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芳
【摘要】農村小學低年級學生由于生活環境、教師教學和學校師資、設備因素等原因造成說話困難,而說話困難直接關聯著他們的寫話困難。利用多媒體輔助學生的寫話教學,使無聲、抽象的寫話教學變得有聲有色、有靜有動,它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平臺,優化了教學過程,發揮了寓教于樂的學習優勢,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提高寫話教學效率。
【關鍵詞】多媒體 小學生 寫話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2-0176-02
信息技術發展迅猛,改變著人們的學習、生活和思維方式。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孩子開拓思維的節奏、追求新奇的欲望?,F代信息技術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平面的教學方式轉化為動態的多媒體形式和立體型的教學模式,構建適合學生學習、交流的環境,為小學生打開了另一扇感受世界的大門,讓學生更感性、更“立體”地認識事物,使原本枯燥的寫話教學活動變得更吸引小學生注意力,激發小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一、激發學生說話的興趣
傳統的教學中,我們發現:有時即使我們講的口干舌燥,還是無法讓學生走進我們營造的文本氛圍,學生根本無法走進我們努力要創設的情境中。農村的小孩生性膽小,話語不多,尤其是在課堂上,勉強的幾句話都是在老師的一問一答下“逼”出來的,因此,學生口語交際興致缺缺。另外,在傳統的說話課上,所有學生根據幾句固定的句型,對著同一幅畫練習說話,根本無法將自己真正融于教學中。要提高小朋友的說話和寫話能力,首先當然是要激發他們的說話寫話的興趣。
學生有了興趣才會有求知的欲望,小學生對直觀形象的東西比較感興趣。當生動的畫面、鮮活的色彩出現在屏幕上,配上輕快活潑的音樂,學生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這些畫面不僅讓學生欣賞到動植物靜態的樣子,也讓學生看到動物活動的樣子。使學生在學習中用眼看、耳聽、手動、腦想,全面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學習,不僅能使教學過程充滿童心、童趣,更能充分活躍學生思維,激發其表達欲望。
比如我在教二年級下冊《春天里的發現》時,首先采用多媒體播放歌曲《找春天》,學生邊唱邊看歌詞,從歌詞中發現春天在哪里?春姑娘悄悄地告訴同學們,春天在草地上,在河里,在田野中,在綠葉間……春天在小朋友們的眼睛里,再出示一幅幅美麗的春景圖,讓學生通過音樂和圖畫的配合去發現春天的美景。動態的呈現使小學生思維空前的活躍:有學生說,“春天在山坡上,我發現迎春花露出了嫩嫩的小芽,好像在報告春天來了?!庇袑W生說,“春天在田野里,我聞到一陣陣油菜花香,我感到了春天的美好?!庇袑W生說,“我發現在春天里的風吹在臉上暖暖的,小草嫩綠嫩綠的。”……學生有話可說,也樂意說。往往到了下課,同學們還有點意猶未盡。
低年級學生都是七八歲的孩子,正是有著強烈表現欲的年紀,只要我們在寫話教學中方法得當,那效果是明顯的。
二、激發學生寫話的熱情
在傳統的看圖寫話課上,所有學生根據老師指定的幾句固定的句型,對著同一幅畫練習說話,有的學生沒有自已的想法,老是跟著第一個說,缺少基本的創意。因此,學生寫出來的東西也往往是千篇一律、枯燥乏味的。針對這些,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開發多場景的教學,使學生的說話場景變得生動化、多樣化,即以動畫或真實影像向學生提供說話背景。激發學生學寫話的興趣,使他們產生一種渴望寫話的沖動,激發寫的欲望。
1.為看圖寫話提供中介
我在教二年級上冊《小鹿的玫瑰花》時,把種有桂花的圖像展現出來,我說:“假如小鹿種的是桂花,黃鶯和微風會對小鹿說些什么呢?仿照書中的句式,為黃鶯和微風創編幾句臺詞寫下來?!币驗橛辛髓蜩蛉缟膱D像在眼前,加上我前面話語的導引,學生稍作思考,馬上刷刷動筆。有學生是這樣寫的:
黃鶯說:“桂花金燦燦的,像滿天的星星??珊每戳?。我看見了就想把它摘下來灑在玻璃屋上……”
微風說:“小鹿,我見過你家的桂花,香香的,我把香味帶到學校,小朋友都夸我是桂花香風呢……”
在活生生的畫面的激發下,學生的思維被打開了,想象力發揮出來了,學生把自己在生活中留心觀察到的,巧妙地用書中句式表達出來,學生在仿照中掌握了寫的方法,知道了該如何寫。
2.為觀察作文提供情景
小學的情境作文教學強調“從觀察入門”,使學生作文“言之有物”,從而使學生的語言發展落實到兒童生活實踐的基礎上。在進行情境作文教學時,指導學生觀察,讓學生掌握觀察方法尤為重要。但由于課堂上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我們根本沒有條件把實物都展現在學生面前。如果是回家觀察,由于小學生的觀察常常是無意觀察或籠統觀察,基本上達不到預先的效果。而運用多媒體就能解決這一難題。運用電教媒體創設情境,直觀形象,表現力和可控性強,是指導學生有意識、有順序地觀察事物,抓住特點,進行說寫訓練的最佳手段。
如:我上《我喜愛的一種小動物》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掌握觀察方法,在課堂上指導學生觀察一種動物——小貓。指導時,教師按從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指導學生觀察。多媒體錄像采用“特寫”的方法,先顯示幾只可愛小貓的全圖,指導學生從整體去觀察小貓。再顯示小貓的頭部、身體、四肢和尾巴等,指導學生從部分去觀察小貓。這樣避免了學生的無意觀察,而且強調了觀察的順序和方法,做到有序地寫話。觀察的方法除了讓學生掌握觀察順序外,還指導學生掌握如何抓住小動物的特點去觀察。
多媒體教學是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一種發展和補充,它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平臺,利用多媒體輔助學生的寫話教學,給了學生自由發展的時間與機會,學生個個全身心投入,他們思維活躍,求知欲增強,發揮了寓教于樂的學習優勢,從而使學生寫話變得更主動,變學寫為會寫、樂寫。
參考文獻:
[1]孫玉明.論多媒體技術對學習的有效支持
[2]《小學語文教學大綱》[M].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
[3]《語文課程標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