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登敏,陳啟紅,柳兵,曾同祥
長江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 荊州市中心醫院皮膚科,湖北 荊州 434023
電化學發光法與時間分辨熒光免疫法檢測AFP的臨床應用
鄔登敏,陳啟紅,柳兵,曾同祥
長江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 荊州市中心醫院皮膚科,湖北 荊州 434023
目的:分析電化學發光法(ECLIA)與時間分辨熒光免疫法(TRFIA)檢測AFP的臨床應用。方法: 釆用ECLIA和TRFIA兩種方法同時檢測5組血清甲胎蛋白(AFP)含量,其中肝癌120例,胃癌48例,乳腺癌32例,卵巢癌45例;健康人群50例。觀察兩者的準確率、穩定性、線性范圍與相關性回歸分析。結果:肝癌組AFP值(ECLIA法: 520.36±354.26ng/mL;TRFIA 法: 558.48±360.27ng/mL),胃癌組(ECLIA法:15.38±2.34ng/mL;TRFIA法: 18.63±1.42ng/mL),乳腺癌組(ECLIA法:10.35±3.51ng/mL;TRFIA法: 18.63±1.42ng/mL),卵巢癌組(TRFIA法:11.81±4.36ng/mL;ECLIA法:13.53±2.96ng/mL)。正常組(ECLIA法:6.32±5.14ng/mL;TRFIA法:6.51±5.42ng/mL),兩種方法檢測結果無顯著差異(P>0.05),其相關系數為0.992,呈正相關。ECLIA法與TRFIA法批內批間變異系數分別低于2.9%和5.7%,前者優于后者。結論: TRFIA法和ECLIA法檢測AFP具有較好的準確率、穩定性及相關性,可應用于臨床血清AFP的檢測。
電化學發光法; 時間分辨熒光免疫法; 甲胎蛋白
本研究通過TRFIA法和ECLIA法檢測不同腫瘤患者血清AFP含量,并對結果進行統計分析,旨在進一步了解TRFIA法和ECLIA法的應用特點及對各類良、惡性腫瘤AFP測定值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標本來源
各類良、惡性腫瘤標本共245例,其中原發性肝癌120例,胃癌48例,乳腺癌32例,卵巢癌45例;健康對照組50例。均為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住院與體檢人群,年齡和性別無統計學差異,符合美國癌癥聯合會 (AJCC2002'6th)提出的惡性腫瘤TNM的臨床診斷與分期指標。
采集標本均為晨起空腹靜脈血3mL,并于2h內分離血清,置-70℃冰箱保存備用。
1.2 儀器與試劑
上海新波生物技術公司ANYTEST2000時間分辨熒光測定儀及配套試劑,美國雅培公司i2000SR全自動微粒子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及配套試劑。
1.3 實驗方法
實驗操作過程均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和儀器操作規程進行。AFP≤20ng/mL為陰性,AFP>20ng/mL為陽性。
1.4 統計學分析
2.1 ECLIA與TRFIA法測定AFP值
用ECLIA和TRFIA兩種方法同時檢測5組血清甲胎蛋白(AFP)含量數值,見表1。

表1 ECLIA與TRFIA法檢測AFP含量結果比較
注:與同組ECLIA法測定平均值比較,*P>0.05;與健康對照組比較,#P<0.01。
2.2 線性試驗
將AFP測定值在(500~520)ng/mL范圍內的5份血清混合,重復測定5次取平均值。將混合血清6點倍比稀釋,重復測定3次,以平均值為標準計算理論值,再根據理論值的稀釋倍數與6種濃度血清實際測定值作對比,進行線性回歸分析。ECLIA法回歸方程為:Y= 0.9903X-3.7131,r2=0.9998;TRFIA法回歸方程為:Y=1.0171X-0.2211,r2=0.9946。
ECLIA法在(0~1000)ng/mL范圍內線性良好,TRFIA法在(2.85~680)ng/mL范圍內線性良好。ECLIA法比TRFIA法具有更寬的檢測范圍。
2.3 相關性分析

圖1 ECLIA法與TRFIA法相關性回歸分析
兩種方法測得結果取平均數比較(配對t檢驗)無差異性(P>0.05);兩種方法回歸分析,以ECLIA結果為自變量X,以TRFIA結果為因變量Y,計算相關系數和回歸方程,直線回歸方程為Y=0.9891X+1.5623,r2=0.992,兩者呈顯著正相關。見圖1。
2.4 精密度試驗


表2 ECLIA與TRFIA法重復檢測AFP標準品結果比較
甲胎蛋白由胚胎肝、卵黃囊和胃腸上皮細胞產生,成人的甲胎蛋白由肝臟產生,是單鏈多肽糖蛋白,在血清中的半衰期為3.5~6d。肝細胞癌、卵黃囊和胚胎性腫瘤及部分肝外腫瘤可重新合成甲胎蛋白,在妊娠早期胎兒血清中濃度很高,出生后6個月~1年可降至健康成人水平。以后在沒有疾病的情況下,終身將維持低水平。但在細胞惡變過程中,某些細胞基因被重新激活,細胞重新開始合成AFP,以致其含量在腫瘤患者體內明顯增加,故測定血清AFP濃度對各相應惡性腫瘤的早期診斷和治療監測具有重要參考價值[1]。
時間分辨熒光免疫測定的基本原理是以鑭系元素銪(Eu)螯合物作為熒光標記物,利用這類熒光物質壽命長的特點,延長熒光測量時間,待短壽命的自然本底熒光完全衰退后再行測定。所得信號完全為長壽命的鑭系螯合物的熒光,從而有效排除非特異性本底熒光的干擾而提高靈敏度[2]。
另外TRFIA的線性范圍寬,也是因為TRFIA采用銪離子(Eu3+)作為標記物。由于銪離子(Eu3+)發光信號具有寬線性,同時采用獨特的熒光解離增強技術,有非常優良的可檢測性,大大提高了TRFIA的檢測線性[3]。
TRFIA與傳統的方法相比較,具有靈敏度高、操作簡便、示蹤物穩定、標準曲線范圍寬、不受樣品自然熒光干擾、無放射性污染、標記物儲存時間長的優點[4,5]。TRFIA法也有其缺點,如果一次實驗的標準沒做好,這批的結果可能都會受影響,甚至完全出不了結果。TRFIA法更適合大批量標本檢測[6]。
ECLIA法是一種在電極表面由電化學引發的特異性化學發光反應,包括電化學和化學發光兩個過程,可對反應進行精確控制,能對各種物質進行快速分析,是目前最先進的標記免疫檢測技術[7]。采用電促化學發光,使用非同位素金屬三聯吡啶釕作為標記物,但電極激發在三丙胺的參與下迅速穩定發光,使得檢測結果穩定可靠,磁性微珠包被技術的應用提高了檢測的靈敏度[8]。
電化學發光免疫法檢測采用磁性微珠包被技術,由于微珠體積小可以吸附更多的抗原或抗體,同時磁珠的核心是鐵,在磁場中很快下沉,因此容易進行洗滌和固相載體分離[9]。發光信號檢測的寬線性加上獨特的標記物本身循環發光,使電化學發光檢測的線性范圍更寬。
試劑穩定性好、有效期長,是由于同位素金屬三聯吡啶釕在自然環境下非常穩定,因此用它標記的試劑也非常穩定[10]。但檢測儀器試劑大多需進口,成本昂貴。
本研究釆用兩種方法同時檢測4種不同腫瘤患者血清AFP含量,對比檢測結果無顯著差異(P>0.05),其相關系數為r2=0.992,結果呈正相關。重復試驗ECLIA法和TRFIA法批內批間變異系數CV%均≤6% ,兩種方法略有不同。電化學發光免疫法檢測結果的穩定性、靈敏度、精密度均優于時間分辨熒光免疫法,兩種儀器在臨床中可結合實際需要同時或交替使用。
[1]史攀,張千山,張玲.甲胎蛋白在臨床診斷中的應用[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2,24(4):377~379.
[2]杭建峰,吳英松,李明.時間分辨熒光免疫分析的研究進展及應用[J].熱帶醫學雜志,2004, 4(3):340~343.
[3] 霍繼煒.時間分辨熒光免疫分析法測定甲胎蛋白的臨床評價[J].亞太傳統醫藥,2009,5(3):104~105.
[4] Yamada H,Chiba H,Amano M,et al.Rainbow trout eyed2stage em2bryos demonstrate melatonin rhytonin rhythms under light2dark condi2tions asmeasured by newly developed time2resloved fluoroimmunoassay[J].Gen Comp Endocrinol,2002,125(1):41~46.
[5] Andoh T,Nagasawa H.Development of a time2resolved fluoroimmuno2assay for insulin,and its application to monitoring of insulin secretioninduced by feeding in the barfin flounder,Verasper moseri[J].GenCom p Endocrinol,2002,125(3):365~374.
[6] 仝德勝,許國新,沈國強.時間分辨熒光免疫法和電化學發光法檢測AFP的比較[J].實驗與檢驗醫學, 2010,28(1):45~46.
[7] 王桂榮.實驗室診斷原發性肝癌幾種方法的比較與評價[J].中國民康醫學,2008,20(8):724.
[8] 李倩,高學慧,甘勇,等.電化學發光與酶聯免疫檢測血清甲胎蛋白的比較[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 2001,24(4):243.
[9] 吳建民.免疫檢驗自動化[J].當代醫學,2000,6(10):28~32.
[10] 張青云,孫麗,張書耕,等.時間分辨熒光免疫法與電化學發光法檢測結直腸腫瘤標志CEA的比較[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5,13(23):2799~2802.
[編輯] 何勇
2016-12-05
鄔登敏(1984-),女,檢驗師,主要從事臨床檢驗診斷工作,794948832@qq.com。
R730.23
A
1673-1409(2017)08-0044-03
[引著格式]鄔登敏,陳啟紅,柳兵,等.電化學發光法與時間分辨熒光免疫法檢測AFP的臨床應用[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 ,2017,14(8):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