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愛
摘要:數學是每個人從小到大必須學習的重要科目,是小學學習的重中之重。在新課程改革下,明確要求在教師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讓興趣點撥小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提高興趣才能讓小學生更加投入,讓他們體驗到在數學學習的快樂。
關鍵詞:趣味小學數學教學
小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較為薄弱,提高學習興趣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小學生尚處在數學學習的初級階段,對數學問題的分析以及數學問題的理解方面有偏差。而教師作為學生學習方向的引領者,應該起到很好的帶頭作用。學好數學與學習能力掛鉤,所以有好的學習方法才能夠產生學習興趣,從而更加容易地進行數學學習。
一、運用數學語言提高學習興趣,加強課堂趣味
眾所周知,興趣是學生學好一切事物的關鍵。這個定理對于小學數學的學習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小學生好奇心比較強,思維能力比較活躍,容易對一些事物產生興趣。所以只要學生對數學問題產生興趣,就會更好地進行學習。而提高數學學習興趣的方法之一就是讓學生們對數學問題感覺到容易,不再懼怕數學問題的分析,這就要求學生們要學會運用數學語言去理解數學問題。只有掌握了學習技巧,學生們才能更好地進行分析與思路的整理,從而更好的解決相關數學問題。在思考時如果運用數學語言技巧分析,就會使問題變得非常簡單,思路也會非常明朗。這樣一來學生們就會更加愿意去分析數學問題。
比如,教師在課堂中給學生教授數學問題時,可以將問題轉化成數學語言。教師可以給學生出一個問題,讓一個男同學和一個女同學進行身高的比較,然后女同學抬起腳跟來就會比男同學高,可是放下腳跟就會比男同學矮。同學們都會指出女同學的做法是不對的,因為女同學抬起腳是違規的,大家都要站在同一個平臺比較,這樣的話就會將生活中的比較轉化成數學語言,即比較兩個物體時要在同一平面進行比較,這樣下來就會將數學語言運用于生活當中。學生也更加容易理解,從而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大大提高課堂效率。
二、教師引導加強數學語言理解,將難題簡單化
引導學生加強數學語言的理解,這樣的話就能夠化難為易。學生們對問題有一個非常清醒的認識從而能夠更好地進行對相關數學問題進行解答。因此在數學學習時,教師一定要加強引導,加強對學生數學語言的強化理解。作為教師一定要清楚地認識到數學語言的理解對于學生們學習數學和解決數學問題的重要性。只有學生們的數學語言理解能力提高了,才會對問題有更加清醒的認識,從而更容易解決數學問題。
教師們在課堂上一定要懂得活躍課堂氣氛,將抽象的問題用數學語言合理的表達出來,給學生以很好的范例,這樣學生就能夠跟著老師的思路來進行分析,從而加強語言數學語言的理解。比如,課堂上教師在對“度量單位”進行講解時,可以用比喻的手法將內容轉化成數學語言。將里面的厘米、分米和米等度量單位轉化成橡皮、尺子和竹竿。然后對學生幾天提問,米、厘米和分米之間的轉換用橡皮、尺子和竹竿進行轉化,一分米等于10厘米,進而就可以轉化成一個尺子的長度等于十塊橡皮的長度。學生們對于這類問題都比較感興趣,在發揮想象力的同時,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培養學生數學語言應用意識,增強學習興趣
數學語言理解對于學習數學來說非常的重要。教師的引導一定會對學生數學語言的學習起到積極的作用,數學語言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不斷強化、不斷改進和不斷學習。但是如果學生們自己沒有數學語言的應用意識,那么就會逐漸缺少對于數學語言的興趣。所以教師一定要學會培養學生對于數學語言的應用意識,加強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們主動在分析問題時應用數學語言,這樣才能能夠使學生們在腦海中形成固定的思維和方式。數學語言應用意識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需要長期的不斷地進行訓練。
因此教師在教授小學生數學知識時應該不斷提醒他們應用數學語言來進行思考問題。只有學生經過不斷地強化,不斷地訓練,才能夠將復雜的問題、復雜的提問轉化成數學語言。進而加強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也讓他們更好更快地對數學問題進行分析從而理清問題脈絡,更好的解決相關數學問題。比如,教師在講解“奇數與偶數”時,可以將奇數和偶數放在一起讓學生進行選擇,如果學生只是單純的了解單數和雙數的概念,就會非常難以抉擇。這時候老師就要引導學生理解數學語言應用意識對于分析數學問題的重要性,給他們舉例子,增強課堂趣味性,進而加強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語言應用意識。
總而言之,數學能力的培養對于小學生學習數學來說尤為重要。教師要在教學時注意課堂趣味,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學生數學語言能力的提高對他們學習數學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幫助,會讓他們在今后的數學學習當中更加容易理解數學問題的脈絡。這為他們以后接受更深層次的數學教育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志杰.例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趣味教學[J].考試周刊, 2015,(6):46-48.
[2]王小緒.趣味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探究[J].小作家選刊,2017,(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