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硯
摘 要:在農村幼兒園,廣大家長都認為幼兒園就是早教園,自己不懂文化,送孩子上幼兒園的目的就是有人帶著孩子學知識,對幼兒園辦園質量高低的評價就以孩子的讀寫算水平作標準,給農村幼兒園“防止小學化,實現素質教育”帶來了巨大壓力。本文就如何應對此問題介紹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處理思路與方法。
關鍵詞:交流與展示 應對 小學化壓力
在從事農村幼教的歷程中,家長們最愛問“為什么不多教語文數學”這個問題,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幼兒園班級課程既要符合規程的規定,又要滿足家長們“小學化教學”的要求,幾乎是辦不到的。那么我們該如何應對呢?交流與展示相結合,是一個不錯的方法。[1]
一、家長會交流思想,講明政策導向
一有家長提出質疑,就應立即作出回應。在家長會上,統一為家長們講清幼兒教育的相關指導性文件,讓家長們明白老師們并不是懶,而是在遵守規則。由于好多家長都沒讀過什么書,講文件不能照本宣科,他們也許還不明白文件為什么要這樣規定,為什么不早早地讓孩子學知識。這就需要深入淺出地為他們講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糾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正確的理念:
一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對于這點,要讓家長明白,孩子的一生不是百米賽跑,而是一場比馬拉松還長的旅行,不必太在乎起跑線,再者,真語文數學并不真正的起跑線,真正的起跑線應該是健康的身體、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德、樂觀的態度,一個孩子從小如果不懂得安全、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奉獻、不懂得快樂,那么考卷上的100分又有什么用呢?[2]
二是“能讀會算的娃娃才聰明,以后才有出息”,對于這個理念,可以給家長講一些故事(傷仲永等),也可以講講身邊那些讀書雖遲成績尚好或者成績雖差人品上好而成功的案例,讓家長對孩子充滿信心,用愛去滋潤孩子的成長,用信任去鼓勵孩子走向成功。
三是“我的娃娃就是比別的孩子聰明,老師不提前教知識就是耽誤孩子的前程”,對于這個想法,可以反過來讓家長想通這樣的現實:你的孩子越聰明,你越不應該擔心他學不好小學的課程,以后讀小學了,老師們對成績的要求自然高了,而你聰明的寶貝是沒有問題的,對其它方面的教育輔導就會少了,你聰明的寶貝應該更優秀,除了成績好以外,各方面的表現都應該是最棒的,那么除了語文數學外的東西,寶貝是不是應該在幼兒園得到更多的培養呢?再說了,聰明的寶貝在幼兒園就把小學的知識學了,到了小學,老師也不會專門為一兩個聰明的孩子另設課堂呀,還是會按既定程序上課,在幼兒園接受了“小學化”教育的孩子剛進入小學一年級時,由于這階段的課程他們已經學習過了,相對而言會在學習上感覺輕松一點,但孩子孩子重復著學東西,也會覺得無趣,上課就容易不專心,有的甚至由此養成上課走神的不良習慣,這樣反而影響了孩子學習積極性的長期穩定。[3]
很多時候,多講講,多交流,家長也會理解。
二、個別交流感情,尋求情感共鳴
對于一些在家長會上有異議的,或者沒能來參加家長會,我們可以采取個別交談的方式。這時與家長談話,應避免直接談教學內容的問題,盡量從生活話題入手,柴米油鹽家長更有談話興趣,先與家長接近感情上的距離,讓他感到老師是理解他的,和家長是同一條心,這樣,老師說的家長才容易接受。談話過程中要適量加入對孩子客觀的贊美,家長感到老師是喜歡他的孩子的,老師教什么他才都會放心滿意地接受。
三、多方位展示成果,讓家長放心滿意
1.開園兩三個月后,就可以組織第二次家長會了,家長會的結束部分可設計一個親子活動,在親子活動中展示幼兒在園期間的進步,可以安排集體朗誦、文藝節目表演等環節,讓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并非什么都不會。一些“媽媽我愛你”之類的感恩親子活動,效果也不錯,在活動中,孩子身臨其境體會親子感情,家長也體會到老師的美好的用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學會了感恩父母,哪個家長不開心呢?
2.在幼兒園的圍墻空白處、走道、樓梯間等地方,也可以把幼兒平時的作品展示出來,還可以把幼兒在活動中的精彩瞬間、感人瞬間、萌萌噠瞬間用相機記錄下來,洗成相片展示出來,家長在接送幼兒時就可以看見了。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照片里,總會駐足觀賞,露出會心的微笑。
3.每年的六一,是集中展現幼兒園教學成果的最佳時間,每班的節目、老師的才藝展示、親子活動的開展等,都能向家長們匯報老師的艱辛換來的成效,證明幼兒園雖然沒有教太多語文數學知識,但也能讓幼兒全面發展。
4.讓孩子自己向家長展示,是最有說服力的。農村幼兒園的家長們用QQ或微信的人太少,想用網絡平臺向家長展示幼兒在園動態不具備條件,那么我們要以讓幼兒為幼兒園向家長傳播信息。每天離園前,老師就要有意識地為孩子們作一個全天活動的小結,老師說一遍,幼兒說一遍,連續兩三遍,大多數幼兒就能自己說了,回家他就能向父母匯報了。
總之,農村幼兒園雖然設備相對簡陋,但是也應該嚴格執行《規程》、《綱要》和《指南》,不可盲目追尋著家長的望子成龍的心愿而失去本來應該堅守的宗旨,對于家長們施加的壓力,要積極應對。在環境創設方面,要有效利用農村特有的資源,如谷草、泥土、石頭、田野等,自制教具玩具,拓展活動空間,豐富活動內容,有效保護好幼兒好動好玩的天性,切實維護好幼兒身心健康,讓他們在游戲玩耍中得到樂趣和知識,保證幼兒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2]《幼兒教育心理學》曹中平著,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05月
[3]《幼兒教育學》中國鐵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