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鍇+唐宗翔
摘要:本文借助問卷調查的方式,選擇安徽省范圍內企事業單位審計和管理人員作為樣本,收集較為準確的一手信息。通過對數據的統計分析,從機構設置、人員狀況、經費投入、技術安全等方面深入了解和透視省內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的現狀,洞悉了企業現有的信息化環境,發展內部審計信息化的優勢以及企業相關人員對于大數據認知和理念的轉變。了解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并對之進行剖析,并通過理論結合實踐尋找相應可行的解決方案。不僅豐富了內部審計信息化相關理論,也為企業相關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引。為安徽省企業更好擴展內部審計的職能,提高內部審計效率,實現內部審計的轉型與發展提供一定參考和幫助。讓內部審計更多的為經營決策提供戰略支持,發揮內部審計增值服務職能,并且以此更快的提升企業自身價值,增強競爭力。
關鍵詞:內部審計信息化;大數據;增值性
我國會計信息化已有較長的歷史,并取得了不小的進步!會計信息化發展必然帶來審計信息化的同步發展問題。但無論是在理論研究層面還是在應用實踐層面,審計信息化的發展都難以趕上會計信息化發展。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和全社會信息化應用程度的加深,審計信息化是必然趨勢。在財政部的支持下,“企業會計信息化調查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中國會計學會會計信息化專業委員會也在2015年8月8日發布了《2015企業會計信息化應用調查報告》,報告指出我國目前會計信息化發展速度較快,信息化程度較高,在經過多年的歷程后取得了很多卓越的成就。相比于會計信息化的發展,審計信息化發展如何,關系到企業價值增值的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狀況又如何?目前還鮮有關于此方面的文獻,更別說是對某個具體省份的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狀況的了解了。為此,本文準備專門對安徽省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狀況進行專題調研,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開展嚴謹務實的調查研究,以便了解內部審計從業人員對大數據的認知狀況、對當前內部審計信息化工作的推進、內部審計信息化工作目標的達成情況,期望調查結果能夠為審計廳(局)及其政府相關部門指導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以及在企業內部大力推進內部審計信息化工作,進一步推進提供一些方向性的指引,同時也為內部審計從業人員思考如何應對大數據的挑戰,從而更好的轉變觀念,提高審計效率,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增值服務職能提供一定參考。
一、大數據與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情況問卷設計與資料收集
我們按照“大數據-內部審計信息化現狀-免疫力提升-實際困難”這一思路展開,將調查問卷的設計分成了四個部分:前三部分為選擇,最后一部分是開放式的論述(如表1所示),然后通過對問卷結果分析能夠較為全面的反映安徽省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狀況。
此次問卷調查借助安徽省內部審計培訓等多種渠道發放問卷200份,回收問卷168份,剔除無效問卷,回收率為83.5%。調查人員主要涉及一線審計人員、高級審計人員、企業中層管理人員和企業其他相關人員,被調查企業涉及安徽省內上市公司和中小企業,覆蓋面較廣,資產規模不等。
二、安徽省內部審計從業人員對大數據的認知程度分析
(一)內部審計人員對大數據及其特征的認知程度
目前安徽省內部審計人員對大數據及其特征的認知,還是處在初步認識的狀態。大部分人員聽過但是不了解大數據(66%),而關于大數據的概念以及特征,筆者認為,題目給出的選項皆能體現大數據的特點。從表2能夠看出參與者在選擇上,更傾向于選擇描述更確切,讓人感覺更像是正確的答案。
(二)大數據對內部審計影響程度的認知狀況分析
不同年齡對于大數據影響的認識有一定的區別。從表3能夠看出20-30歲之間的參與者對于大數據影響認知相對來說較高。而表4則凸顯出審計部門的規模也有一定的影響,認為影響生活及工作的部門規模呈現分散趨勢,即相對較小或者較大的部門認為大數據對生活工作的影響程度較大。
綜上所述,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正在悄悄促進著人們理念的轉變。從日常生活開始逐步滲透,繼而影響到人們生活工作的各方面。而作為審計相關人員,在認識到大數據對生活的影響之后,更應該有意識的將大數據引入審計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體現審計對企業增值性的服務價值。
三、安徽省內部審計及其信息化建設狀況的統計與分析
(一)安徽省內部審計機構設置與人員狀況統計分析
被調查企業中設有內部審計機構的比例為76%。其中45%的被調查企業從事專職審計工作人員為1-3人,擁有3-5名專職人員的企業占到24%,擁有5-10名專職人員的企業最少僅僅為13%,而擁有10人以上的審計專職人員的企業僅僅占到了18%。有接近一半的被調查企業從事內部審計工作的專職人員小于3人,說明很多企業的管理者對于內部審計方面的重視程度還不夠,應當加強對內部審計相關工作的重視,提升人才的專業性知識以及優化知識結構。
(二)安徽省內部審計經費投入與資金支持狀況分析
用于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的經費投入在一萬元以下的企業占到45%,而57%的企業在年度預算中根本沒有審計信息化專項資金的安排。省內企業審計信息化程度還是處在初級階段,經費投入以及資金支持都較少。無論資金投入數量還是專項資金預算都有向兩頭傾向。能夠得知,省內企業在這兩個方面呈現兩極化趨勢,即大企業更重視審計信息化而小企業更不重視。(見表5)
(三)安徽省內部審計軟件存儲于技術安全狀況分析
安徽省企業在審計工作中用于審計信息維護使用的存儲設備主要是:硬盤(移動硬盤)和U盤(36%和37%)。大部分企業內部審計采用的信息安全技術都是:加密存儲和防火墻或CA認證(42%和33%)。對于信息安全方面,大部分企業在工作上使用的還只是比較日常生活的工具。而云盤(2%)等高端存儲工具以及網閘(3%)、入侵檢測(2%)等信息安全技術,使用者都少之又少。
四、內部審計信息化與安徽省內部審計免疫力提升路徑分析
關于安徽省如何提升內部審計信息化以及內部審計免疫力方面,46%的參與者對內部審計免疫系統最為了解,其次為事項審計理論(25%)、內審云和云審計(15%)以及內部審計免疫力(14%)。從表6可以了解到對于 40歲以上的員工更了解內審云或云審計,而30-40歲之間的員工則更為了解內部審計免疫系統以及內部審計免疫力這兩個概念。
66%的參與者認為信息技術發展對審計免疫力提升,表現在“基于大數據視角,以事項審計理論為基礎,重新審視內部審計程序、審計報告和審計技術方法等,增強免疫力”。安徽省內的絕大部分企業管理和審計人員對于內部審計信息化相關理論還是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有自己的見解。“基于大數據視角”就是相關人員對于審計信息化觀念轉變的一個體現。這也為安徽省加強內部審計信息化、提升審計免疫力、促進內部審計更好地發揮“價值增值”等作用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和人力物力的支持。
綜上所述,想要借助信息技術發展提升內部審計免疫力,應當從觀念入手,逐步改善人們的審計觀念。健全法律法規,形成比較良好法律體系。再去改善企業生存環境,優化企業之間的競爭模式,在逐步形成的宏觀發展框架之下,每個企業都會尋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提升免疫力的路徑。
五、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調研所獲得的啟示
通過安徽省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狀況的調研,了解到安徽省內部審計信息化發展尚且未發育成熟,信息化建設已經初步有了一定的成果,相關人員在企業處于大數據時代下對審計信息化的認識及理念正在逐步轉變,得到如下啟示:
(一)企業應當加強對審計信息化相關人員的培訓,加強人員對大數據的認知程度,加速對信息化認知和理念的轉變。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以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合理對待信息化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些負面影響。
(二)審計信息化發展和企業科技程度和資金投入密切相關,應改善企業已有信息化管理系統。一切從實際出發,讓信息化系統更符合企業自身經營要求,增加審計獨立性,提升信息技術安全性,量身打造適合的信息化管理平臺。
(三)加強對專業性人才的培養,完善計算機、審計、數據挖掘等專業知識結構,向更專業的方向發展。提升人才利用效率,真正做到“人”“機”結合,做到“1+1>2”的效果。
(四)宏觀角度上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發展和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是分不開的。經過會計信息化多年的發展證實,無規矩不成方圓,沒有完善的行業法律法規作為準繩,想要快速發展是不可能的。因此,政府需要加強規范引導,通過制度保障為審計信息化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確保有法可依。
本次調查結果將會為安徽省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的推動和法律法規提供理論支持,相信在有關政府和部門的領導下,內部審計信息化一定會蓬勃發展,逐漸跟上會計信息化的步伐,在大數據時代下更好的拓展審計職能,發展增值型內部審計,更快提升企業自身價值和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鄔賀銓.大數據時代的機遇與挑戰[J].求是,2013(4).
[2]李俊.大數據在公共管理中的運用與審計啟示[J].審計研究,2013(7).
[3]張佳琦.信息系統審計人才知識結構的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0(12).
[4]時現.國內外企業內部審計發展狀況之比較——基于調查問卷分析[J].審計研究,2008(6).
[5]畢秀玲.我國內部審計人員職業勝任能力框架設計——基于問卷調查分析[N].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13(3):96-103.
[6]王培培.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化的現狀與發展對策分析——基于財政部2011年度企業會計信息化問卷調查的研究[J].財會金融,2013(2):197.
(作者單位:安徽工業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