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巖
摘要:目前,我們人類正處于一個信息數據爆炸的年代,數據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不斷的遞增與積累。據國際數據公司的統計顯示,2015年,全球的數據信息量將達到800萬PB。海量的數據資料逐漸引起了學術界、各企業的高度關注。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財務信息化的發展、財務管理思想的轉變、財務人員的轉型帶來了巨大的沖擊與影響。本文以大數據時代為背景,對大數據時代財務人員的轉型進行思考,并對財務人員轉型的方向提出自己的見解與展望。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 財務人員 轉型 策略
近年來,隨著會計電算化的不斷普及與廣泛應用,大部分企業已經徹底擺脫了傳統的、繁瑣的手工記賬方式,逐漸走進了信息化發展的殿堂。ERP系統的全面推廣很好地使財務系統與采購、銷售、人力資源等系統進行了融合與集成,徹底打破了企業內部的信息壁壘,形成了一個共享數據平臺。在大數據時代,財務信息煥發出勃勃生機。對于很多財務信息的收集、處理、分析不再是難題,企業的財務信息系統實現集中統一的財務管理平臺,規范實現企業財務核算一體化管理,在企業的投資決策、全面預算、內部控制、業績評價等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與此同時,云計算、互聯網、大數據、數據挖掘等廣泛的使用對財務工作、財務行業起著極為深刻的影響。很多企業的財務人員在大數據背景下將何去何從,該向什么方向轉型,這將是對其工作職能的新定位、工作思路的新轉變。
一、大數據時代對財務人員工作的影響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企業的財務人員已經逐漸轉型為企業的管理人員。傳統的財務分析數據工作逐漸轉為綜合思維的過程。在傳統的會計工作中,財務人員的大部分工作就是盡可能多的收集終端數據資料,然后將這些數據資料進行匯總,通過匯總后的結果再對數據的變化趨勢進行分析。在大數據時代,財務人員對數據的收集、存儲是最為簡單的一步,而真正掌握分析數據、挖掘數據信息、探尋數據信息中所蘊含的商業價值才是重要工作。在大數據時代發展的全面推動下,企業對財務人員的要求不斷提升,財務人員不僅僅要掌握相關的財務管理專業知識,還必須在了解企業的戰略發展規劃后幫助企業做好決策工作,從而實現企業利潤的增長。
(一)具備大數據分析的能力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企業的財務人員的數據分析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它要求企業財務人員應具有戰略視角,去優化、分析大數據帶來的意義。在傳統的手工記賬中,會計人員通過手工記賬的方式完成對結構化數據的分析工作,隨著計算機的普及應用,它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財務人員的雙手,代替財務人員完成了數據分析的大部分工作。因此,企業的財務部門已經從簡單地結構化的數據分析轉化為對大量非結構化的數據分析。通過這些有效的數據分析幫助企業在經營決策中、市場競爭中、供應鏈的管理中、風險規避中提供數據依據。
(二)實時分析數據的要求
大數據時代的最大特點就是數據海量。因此,在大數據時代要求企業的財務人員必須具備實時數據分析的能力,能夠使企業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行業變化趨勢,能夠在最快的時間內比競爭對手了解市場、占領市場。例如:麥當勞中的員工所關注的并不是那些報表中死板的數據變化趨勢,而是關注每天光顧的顧客有多少,通過這些了解與關注,他們會對麥當勞的發展提出更好的建議。因為這些數據能夠幫助麥當勞及時針對自己的問題做出改進,而不是等到月末才進行。這種實時數據的分析與掌握,不僅僅需要財務人員的分析能力,還需要更高的技術支持,從而幫助企業在最短的時間內盡可能多的搜集到信息,為會計人員進行數據信息處理創造條件,爭取時間。例如:寶潔、沃爾瑪等大型國際企業已經認識到大數據時代的重要性,并開始實施這種實時數據分析。
(三)利用大數據幫助企業進行決策
大數據時代為企業發展帶來的變化就是隨時隨刻的數據都是新的、都是變化的。企業將這些非結構化的信息進行收集,幫助企業做出在傳統會計形勢下無法做出的決策。例如:對于應收賬款計提壞賬準備時,不僅要關注拖欠企業資金的結構化信息,還必須對該企業非結構化信息予以集中收集、總結、分析。大數據背景下,企業不再盲目地確定計提比例,而是通過最真實的數據對該項應收賬款壞賬準備的計提比例進行確定。數據驅動型決策是用海量數據的分析結果來取代高層管理者的直覺判斷,這是現代管理決策的重大變革。
二、大數據時代財務人員的轉型
(一)財務人員應向“成本控制與內部控制人員”轉型
如前所述,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與不斷發展,企業管理會計逐漸彰顯出其重要性。因此,在大數據時代下,企業的財務人員應積極調整思路,逐漸向管理會計的方向轉型。對于企業的成本控制與內部控制人員,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與完善,在微利時代成本的高低將成為企業獲利的關鍵性因素,在大數據時代下,專業的成本分析與控制人員,不僅要具備豐富的、扎實的財務專業知識,還必須對企業的各項生產工藝流程、生產環節、企業的內控流程等進行了解與高度關注。并在成本控制系統地幫助下,充分挖掘相關成本數據,并對成本數據進行合理的分配、歸集、構成分析等,從而為企業成本的有效控制奠定基礎,為企業的決策提供幫助。
(二)財務人員應向“全面預算人員”轉型
現代企業進行的管理基本都是事后管理,越來越多的企業采用ERP系統對企業數據進行整合,通過對數據穿透查詢,結合企業的預測目標,將企業事后管理逐步地變成事前控制。用信息化的手段進行事前控制、預測等對企業管理十分重要。在大數據時代下,預算作為財務管理的領頭羊、核心,要求企業實現全員參與預算、財務人員需要站在企業戰略規劃的高度,對企業的戰略規劃目標進行層層分解,直至最后的預算分析報告的編制、預算績效考核,以及預算對未來目標與戰略的影響與規劃,使預算真正發揮其職能作用。因此,大數據時代需要企業的財務人員向全面預算人員轉型。
(三)財務人員應向“專業財務分析人員”轉型
在大數據時代,企業的財務人員必須具備專業的分析技能,能夠從海量的數據中挖掘出對企業有價值的信息,同時,還可以在數據分析的過程中更加全面的了解到企業的發展現狀與存在的問題,及時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進行評價。為改善企業的經營管理效率提供更有價值的分析。因此,大數據時代企業的財務人員應積極向專業的財務分析人員轉型。
(四)財務人員應向“風險管理人員”轉型
風險管理主要是企業從戰略制定到日常經營過程中對待風險的一系列信念與態度,目的是確定可能影響企業的潛在事項,并進行管理,為實現企業的目標提供合理的保證。實踐證明,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有賴于風險管理,戰略型財務人員需將企業的風險影響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以此來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在大數據時代,企業的財務人員應向風險管理人員轉型。
(五)財務人員應向“技術型財務人員、戰略型財務人員”轉型
大數據、大財務理念的延伸與拓展要求財務共享的產生,并在未來成為主要的工作環境,并借此形成數據中心,為未來的決策與發展奠定基礎。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人員是財務人員在大數據時代轉型的另一個方向。在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中,有設計好的專業的標準與流程,例如:應收應付款項、費用報銷、明細賬的管理、總賬及各種財務報銷、資金的管理、稅務的合理籌劃等。以上,就是進行財務核算和基礎財務分析的。這一職能對財務人員的要求并不很高,只要具有一定的財務基礎知識、英語基礎知識、計算機基礎知識,并經過一定的培訓后既可以轉型上崗了。這是對于那些處于初級階段的財務人員的一個較好的工作選擇。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熟悉與熟練以后,可以向更高級的技術型財務人員、戰略型財務人員轉型。
總之,大數據、大財務時代的到來與不斷深入發展,為財務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未來的財務人員不僅要掌握豐富的財務知識、還必須具備信息技術、管理才能、分析能力、大數據的整合能力、利用大數據評估企業風險的能力。因此,我們堅信,在大數據時代財務人員的轉型為我們開啟了另一扇窗戶,未來的財務人員必須是多方面的綜合型人才。為了迎接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了適應大數據時代,財務人員必須提高自身素養,為大數據時代時刻準備著。
參考文獻:
[1]孟小峰,慈祥.大數據管理:概念、技術與挑戰[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13
[2]隋玉明.大數據時代集團財務共享問題探討[J].財會月刊,2014
[3]馮一凡.IBM:大數據,大財務[J].新理財,2013
[4]張建設.大數據.戰略論的終結與社會化決策的興起[J].企業管理,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