校,農村學校班級人數普遍都要多,這些直接導致了教師工作量的加倍。而對于身體狀況,我們發現較多農村教師都有疾病,其中頸椎病的比例最高。我們在某個農村中學一共調查了18位教職工,從校長到食堂職工,其中只有4位患病較輕,且大多數都患有頸椎病和腰椎病,還有4位患有高血壓,都在接受相關的理療項目。
2.農村教師身體健康比城市教師差。在農村,金錢物資緊缺,生活條件較艱苦,各方面的營養跟不上,生病也不會有好的醫療設施,農村教師的健康狀況很難得到保證。導致城鄉教師健康狀況差距較大。農村教師生病次數多,睡眠質量差,視聽覺敏感度低。
3.農村教師心理狀況為中程度健康。調查結果顯示,農村教師精神狀態不錯,心理健康狀況較為可觀,不會有太大心理壓力,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沒有較為嚴重的心理疾病,也不會出現自殘、輕生等情況。但農村教師的心理疾病的比例高于城市,普遍存在的心理疾病為恐怖、精神病、強迫癥、焦慮和偏執
4.農村教師在三方面的職業倦怠。職業倦怠是不同于心理健康的一種心理狀態。它包括情感枯竭、人格分裂和個人成就感降低三方面。國外的研究學者將之定義為:教師不能充分處理工作壓力與個人生活的一種無助的心理狀態。分為情感枯竭、人格分裂和個人成就感降低。農村教師在情感維度上處于中等的職業倦怠,在人格整合方面卻沒有出現倦怠現象,而在個人成就方面,不論是城市還是農村,教育為本的觀念都沒有被過多重視,教師都基本上體會不到個人成就,所以存在比較嚴重的職業倦怠。
5.農村教師身心健康問題多表現為職業倦怠。教師的職業特殊性,他們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重擔,承擔著較大的精神和心理壓力,所以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教師,都有職業倦怠的表現。有的學者就城鄉職業倦怠的差異作了研究,其研究分為四個維度:學生不良行為、較差的工作條件、教師人際關系復雜、緊迫的時間壓力。在工作條件和人際關系這兩方面,兩者都存在壓力,但農村教師由于其社會環境的特殊性,面臨的壓力更大。但他們的壓力其實主要是來源于學生行為和時間緊迫,這兩者對教師的職業倦怠有重大影響。就學生不良行為方面,城市學生的物質條件較好,所以學生也更加嬌生慣養,難免會有很多學生沾染上不良惡習且不服管教,學生家長的溺愛,老師對此也無可奈何,所以這主要造成了城市教師的職業倦怠。而在緊迫的工作時間方面,農村教師的工作任務繁重,瑣事雜事較多,要照顧的學生也是學生教師的好幾倍,很難權衡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時間,深夜留校批改作業或者備課改卷對他們來說就像是家常便飯,所以,這主要造成農村教師的職業倦怠。
6.農村教師身心健康與環境條件有關。農村教師的工作時間都較長,工作量相當大,這種情況在較偏遠的山區學校更為明顯,他們的學生一般都為寄宿學生,所以教師不但要照顧他們的學習也要照顧他們吃飯睡覺,周末放學回家也要一個個護送到家。做到了這些,教師連睡覺的時間都不夠,更加沒有時間注重自己的健康問題,且健康意識在農村地區較為淺薄,教師也不會過多注重飲食和生活習慣,也沒有時間和精力鍛煉身體。長此以往,教師的身心健康狀況下降是為必然。
四、小結
在各方面的分析來看,農村教師的身心狀況都不為樂觀,出現較為嚴重的職業倦怠,存在不少的制度漏洞,這對我國的農村教育來說是比較嚴重的問題,國家教育層面對此也沒有采取過多措施,但這應該引起整個教育界的重視,如何提高農村教師的身心健康狀況是一個大難題也是當今不得不面對和改善的問題。
參考文獻
[1]侯中太,朱虹.農村教師身心健康狀態評價與影響因素分析[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0:97-100.
[2]曹張瑩.農村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及對策研究[D].安徽農業大學,2012.
作者簡介
李俊鋒(1980.8-)男,云南石屏人,本科,開遠市第十二中學、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物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