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茂濤
摘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產生了以傳統經濟為基礎,以現代信息技術為依托的網絡共享經濟。一方面,網絡共享經濟給人們群眾帶來便利,讓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斷提高;另一方面,網絡共享經濟發展中也存在很多問題。本文闡述了網絡共享經濟發展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并提出了網絡共享經濟發展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網絡共享經濟 發展 問題 應對措施
一、網絡共享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共享發展中存在信息安全保障難題。
在網絡空間分享信息與資源、實現網絡經濟共享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很大的信息不安全問題。第一是軟件本身存在的漏洞,如公司計算機的操作系統有漏洞,個人使用計算機的時候,通常會因為軟件漏洞給公司或者個人帶來巨大的損失。第二是計算機病毒的迅速傳播和黑客入侵計算機網絡,計算機病毒的快速傳播,讓不計其數的用戶受到病毒入侵的影響,比如“蘇拉病毒”。還有黑客利用網絡技術,去攻克計算機用戶的系統保護,違法盜取用戶的數據以及控制其系統,導致網絡經濟生活不能正常運行。第三是一些公司和個人在經濟利益的誘惑下,為了攫取更大的經濟利潤,違反市場規則,運用違法的手段取得消費者的個人信息,侵犯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第四是隨著網絡經濟的發展,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非法網站,盜取消費者網絡支付密碼,侵犯消費者的財產或者利用網絡支付騙取消費者的財產等。
(二)網絡經濟共享技術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雖然目前我國種種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新興技術產業快速發展,但是這些產業的共享技術還處于落后的狀態,共享技術不夠有深度和廣度,網絡經濟共享發展相關軟件技術遠遠不能適應共享經濟發展的需要。
(三)網絡經濟共享發展有關的法律制度不夠完善。
目前,網絡經濟共享發展有關的法律法規不夠完善,頂層設計存在缺失,由此在網絡共享中經常出現買賣欺詐、信息不對稱、誠信缺失等問題,導致網絡交易投訴問題頻出,從而影響網絡經濟共享的健康快速發展。
(四)網絡經濟共享發展中監管不嚴問題
網絡經濟共享發展中監管不嚴問題,一方面,是因為服務于傳統經濟的諸多監管法規和細則,難以解決共享模式創新所帶來的準入門檻、勞工社保、稅收監管、信息安全等問題。另一方面,是因為共享模式想要建立一個龐大的商品和服務提供者的“蓄水池”而必須降低門檻讓很多的非專業人員進入,這其間也可能出現很多監管不到位現象。
(五)網絡經濟共享發展中產業配套缺失問題
共享模式創新顛覆了傳統的生產消費模式,現有的產業鏈環境在一定程度上未能滿足其發展需求,產業配套相關的基礎設施、保險體系和產業鏈條等相對缺失,如移動互聯網的WiFi資源、能源互聯網的能源并網、新能源汽車的充電樁以及汽車共享中的汽車保險等問題。
二、推動網絡經濟共享發展的建議
(一)完善網絡共享經濟發展中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特別是保障網絡交易過程中的信息安全
網絡經濟共享涉及方面較廣,環節較多,個人信息安全是完善網絡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的重中之重。從體系上維護消費者權益,才能保障網絡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才能更好更快地實現網絡經濟的共享發展。
(二)堅持創新發展,推動產業的升級發展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所以實現網絡經濟共享發展就必須堅持創新發展,實施創新發展戰略。只有這樣才能提高網絡經濟的核心競爭力,促進網絡經濟共享發展更加有深度和廣度。在堅持創新發展,推動產業的升級發展中,一方面,需要引進創新型人才,并建立一套激勵機制,鼓勵積極主動創新,吸引更多的人才,防止人才的流失。另一方面,政府應該給更多的資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持,讓網絡經濟在政策的保障下有序運行,促進網絡共享經濟的快速發展。
(三)完善網絡共享經濟的頂層設計和建立健全有關的法律法規
我國目前網絡共享經濟發展有關的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規與網絡經濟共享發展不相適應,不能滿足網絡經濟共享發展的需要,所以我國亟待完善網絡共享經濟的頂層設計,健全網絡經濟共享發展有關的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規來保障網絡經濟共享發展。一方面,健全網絡安全以及網絡經濟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保障消費者權益,做到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對于網絡經濟領域的信息泄露問題,要嚴格追究責任,加強網絡經濟執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只有這樣才能保障網絡共享經濟健康持續發展,民眾都能從網絡共享經濟發展中受益。
(四)營造開放包容的監管環境
企業應當避免將傳統的限制式的管理模式套用于共享經濟,應鼓勵共享平臺企業在法律所允許的范圍內合理發展,然后針對發展存在的障礙和問題,適度調整或清理舊規則、建立新監管體系,如對社會保障、稅收制度、就業指導等進行必要的調整。實施動態監管,在發展過渡期采取不同的監管和治理方法,為共享經濟發展和轉型留出空間。特別是要充分利用大數據構建新監管體系,比如建立新型數據收集機制,加強信用記錄、風險預警、違法失信行為等信息資源在線披露和共享,實現監管信息的快速、直接、透明,同時加強對平臺用戶隱私和數據安全的監管。
(五)完善共享模式創新中的配套體系
加強共享平臺發展中所需的基礎設施建設,如移動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和物流體系建設等。完善相關產業環節,尤其是完善社會征信體系建設。可考慮培育專業的信用服務公司,構建用戶信用評級系統。
參考文獻:
[1]王家寶,敦帥,黃晴悅.當閑置資源遇見“互聯網+”——分享經濟的風靡之道[J].企業管理, 2016(6):55-57
[2]湯天波,吳曉雋.共享經濟:“互聯網+”下的顛覆性經濟模式[J].科學發展, 2015(12):7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