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正齊 李邁洋 江逸航
摘要:軍隊審計能力直接的體現了軍隊審計部門開展審計活動狀況。有助于審計目標的實現。個人能力與組織能力是軍隊審計能力的組成部分。能夠滿足軍隊建設經濟需求以及有效的履行公共經濟責任。為構建全面的現代后勤,避免軍隊經濟風險,保證軍事活動發揮重要的作用。要不斷的進行軍隊審計工作的整合,提升審計能力,開展評估等級活動,設置目標等級。本文對軍隊審計能力框架的構建與運行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軍隊審計能力 框架 策略
軍隊審計能力框架是在不同階段開展的審計工作體系,能夠為軍隊公共部門提供有序的內部審計評估。審計能力框架是開展內部交流溝通的有效渠道,為軍隊組織內部利益的分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審計能力框架具有廣泛性特點,為軍隊審計事業建設提供指導,是現代化軍事建設的重點,也是促進軍事完善的動力。軍隊審計能力框架的構建與運行需要結合實際信息環境,這樣才能夠提升軍隊審計有效性。
一、軍隊審計能力框架構建需求
(一)滿足現代化后勤建設需求
現代化軍隊后勤需要發揮信息化軍隊建設效果,能夠為打贏信息化戰爭。這對于后勤保證系統的 改革與創新具有明顯的要求。為了能夠實現軍隊后勤保障一體化,需要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科學的開展后勤管理保障。在現代化軍隊后勤的影響下,軍隊審計是開展軍事活動監督的有效載體。同時也是現代化后勤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軍隊審計能力是反映現代化后勤水平的重點。軍事經濟發展要與市場經濟建設進行密切的 聯系,并且培養熟悉市場運行規律的軍事審計人員。這樣能夠利用掌握的市場信息知識,進行風險的識別。要保證軍隊審計人員能夠掌握先進的信息技術與管理知識。在審計職能作用上,軍隊審計除了在和平時期對正常的軍事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進行監督、評價、鑒證,保證財經法規和財務制度能夠正確執行,維護經濟秩序外,還要對戰時、非戰爭軍事行動等特殊的軍事經濟活動的效益性進行審計監督,軍隊審計的軍事特點表現明顯。同時,審計理論又反過來指導審計實務,并在審計實踐活動中得以驗證,從而使審計理論不斷完善和發展。
(二)滿足非戰爭軍事行動要求
非戰爭軍事行動是維護國家統一穩定的重要措施。非軍事行動已經成為常態化行動,在有效的 時間內完成眾多任務。并且要能夠保證流程暢通。審計能力框架能夠對非軍事行為提供有效的保障與監督,使軍隊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啟動應急審計預案。并且根據形成的應急保障組織及時的介入到審計活動中。軍隊審計部門要具有靈活的動態調控能力,明確物資、裝備的消耗與供應數量。在多部門聯合參與下高效的發揮出軍隊審計能力。各部門要積極配合協調工作,保證審計時間簡化手續。使物資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轉移。
(三)避免軍事經濟風險發生
軍事經濟領域也會發生風險。特別是與市場經濟相互聯系下,軍事經濟風險的發生可能性大幅度的提升。針對這種情況,審計人員要強化風險意識,明確風險在軍事經濟活動中的存在可能性。要根據軍事經濟改革狀況不斷地深入審計工作研究【3】。積極拓展軍事經濟活動范圍,不斷地應對不同形式的軍事經濟風險,避免風險滲透到軍事財務、軍需、工程建設等領域,一旦發現軍事經濟風險就要及時的進行處理。有效的識別軍事經濟風險,強化風險評估能力。
二、軍事審計能力框架的運行
(一)評估等級
軍隊審計能力是由不同的關鍵過程域構成。不同地等級過程域都要在能力矩陣中進行確定。軍隊審計要根據不同的等級進行能力評估。如果能力等級評估過程中某一個過程域沒有達到標準要求,就要重新開展審計活動。軍隊審計活動要嚴格的履行管理服務職能要求,為部門單位能夠提供可靠的管理建設。同時根據實施的定量與定性要求開展績效評價。這樣會使軍隊審計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
(二)等級目標
等級目標要根據軍隊審計能力進行確定。等級目標要以軍事經濟環境為主體,避免資源受到約束,并且根據目標等級聯系軍事經濟實際狀況。審計活動要不斷的進行簡化,審計能力要保障公共責任。不能夠盲目的追求目標等級。擴大審計范圍,強化審計對象效果。在現有審計能力要求下保證公共責任能夠得到有效地履行,同時目標等級也會根據審計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審計部門能力改變的時候,要及時的進行審計目標等級的調整。現有審計能力差距較大的時候,目標等級也需要滿足等級要求及時的進行調整。
(三)設計路徑
在一般情況下目標等級不同,需要設計的路徑也具有明顯的差異。根據軍隊內部審計要求標準,在不同的過程域中都要完成目標活動、結果產出等方面的實踐。特別是關鍵性過程域在總體目標上能夠完成預期結果。要確定好目標等級,并且在過程域中都要達到關鍵目標的基本要求。這樣才能夠保證軍隊審計工作的順利完成。同時也能夠在軍隊審計能力框架中避免其他問題的出現。
(四)晉升等級
軍隊審計工作路徑要實施基本活動,特別是完成審計活動之后,能夠更好地突出過程域要求。并且能夠根據變化情況控制好過程域。軍隊審計具有不同特點的審計文化與形式,在關鍵性過程域中都要保證制度能夠不斷地變化。這種重復性與可持續性都會根據制度的調整完成對軍隊審計工作的支持。軍隊審計工作執行的過程中要保證關鍵過程域能夠在具體的實施行動中發揮作用。并且做好評價活動的檢查,制度化建設將會帶動軍隊審計工作的開展。并親切保證審計活動能夠長期的開展下去。
三、結束語
軍隊審計工作是對軍事經濟運行的有效監督與管理,根本目的在于提升軍事經濟效率,更好地為軍隊服務。軍隊審計能力直接的反映著軍事經濟效益,在基層軍隊中要配置專業的審計隊伍,直接對軍隊經濟運行狀況進行監督。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保證軍隊戰斗能力。軍隊審計能力框架的構建與運行時新時期軍隊發展的必然結果。
參考文獻:
[1]張我龍, 馮玉龍, 胡佳平.初探軍隊基本建設效益審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商品與質量·理論研究, 2010(S3):30-30
[2]傅明, 鄒晶.軍隊審計能力框架的構建與運用[J].軍事經濟研究, 2013(3):42-45
[3]陳雄智, 劉張弘, 馮曄旻.軍事信息系統工程效益審計評價指標構建[J].軍事經濟研究, 2015(12):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