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春芝
摘要:行政事業單位在會計處理過程中,原始憑證往往存在形式上不規范、內容上不真實等現象,財務審核形同虛設。為了正確地反映和監督行政事業單位的各項經濟業務,確保會計資料真實、準確、合法,我們應當對原始憑證予以規范,以保證財務信息真實準確、合理合法。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 原始憑證 問題 建議
原始憑證是用來記錄經濟業務事項、明確經濟責任、據以填制記賬憑證的依據,是進行會計核算的原始資料和重要依據,是會計資料中最具有法律效力的一種文件。如果原始憑證不規范,就不能正確地反映各項經濟業務的真實情況,這樣不僅會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還極易造成浪費,滋生腐敗。因此,行政事業單位中原始憑證不規范問題應引起足夠重視。
一、原始憑證存在的問題
(一)原始憑證填制內容不完整
1、外來原始憑證
主要表現為單據填寫內容不齊全。有的不填日期或購買方名稱;有的是欄目填寫不全;有的憑證收款人、開票人有姓無名或沒有姓名;有的沒有收款單位章;有的發票金額只有一個總數,沒有分項明細,例如購買辦公用品的發票,只注明“辦公用品”,沒有具體商品名稱和明細清單,或者發票內容與其附件不符、或其清單沒有印章。
2、自制原始憑證
填制內容往往過于簡單。比如,不寫單位名稱;沒有大寫金額;沒有填表人、審核人;入庫單、出庫單只有數量,沒有規格、型號和單價等。
(二)原始憑證填制錯誤。
表現形式為:日期錯誤;付款單位名稱與本單位不符;大小寫金額不符;涂改發票;發票與支票收款方不符;金額計算錯誤;計量單位錯誤;金額合計錯誤;用其他公章代替財務專用章或發票專用章,或有意不蓋清晰;發票名頭和印鑒不一致等。
(三)原始憑證內容不真實
比較常見的現象有:發票內容與實際經濟活動不符;違規編制虛假憑證;發票內容不合常規,甚至采用虛假發票報銷。比如:發票金額超出實際支出;租用車輛用汽油發票支出;購買支出舍近求遠跑到幾百幾千公里以外采購,價格昂貴且沒有理由等。
(四)業務支出內容不合理、不合法
(1)經濟業務本身不合法。如擅自擴大開支范圍、提高開支標準、濫發獎金、津貼等違反財經制度和財經紀律的情況。
(2)業務支出不合理。比如領導隨心所欲的更換辦公設備;單位經常購買一些沒必要的物品;或對陳舊過時的設備進行大修理等。
(五)原始憑證審批手續不健全、不規范
1、審批手續不健全
比如已經入賬的發票沒有審批人和經辦人;購買財產物資的發票沒有驗收人;大額資金支出未經單位領導班子集體研究決定或主管單位審批。
2、審批手續不規范
比較常見的有:經手人和審批人為同一個人;經濟業務執行人、驗收人是同一個人,甚至申請、執行、審核審批都是同一個人。有的單位以領導審批代替審核,只要領導批了,什么發票都可以報銷。
(六)原始憑證喪失時效性
比如,采用廢棄不用的發票或是逾期舊版發票報銷,有的甚至是幾年前的;有的發票未如實反映經濟活動發生的真實時間。
二、原始憑證規范化建議
為了防止原始憑證中出現上述問題,同時也為了規范會計基礎工作,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切實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合法性和完整性,必須著力加強原始憑證規范化管理。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政府監管部門應加強服務職能
(1)監管部門要加大對票據使用合法性的查處力度,嚴厲打擊濫開、虛開發票的違法行為。稅務、財政部門要進一步加強票據使用規范化管理和監督。
(2)財政、審計部門要加強對會計基礎工作的管理和指導,邊審邊指導,對不符合要求的原始憑證要予以指正,不應為了審計而審計。通過政策引導、監督檢查、業務指導等措施,促進基層單位進一步加強會計基礎工作,不斷提高會計工作水平。
(二)建立健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會計管理制度
1、健全完善內控管理體系
要在經濟活動中建立一種相互稽核、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會計控制體系。其中要明確單位領導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全面負責;明確會計工作相關人員的職責權限;明確會計機構與其他職能部門的職責分工與協作關系,并盡可能的將這些責任量化,細化,使之切實可行,便于操作。
2、建立原始憑證管理制度
主要內容包括:外來原始憑證應具備的基本內容;自制原始憑證的格式、內容和填制方法;原始憑證簽署;原始憑證審核;支出報銷程序;原始憑證的各個管理環節和操作細節;相關人員對會計憑證應承擔的責任等。
3、建立財務收支審批制度
審批制度要充分考慮不兼容職務和相互分離的制衡要求,主要內容包括:財務收支審批人員和審批權限;支出審批程序;審批人員的法律責任等。
(三)采用逆向審批制度
原始憑證先由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對其真實性、合法性、完整性進行審核、簽章,再由分管財務的領導和單位負責人簽批,之后向財會部門申請資金支付或辦理報銷手續。這樣以來,會計人員就可以發揮業務特長,從源頭上堵塞違規票據入賬,為領導把好第一邊關。
(四)強化會計人員的責任心,加強支出審核控制
資金支付前,出納人員應當全面細致地審核各類單據。重點審核單據來源是否合法;憑證使用是否正確;憑證格式是否規范;“抬頭”是否與本單位名稱相符;填制日期是否與報賬日期相近;各個欄目書寫是否規范、齊全;業務內容是否真實完整、合理合法、符合預算;金額計算是否正確;大、小寫金額是否相符;有無涂改、刮擦現象;財務簽章是否與原始憑證企業或單位名稱相符;憑證是否有經辦人簽字、審批手續是否齊全。
審核原始單據的粘貼是否齊全、規范。匯總發票應附有機打小票或銷售清單,且蓋有發票專用章或財務專用章;購買實物的原始憑證必須有驗收證明;加班費、值班費支出應附有原始記錄;涉及合同或者內部簽報的,應當提供與支出業務相關的合同或內部簽報作為支付報銷的依據;經上級有關部門批準的經濟業務,應當將批準文件作為原始憑怔附件。從外單位取得的原始憑證如有遺失,應當取得原開出單位蓋有公章的證明,并注明原來憑證的號碼、金額和內容;確實無法取得證明的,如火車、輪船、飛機票等憑證,由當事人寫出詳細情況,由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和單位領導人批準后,代作原始憑證。對外開出的原始憑證,必須加蓋本單位印章。
職責權利。對不真實、不合法的原始憑證財會人員有權不予接受,并向單位領導人報告;對記載不明確、不完整的原始憑證予以退回,待按規定更正、補充后方可報銷;對審批手續不全的財務收支,應當退回,要求補充、更正。
(五)政府監督部門應加大宣傳和培訓的力度。
1、加強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隊伍建設
會計工作具有很強的政策性和較高的專業性,如果財務人員沒有很好的專業素養,絕對難以做到規范的要求。審計、財政等監管部門應定期舉報一些培訓班,并且所有財會人員全部參加。因為只有整體素質提高了,才能做好本行業會計基礎工作,實現行政事業單位整體會計工作水平的提高。培訓內容除了政治思想教育、職業道德教育、規章制度宣傳和專業知識培訓外,還要加大針對原始憑證的新做法、新要求、真假辨識等方面的培訓,促進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水平全面提高。
2、加強對單位負責人財經法律法規知識的宣傳力度
雖然《會計法》賦予了會計人員對原始憑證的審核權,但會計人員在單位職位低下,行使審核權非常有限。“一把手”是《會計法》授權的財務主要負責人,會計基礎工作的好壞與領導密切相關。政府監管部門應每年舉辦一期單位負責人培訓班,內容除了宣傳國家財經法律法規外,還應包括一些會計基礎知識,進一步提高單位負責人對會計工作的認識和重視程度,努力營造規范化的會計憑證審核氛圍。
(六)強化單位負責人的責任意識
單位負責人要堅持原則,以身作則,嚴格把關,嚴禁授意、指使財會人員弄虛作假,私設“小金庫”,并誠心支持財務人員嚴格審核把關,切實把會計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為會計人員開展工作創造良好的環境。
三、結束語
原始憑證的作用在于正確、及時、完整地反映經濟業務的本來面貌,以便據以進行會計處理,并檢查會計業務的真實性、合法性和合理性。如果原始憑證失真,就不能正確地反映微觀經濟各項經濟業務的真實情況,從而影響國家宏觀經濟決策,甚至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因此,作為會計基礎性工作的原始憑證,非常重要和關鍵,應引起足夠重視予以規范,切實保護社會主義財產的完整與安全。
參考文獻:
[1]《會計基礎工作規范》1996.6.17
[2]《會計法》1999.10.31
[3]《會計憑證的審核》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