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景華 賈 寧
(河北中醫學院,石家莊 050200) (河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石家莊 050024)
不同回憶任務下小學生即時學習判斷的準確性*
代景華 賈 寧
(河北中醫學院,石家莊 050200) (河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石家莊 050024)
學習判斷是指對當前已經學習的項目在以后測驗中成績的預見性判斷。本研究以小學五年級學生為被試,選取正向詞對和反向詞對為實驗材料,考察不同回憶任務下小學生學習判斷的準確性及偏差。研究發現,小學五年級學生的即時學習判斷的準確性受到詞對類型和回憶任務的影響: (1)小學生線索回憶任務下的學習判斷中,正向詞對的準確性較好,反向詞對出現了高估,表現出了學習判斷的預見偏差;(2)自由回憶任務下的學習判斷中,兩種詞對都出現了顯著的高估。研究結果豐富和細化了流暢性假說對學習判斷加工機制的解釋,并提出即時學習判斷準確性的偏差是由于編碼流暢性和提取流暢性的差異造成的。
小學生,回憶任務,學習判斷,準確性。
學習判斷 (judgment of learning,JOL)是指發生在獲得記憶材料的過程中,對剛剛或正在進行的學習在將來的測驗中的成績進行預測 (劉希平,唐衛海,方格,2006)。學習判斷準確性是指個體對自身認知活動進行監測的準確程度,表現為對學習程度做出的預測與實際成績的符合程度。預見偏差是一種典型的學習判斷準確性的偏差,是Koriat和Bjork(2005)在以成人為樣本的研究中發現的。通過分析以往實驗的研究材料,他們將詞對的聯結方向分為正向聯結和反向聯結,其中線索詞對目標詞的聯結是正向聯結,而目標詞對線索詞的聯結是反向聯結。在隨后實驗中他們證實,被試在學習反向詞對時,更容易出現JOL的高估。由此,他們提出預見偏差的具體表現就是,正向聯結詞對與反向聯結詞對在JOL判斷等級上沒有顯著差異,而正向聯結詞對的實際回憶成績顯著高于反向聯結詞對。也就是說,相對于正向詞對而言,反向詞對的JOL判斷出現高估。隨后的一些研究者也對預見偏差開展了研究。Castel,McCabe和Roediger(2007)考察了項目相似性和項目聯結強度對JOL等級和準確性的影響。他們的研究發現,雖然詞對內的相關程度是一種較為準確的JOL線索,但是人們更多地受到了項目相似性的影響。Tiede和Leboe(2009)的研究發現,被試在同音詞對、同義詞對、形似詞對和無關聯詞對的學習中都出現了預見偏差,而在高相關的正向聯結詞對的學習中沒有出現預見偏差。賈寧等人(2011,2012)在考察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學習判斷準確性時,發現小學五年級學生已經出現了預見偏差,而且延遲判斷可以減小甚至消除這種偏差。
那么,預見偏差是如何產生的呢?Koriat等人(2005,2006a,2006b)在研究中提出,被試在學習聯結材料時,自然會同時加工詞對的線索詞和目標詞,并建立二者的聯想。但是在線索回憶測試中,只提供線索詞,需要被試回憶出對應的目標詞。這時,提取流暢性才是影響回憶成績的主要因素。因此,線索回憶與學習時的情景是不一致的。JOL判斷受編碼流暢性影響,而線索回憶受提取流暢性影響。因此,當編碼流暢性和提取流暢性不一致時,如反向詞對,就產生了預見偏差。隨后,也有一些研究也證實了流暢性對元認知監測的影響 (Thompson et al,2013;Mueller,Tauber,Dunlosky,2013)。
那么,根據Koriat和Bjork(2005)的假說以及賈寧和代景華 (2012)的研究成果可以預測:在線索回憶的條件下,小學五年級學生會出現預見偏差。但是,采用自由回憶作為標準測驗,被試可能不會出現預見偏差。這是因為,自由回憶測驗不再提供線索詞,個體需要回憶出整個詞對。這就不存在線索詞和目標詞的區分了。所以,聯結強度對于正向聯結詞對和反向聯結詞對的回憶成績的貢獻是相同的,正向詞對和反向詞對在編碼流暢性和提取流暢性上也就沒有差異了。這樣,兩種詞對在JOL等級和回憶測驗成績上就都沒有差異了,預見偏差也就不會出現。但是,由于學習情境與回憶情境的差異,自由回憶的學習判斷更容易出現高估。因此,本研究的假設是:在線索回憶條件下,被試會出現預見偏差;在自由回憶條件下,不會出現預見偏差,而是在兩種詞對上都出現學習判斷的高估。
2.1 被試
被試為小學五年級學生,分為兩組:線索回憶組和自由回憶組。其中,線索回憶組共49人,平均年齡12.0歲 (SD=0.83),男生25人,女生24人;自由回憶組生共36人,平均年齡11.9歲(SD=0.71),男生18人,女生18人。所有被試智力正常,無閱讀障礙。
2.2 實驗設計
采用2(回憶形式:線索回憶和自由回憶)×2(詞對聯結:正向聯結和反向聯結)×2(任務:JOL判斷和回憶)的三因素混合實驗設計。其中,回憶形式為被試間變量,詞對聯結和任務為被試內變量。
2.3 實驗材料
實驗材料共有30個詞對,使用的是賈寧和代景華 (2012)論文中的實驗材料。其中10個正向聯結詞對和10個反向聯結詞對,還有10個無關詞對作為填充材料。其中正向聯結詞對是指由線索詞對目標詞有強聯結,而目標詞對線索詞有弱聯結;反向聯結詞對是指由線索詞對目標詞有弱聯結,而目標詞對線索詞有強聯結。無關詞對是指線索詞對目標詞的聯想值為0,目標詞對線索詞的聯想值也為0。實驗材料中的正向聯結詞對和反向聯結詞對在聯結強度和詞對中詞語的詞頻和熟悉度上是同質的 (賈寧,代景華,2012)。
2.4 程序
正式實驗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記憶和即時JOL判斷階段。在這一階段被試需要記憶30個詞對,并在每個詞對記憶后對該項目在隨后測驗中的回憶成績做出JOL判斷。指導語: “這是一個考察你記憶能力的測試。在測試中,你需要記憶30個詞對,每個詞對都是由兩個詞組成的,如 “天空-海灘”。在學完每個詞對后,請你預測一下:在隨后的測試中,a線索回憶條件:給出線索詞能回憶出目標詞出整個詞對的可能性是多少?/b自由回憶條件:能回憶出整個詞對的可能性是多少?
可能性等級是0~10,共11個等級。0表示肯定不能回憶出,10表示肯定能回憶出。每個詞對的記憶時間和JOL判斷時間都是5秒鐘,時間由計算機自動控制。
(2)干擾任務階段。在這一階段,要求被試進行連續減3的算術任務,防止其復述。算術任務的時間是1分鐘。
(3)回憶階段。
線索回憶組:要求被試根據屏幕給出的線索詞,進行線索回憶。指導語:現在開始回憶,屏幕會給出左面的詞,請你回憶出相應的右面的詞,并寫在答題紙上。
自由回憶組:要求被試進行自由回憶。指導語:現在開始回憶,請你將回憶出的詞對寫在答題紙上。
2.5 結果與分析
小學五年級學生在兩種類型詞對上的JOL等級和回憶成績的結果見表1。

表1 五年級學生不同回憶任務下的JOL等級和回憶成績
進行三因素方差分析發現:任務的主效應顯著,F(1,83)=90.414,p<0.001,η2=0.521;JOL等級顯著高于回憶成績,即出現了顯著的高估;詞對的主效應不顯著,F(1,83)=0.787,p=0.377;回憶方式主效應顯著,F(1,83)=190.832,p<0.001,η2= 0.697,線索回憶的JOL等級和回憶成績均顯著高于自由回憶。任務與回憶方式的交互作用顯著,F(1,83)=40.869,p<0.001,η2=0.330;詞對與回憶方式的交互作用不顯著,F(1,83)=2.602,p=0.111;任務和詞對的交互作用不顯著,F(1,83)=0.406,p=0.526。任務、詞對和回憶方式的三因素交互作用顯著,F(1,83)=5.795,p<0.05,η2=0.065。
為了進一步分析三因素交互作用,進行簡單簡單效應分析來考察不同回憶任務下的JOL準確性和偏差情況。結果發現: (1)在線索回憶條件下,正向詞對的JOL等級與回憶成績沒有顯著差異,F(1,83)=1.282,p=0.261;反向詞對的JOL等級顯著高于回憶成績,F(1,83)=9.537,p<0.01,η2= 0.103。可見,正向詞對的JOL判斷較為準確,而反向詞對的JOL出現了顯著的高估,即出現了預見偏差。 (2)在自由回憶條件下,正向詞對的JOL等級顯著高于回憶成績,F(1,83)=104.579,p<0.001,η2=0.558;反向詞對的JOL等級也顯著高于回憶成績,F(1,83)=73.434,p<0.001,η2= 0.469。兩種詞對的JOL均出現了顯著的高估,并沒有出現預見偏差。
本研究發現在線索回憶條件下,小學五年級學生的即時判斷出現顯著的預見偏差,但在自由回憶任務中,預見偏差沒有出現。這一結果證實了實驗假設。
Koriat和Bjork(2005)提出預見偏差是由于學習情景和線索回憶情景的不一致造成的。Koriat和Ma′ayan(2005)的研究進一步探討預見偏差的形成機制,并提出這種偏差是被試在即時判斷時更多依賴編碼流暢性造成的:被試在學習兩種詞對后做即時JOL判斷時,線索詞和目標詞同時出現,受到了編碼流暢性的影響,正向詞對和反向詞對的記憶難度 (編碼流暢性)是相近的,導致被試對正向詞對和反向詞對的回憶成績的預測也是相近的,JOL等級沒有顯著差異。但是,在線索回憶任務中,正向聯結詞對更容易回憶出來,反向聯結詞對的回憶成績并沒有預測的那樣好。這就造成了預見偏差的出現。
而在自由回憶任務中,被試在記憶、JOL判斷和回憶時,信息加工都會出現變化。首先,在記憶階段,如果被告知回憶測驗是自由回憶任務,被試雖然也是聯想法記憶,但是這時需要同時記憶詞對的兩個詞。這時,詞對的正向和反向聯結強度都影響編碼流暢性。在本實驗中,正向聯結詞對和反向聯結詞對的聯結強度是相近的,編碼流暢性也是相近的。因此,兩種詞對的JOL等級也是相近的。在自由回憶過程中,被試需要回憶出整個詞對,即詞對中的兩個詞。這種任務中,不再出現線索詞的提示,就不存在線索詞和目標詞的區分。首先想到的詞就可以作為線索詞,而通過這個先想到的詞聯想出的另一個詞就是目標詞。這樣,詞對中的正向聯結強度和反向聯結強度都有可能影響回憶成績,兩種詞對的提取流暢性相同,所以回憶成績就不會出現顯著差異了。
據本實驗結果可以推論,編碼過程與提取過程中流暢性的差異是造成預見偏差的主要原因。即時學習判斷等級受編碼流暢性的影響,而回憶成績受提取流暢性的影響,當編碼流暢性與提取流暢性不匹配時,就會出現學習判斷的偏差。而預見偏差就是其中的一種表現,是正向詞對和反向詞對在編碼流暢性和提取流暢性上的差異造成的。
本研究還發現:在線索回憶任務中,反向詞對出現了顯著的高估,而正向詞對的學習判斷是準確的;以自由回憶為標準測驗的學習過程中,正向詞對和反向詞對的學習判斷都出現了顯著的高估。這一結果證實了本研究對于小學生學習判斷準確性高估的假設,也再次驗證了流暢性假說。一些研究提出個體會依據提取流暢性來做JOL判斷 (Narens, Jameson,&Lee,1994;Benjamin,Bjork,&Schwartz, 1998;Matvey,Dunlosky,&Guttentag,2001)。另一些研究發現個體在元認知監測時,會依據編碼流暢性做 JOL判斷 (Hertzog,Dunlosky,Robinson,& Kidder,2003;Mueller,Tauber,&Dunlosky,2013; Dunlosky,Mueller,&Tauber,2014;Finn&Tauber, 2015)。而Koriat和Ma′ayan(2005)的研究證實利用編碼流暢性預測回憶成績是不可靠的,而提取流暢性才是預測回憶成績的較好的線索。本研究結果通過不同回憶任務細化了流暢性假說對學習判斷加工機制的解釋:首先,在線索回憶中,正向詞對的編碼流暢性和提取流暢性的差異不大,因此學習判斷的準確性較好;但是,反向詞對的編碼流暢性高于提取流暢性,因此出現了顯著的高估。第二,在自由回憶任務中,詞對的兩個詞全部呈現,而在回憶時沒有提供任何線索,這樣詞對的編碼流暢性和提取流暢性的差別增大,導致被試的學習判斷都出現了顯著的高估。
小學五年級學生即時學習判斷的準確性受到詞對類型和回憶任務的影響。在線索回憶任務中出現了預見偏差;而在自由回憶中,沒有出現預見偏差,而是兩種詞對都出現了顯著的高估。研究進一步證實預見偏差是由于編碼流暢性和提取流暢性的差異造成的。
賈寧,白學軍,彭建國.(2011).小學高年級學生學習判斷的發展.心理科學,34(2),402-406.
賈寧,代景華.(2012).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學習判斷絕對準確性及預見偏差.心理發展與教育,1,54-60.
劉希平,唐衛海,方格.(2006).兒童程序性元記憶的發展.心理科學,29(5),1243-1246.
Benjamin,A.S.,Bjork,R.A.,&Schwartz,B.L.(1998).The mismeasure of memory:When retrieval fluency is misleading as ametamnemonicindex.JournalofExperimentalPsychology: General,127,55-68.
Castel,A.D.,McCabe,D.P.,&Roediger,H.L.(2007).Illusions of competence and overestimation of associative memory for identical items:Evidence from judgments of learning.Psychonomic Bulletin&Review,14(1),107-111.
Dunlosky,J.,Mueller,M.,&Tauber,S.K.(2014).The contribution of processing fluency(and beliefs)to people′s judgments of learning.Remembering:Attributions,processes,and control in human memory:Papers in Honour of Larry L.Jacoby,46-64.
Finn,B.,&Tauber,S.K.(2015).When Confidence Is Not a Signal of Knowing:How Students′Experiences and Beliefs About Processing Fluency Can Lead to Miscalibrated Confidence.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1-20.
Hertzog,C.,Dunlosky,J.,Robinson,A.E.,&Kidder,D.(2003). Encoding fluency is a cue used for judgments about learning. JournalofExperimentalPsychology:Learning,Memory,and Cognition,29(1),22-34.
Koriat,A.,&Bjork,R.A.(2005).Illusions of competence in monitoring one′s knowledge during study.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Memory,and Cognition,31(2),187-194.
Koriat,A.,&Bjork,R.A.(2006a).Illusions of competence during study can be remedied by manipulations that enhance learners′sensitivity to retrieval conditions at test.Memory and Cognition, 34(5),959-972.
Koriat,A.,&Bjork,R.A.(2006b).Mending metacognitive illusions:a comparison of mnemonic-based and theory-based procedure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Memory, and Cognition,32(5),1133-1145.
Koriat,A.,&Ma′Ayan,H.(2005).The effects of encoding fluency and retrieval fluency on judgments of learning.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52(4),478-492.
Matvey,G.,Dunlosky,J.,&Guttentag,R.(2001).Fluency of retrieval at study affects judgments of learning(JOLs):An analytic or nonanalytic basis for JOLs?Memory and Cognition,29,222-233.
Mueller,M.L.,Tauber,S.K.,&Dunlosky,J.(2013).Contributions of beliefs and processing fluency to the effect of relatedness on judgments of learning.Psychonomic Bulletin and Review,20(2),378-384.
Narens,L.,Jameson,K.A.,&Lee,V.A.(1994).Subthreshold priming and memory monitoring.In J.Metcalfe&R Shimamura(Eds.),Metacognition:Knowing about knowing.Cambridge, MA:MfT Press,71-92.
Thompson,V.A.,Turner,J.A.P.,Pennycook,G.,Ball,L.J., Brack,H.,Ophir,Y.,&Ackerman,R.(2013).The role of answer fluency and perceptual fluency as metacognitive cues for initiating analytic thinking.Cognition,128(2),237-251.
Tiede,H.L.,&Leboe,J.P.(2009).Illusions of Competence for Phonetically,Orthographically,and Semantically Similar Word Pairs. Canadia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63(4),294-302.
Accuracy of Judgments of Learning for Th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Recall Tasks
Dai Jinghua,Jia Ning
(He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Shijiazhuang 050200;College of Education,Hebei Norm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 050024)
Judgments of learning(JOLs)are assessments that people make about how well they learned particular information.The present study explored the accuracy of immediate JOLs.The 5th graders of primary school participated in the experiment,forward-pairs and backward-pairs were selected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ecall task and association directions affected the accuracy of the JOLs:1)There was the foresight bias in the JOLs of cued recall task.2)The JOLs of the two kinds of pairs were both overestimated in free recall task.According to the fluency hypothesis,the difference between encoding fluency and retrial fluency result in the bias of the JOLs accuracy.
th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recall task,judgment of learning,accuracy.
B844.1
2015-9-21
河北省自然基金項目 (C2014205127)。
賈 寧,E-mail:jnajh@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