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婷
〔關鍵詞〕自我認識;高中生;活動設計
【活動背景】
高中生的自我意識迅速發展,當他們把目光從外部世界轉向內部世界后,發現自己已不是原先的“我”,并且“理想我”和“現實我”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自我概念可能會因此變化,容易出現自我認識偏差,無法接納自我。我學校的心理輔導中發現:多數學生的心理行為問題都與自我認識或自我接納有關,如何正確認識自我、接納自我,是高中生心理發展過程中必須要去面對的課題。
【活動目標】
情感目標:通過縱向感受自己的成長歷程,體會自我成長的喜悅與不易,產生對自我積極的情感,為理解自我、接納自我鋪墊情感基調。
認知目標:在對自己的成長歷程進行回顧和剖析的過程中,發現今天的我是怎樣的,為什么會發展成這樣,為接納自我奠定認知基礎。
行為目標:學生在課堂的情感基調和認知基礎之上,增強對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并以接納的態度對待生活中的自己。
【活動重點】
引導學生認真回顧成長歷程、仔細分析成長經歷對自我發展產生的影響,增強自我認識,理解自我發展。
【活動難點】
營造真誠、安全的課堂氛圍,能讓學生在課堂中積極分享自我、在交流互動中澄清自我并獲得啟發。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輕音樂,視頻《你比想象中的自己更美麗》,學生課堂用紙和筆。
【活動過程】
一、 熱身活動:進化論(6分鐘)
選擇10個學生參與下面的活動:
1.起初全部蹲下,扮演雞蛋。
2.雞蛋與雞蛋兩兩猜拳(石頭剪刀布),獲勝者進化為小雞,保持蹲姿,一只手放在頭頂當雞冠,輸者仍為雞蛋。
3.小雞和小雞猜拳,獲勝者進化為原始人,駝背走路,輸者退化為雞蛋。
4.原始人與原始人猜拳,獲勝者進化為咸蛋超人,高舉右手擺出超人的姿勢,輸者退化為小雞。
5.三分鐘內看誰進化得最快。
師提問:你是通過幾次猜拳才進化成為咸蛋超人的?在這個活動中你有什么感受?
引導:每個人的成長過程就如同這個游戲一樣,有時一帆風順,在不斷的“升級”中體會收獲的快樂,有時屢遭坎坷,獲得又失去。但正是在這樣豐富的成長經歷中,我們每一個人才逐漸成長為今天的樣子。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仔細感受一下我們是如何一步步成長為今天的自己的。
設計意圖:通過熱身活動“進化論”營造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并直接引入本課主題。
二、 主題活動:我的“進化論”(20分鐘)
1.播放輕音樂,學生在舒緩的音樂中回顧自己的成長歷程,用文字簡單記錄在紙上:
(1)你經歷了哪些成長歷程才成為了現在的自己?
(2)讓你印象深刻的事情/人有哪些?
(3)它們對于你成為現在的自己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2.在紙上畫一條橫線,在橫線附近畫出自己的“進化”軌跡:
(1)將對你產生了積極影響的事情/人記錄在橫線上方。
(2)對你產生了消極影響的事情/人記錄在橫線下方。
先畫完的同學可以在小組內與同學簡單交流自己的“進化”軌跡。
“進化”軌跡示例:
分享:跟大家分享你的“進化”軌跡中讓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并談一談它對你的影響。(如果學生熱情不高,教師可自我暴露,為學生做示范。)
師提問:
1.聽完同學的分享,你有什么感受呢?
2.你覺得此時此刻的你與自己過去的經歷有什么關系嗎?
引導:我們每一個人之所以成長為今天的樣子,都是與我們生命過程中的經歷相聯系的,每一個個體的經歷不同,應對這些經歷的方式不同,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印記也不同,因此,這個世界上就出現了像在座的大家一樣性格迥異、豐富多樣的人們。現在你有沒有對自己多了一些了解和理解呢?
設計意圖:通過紙筆活動啟發學生回顧自己的成長歷程,引導學生在成長經歷中發現自我、認識自我、理解自我。
三、 深入自我,擁抱自我(8分鐘)
師提問:
1.仔細看看自己記錄在橫線上方的這些經歷,看到它們,你對自己有什么感受呢?
2.再來看看記錄在橫線下方的這些經歷,你對自己又有什么感受呢?
3.你更喜歡橫線上方的這些經歷,還是橫線下方的這些經歷呢?為什么?
引導:雖然有些經歷給我們帶來了傷害和痛苦,甚至給現在的自己帶來了消極的影響,成為了我們對自己不喜歡、不滿意的部分,它也許是膽小、敏感或是缺乏安全感等,但是這些不被我們喜歡的部分也是生命送給我們的禮物,這些禮物雖然看起來不是那么吸引人,卻也為此時此刻的我們做了貢獻。
師提問:
1.如果別人經歷了你的這些經歷會成長為什么樣呢?
2.我們以剛才一個同學分享的經歷為例,如果大家的成長過程中也經歷了一件和他所經歷的同樣的事情,你會因此成長為怎樣的一個人呢?
引導:無論經歷了什么,每一個人都在努力成長為更好的自己,我們今天的樣子中,也許有些是我們暫時不喜歡的、不滿意的,但是如果別人經歷了我們所經歷的,可能也會和我們一樣,甚至還不如我們成長得如此好。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值得被認可,現在,我覺得我們特別需要給自己一次掌聲,你們覺得呢?
體驗:
所有同學閉上眼睛,擁抱自己,認真地陪伴自己10秒鐘。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分享和教師引導逐漸澄清自我、理解自我、進而接納自我。
四、 總結升華:你比想象中的自己更美麗(6分鐘)
播放短片:《你比想象中的自己更美麗》
分享:看完短片,你有什么感受?結合這節課的體驗,談談自己的收獲。
引導:每個人對自己都或多或少有不滿意的地方,這些看起來不那么受歡迎的部分在我們的眼中很容易被放大,其實,像剛才的短片一樣,有時我們所在意的缺點在別人的眼中并非有多么不堪,相反,我們在他人眼中的樣子比在我們自己心里的樣子更美麗,所以我們也需要像包容別人一樣去包容自己。
師總結:希望同學們能夠像今天課堂上所體驗的一樣,時常去關注自己的生命歷程,當我們對自己多一些理解的時候,我們就更加能夠接納自己了,慢慢地,你就會發現,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你已經遇見了更好的自己和更好的世界!
設計意圖:經過一節課的體驗,在短片中找到感受的共鳴,升華課堂主題。
【活動反思】
這是一堂側重于情感體驗的心理課,關于這節課的初衷,其實是源于一句很流行的話:“我們知道太多的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由此推及心理課,如果僅從認知角度進行引導,學生可能明白了問題的實質,理解了問題的原因,卻依然無法在生活實踐中獲得行動意義上的成長。這堂課借學生成長的故事激發他們對自己的感受和對“自己感受”的感受,通過分享、交流澄清感受并在有所觸動后重新接納感受,學生通過這個過程順其自然地完成了理解自我、接納自我的課題。
對于情感體驗而言,尤其需要真誠、安全的課堂氛圍,更需要教師真誠、可信的教學態度,如此才能感染學生,產生真誠的課堂情感互動。因此,這堂課在操作層面,需要教師首先開放自己的內心,例如,在學生不敢嘗試分享時及時進行真誠的自我暴露,為學生做出示范。當學生感到心理課堂中真實的生命流動感時,自然受到感染,從而自愿加入其中,讓自己的生命故事在這真誠的場域中自由的流動,這也正是這堂課開始發揮作用的時刻。
這堂課在寧夏回族自治區第二屆中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能力展示評比活動中獲得一等獎,觀摩課堂的教師們在聽課后受到課堂氣氛的感染,也紛紛表達了自己的感受:“這是一堂有深度的團體輔導,對于老師而言挑戰太大了。”“這節課就像初冬飄著雪花的天氣,雪花一點點融化,滋潤了大家的心田。”“春風化雨般的一節心理課。”……聽課教師們的評價讓我感受到了極大的鼓舞,同時也讓我發現了一節“好課”的新標準——能夠首先打動自己,并帶動自己深入其中的心理課才有可能打動學生并對學生發揮作用!
(作者單位:寧夏銀川一中,銀川,750001)
編輯/劉 芳 終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