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芳梅
摘 要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是指政府及有關單位對農業產品質量進行監督管理的行為。在管理中,不僅需要運用技術手段及法律手段,還要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提高農產品管理質量,為農產品消費者利益提供保證。本針對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存在問題與對策進行探究,以期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借鑒。
關鍵詞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7.069
人類要想生存下去,農產品質量是基本的條件。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不僅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需要,更是維護社會和諧的基礎。農產品質量直接關系到人民的健康和社會和諧,因此需要做好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針對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的對策。
1 農產品質量監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1 管理機構設置龐雜
2006年,我國頒布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落實到具體實施中,所涉及的內容涵蓋了農田到糧食端上餐桌的各個環節,包括農產品生產、農產品的倉儲、農產品的流通及農產品的銷售。執行監督管理工作的部門包括農業部門、環境保護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及衛生部門等,工作的內容細化到監督管理的細節,由于參與的部門多,就必然會存在管理職能重復的現象[1]。如果在管理工作中沒有統一協調管理,就會導致重復管理,降低工作效率,使監督管理效果弱化,嚴重影響農產品安全監管工作的質量。
1.2 專業機構設置落后
農產品質量關系到民生。社會各個領域對農產品質量給予了高度的重視,使農產品的安全監管工作不斷深化。這對農產品所存在的安全質量問題,各級政府都設立了安全管理機構承擔對當地農產品的安全監督管理責任。但這些機構多為農業部門所管轄的科室,有自己的工作內容和管理職責,而農產品安全質量監督管理不僅內容多,對象覆蓋面廣,而且管理程序復雜,依賴于安全管理機構對農產品質量進行全面管理,很顯然難以有效開展工作,導致各種安全監督管理問題存在。
1.3 農產品安全生產制度不完善
自2006年《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頒布并實施,無論是處于農產品質量的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的需要,還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在具體的實施中與《食品安全法》之間的銜接角度而言,都需要不斷地完善[2]。針對于農產品生產,中國并沒有制定統一的質量管理標準,使農產品從生產到加工處理,都沒有可依據的規定。現行的農產品質量依然存在著制度不完善的問題,導致農產品上市存在種種問題卻無法及時解決,農產品安全問題依然存在。
2 完善農產品安全監管工作的思路與對策
2.1 加強機構體系建設
按照中國農業部出臺的關于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的相關規定,要加快建設縣級的農產品質量檢驗站,構建監督管理體系和質量檢測體系,優化專業技術人員和有關管理人員,使農產品安全監管工作統籌管理,各項工作規范化、系統化展開,以滿足新的農業發展需要。
2.2 強化檢驗檢測能力
完善農產品安全監管工作,提高農產品質量的檢測能力是關鍵。要充分發揮農產品質量檢驗站的作用,通過運行農產品質量監督管理體系,實施系統化檢測,并做好人員配置工作,以強化農產品質量的檢測能力,促進監督管理水平。
2.3 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
農產品質量與生產環境息息相關。一些農產品生產地區同時也是工業材料的生產基地。這些地方工業污染嚴重,而且工業廢水、廢氣和廢舊材料大量排放,導致污染嚴重超標,造成農業環境污染,影響了農產品質量。為降低農產品生產環境的污染指數,需要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農產品的生產、種植實施集中管理。當地的龍頭企業要發揮帶頭作用,實施農產品規模化管理,通過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保證農產品質量[3]。此外,要保證農產品質量,完善市場監督管理機制,清除市場中不合格的農產品,避免給消費者帶來安全隱患。對優勢的農產品,要運行品牌戰略發展模式,以優良的質量和具有競爭力的價格贏得市場份額,推進農產品市場良性發展。
2.4 加強農業投入品監管
提高農產品質量,加大農業投入品的監督管理力度是關鍵。
首先,要促進農業標準化建設,強化農業生產技術的培訓,讓技術指導進入到田地中,對農民現場指導,并根據農民農產品種植和管理中所存在的問題具有針對性地講解,使培訓工作直觀而具有實際意義。農業種植中所需要的各種農藥要以低毒、高效、低殘留的農藥為主,指導農民對農藥及化肥要科學施用,以免農田遭到污染導致農產品存在質量問題。
其次,加強農業投入品監管力度,就要強化專業合作社建設力度,將區域范圍內的農戶組織起來,實施農業種植集中化,農產品生產管理一體化,實現農產品的標準化經營;同時,對農業投入品的監督管理力度也會不斷加強[4]。
再次,隨著農業特色化發展,農產品開發的過程中,就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強化開發力度,使農產品從原有的種植業、小規模的農業生產經營向產業化方向發展,所經營的產品也由初級產品向深加工產品延伸,逐步發展畜禽業和水產業,樹立起農產品品牌,提高農產品在市場環境中的競爭優勢,促進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2.5 完善全程監控手段
其一,要對連鎖超市、農貿市場中的農產品進行定期檢查,對農產品的農藥殘留物檢測,采取不定期抽樣檢測的方式,做到農產品質量監督管理科學合理。
其二,農產品質量監督管理中,相關部門都要相互配合,包括工商管理部門、技術監督部門、環境保護部門等,都要根據工作情況聯合監管,對于農產品的安全隱患要及時排查,特別是農業基地的產品,不僅要監督排查,還要實施跟蹤管理,保證農產品質量[5]。
其三,要積極地借鑒先進的農產品質量監督管理經驗,對農產品市場進行調查,探索農產品進入市場提高運作效率的有效途徑,通過品牌戰略提高農產品在市場中的知名度。推行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保證農產品質量,特別要強化農產品的品牌發展戰略,促使農產品在市場中以質量優、價格低廉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并起到一定的市場引導作用。
3 結語
基層農產品質量關系到人民的健康。要想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就要做好產品的安全監督管理工作。針對目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中存在的問題,就要采取相應的策略,以確保農產品市場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雷兆其.論加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途徑與措施[J].經驗交流,2015(6):64-69.
[2]楊彩平.開遠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存在問題與對策措施[J].云南農業科技,2012(1):91-93.
[3]江蘇省農委.江蘇農產品質量監管基層發力[J].農村工作通訊,2013(16):52.
[4]趙珊珊.江蘇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治理的發展研究[J].商界論壇,2013(4):154.
[5]張慶珍.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調查分析及展望——以濟南市為例[J].農業展望,2014(11):34-35.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