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蓓
內容摘要:信息化教學是與傳統教學相對而言的現代教學的一種表現形態,是一種以信息技術為支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本文旨在探索在高職韓語教學中如何設計和實施信息化教學,從而充分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和提高韓語聽說能力,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信息化;韓語教學;變被動為主動
信息化教學是現代教學的一種新型形態,它以信息技術地支持為顯著特點。信息化教學設計,則是在現今教育理念指導下,根據時代的新特點,以多媒體和網絡為基礎媒介,以設計‘問題。情景以及促進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發展的教學策略為核心的教學規劃與準備的系統化過程。目的在于激勵學生利用信息化環境合作進行探究、實踐、思考、綜合、運用、解決問題等思維活動,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與傳統教學設計相比,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設計更加重視學習者的主體作用,不局限于課堂教學形式和學科知識系統,而是將教學目標組合成新的教學活動單元,要求教師轉變自己的角色。
本文以《韓語聽說》中‘敬語的知識點為例,從五個方面來談如何使用信息手段來輔助韓語課程教學。
一、教學設計概述
《韓語聽說》是應用韓語專業的核心課程。課程內容從日常用語出發來講解韓語的詞匯,語法及常用句型。涵蓋介紹問候、餐廳點餐、問路、旅行辦理人住,購物等主題。是實踐性很強的內容,需要學生在情景中反復操練與內化。然而,教材除詞匯及語法知識點外幾乎沒有情景案例,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
因此,筆者運用信息化手段創設教學情景,通過任務驅動,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方法來展開本次教學活動。在授課過程中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建構,運用了數字語音室,攝像機,云班課,微信,手機APP等信息化手段,采用‘做中學,學中做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分析
1.學情分析
本次課教授對象為應用韓語專業一年級第一學期學生。
通過近三個月的學習,現已掌握一些常用句型。為本次課授課內容在語言方面奠定了基礎。90后的學生對新生事物有新鮮感,擅長運用手機APP等信息化工具。同時對韓國文化接收程度較高,為本次課授課內容在情感方面奠定了基礎。但和韓國人進行交流的機會較少,不敢于開口,口語能力較弱。
2.教學內容及目標
教學內容包括搞清敬語(敬語的含義),弄清對象(即需要尊敬的對象),分清差異(三種敬語法的差異),情景模擬(敬語在點餐時的運用)四大板塊。
知識目標:敬語相關知識點。
能力目標:在不同的場合能用恰當的表達方式與韓國人交流。
素質目標:提高學生個人修養,重拾尊老愛幼傳統美德。
3.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及學生已有的知識與能力,確定了本次教學的重點是:聽者尊敬法,主體尊敬法,客體尊敬法在尊敬對象和敬語表現形式上的差異。難點是:敬語在點餐時的運用。
三、教學策略
根據教學目標及重難點,該課程的設計思路如下:以‘搞清一敬語一‘弄清一對象一‘分清一差異‘三清任務為主線,利用云班課,微信,圖片,視頻等信息化手段,采用歸納總結,任務驅動,角色扮演的方法來展開教學活動。
四、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為課前準備一課中實施一課后提升三個環節。根據設計思路,將90分鐘的課堂分為評價及熱身導人十分種,搞清敬語十五分鐘,弄清對象二十分鐘,分清差異四十五分鐘四個板塊來進行。
1.課前準備一確定內容,導學引思
第一,利用前一課時所學的點餐時的句型,請學生分組演繹點餐時的情景劇,并用攝像機錄制成視頻案例。第二,要求學生查找針對不同對象使用的問候用語第三,并以小組問單位進行對話練習將語音作業提交至微信群。
設計意圖:為確定學習內容,讓學生對敬語從抽象的文化現象到具體的語句有個大致的了解。同時讓學生充分地參與到課堂中,成為課堂的主體。
課中——創設情境,實戰操練
(1)熱身與導入
解決思路:觀看人氣電視劇中的一段視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思考:劇中女主人公為什么不能用呀,共同找出其原因。導入本次主題和任務。
設計意圖:利用信息化學習環境,通過人氣電視劇中的視頻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致,引導學生進入韓語學習語境,同時自然地帶動學生進入本次課內容的學習。
(2)任務一:搞清敬語
解決思路:第一,整理學生的作業。對針對不同對象所使用的問候用語以表格的形式進行展示。第二,將其進行對比,引導學生自行總結敬語的概念。
設計意圖:將老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式學習變為學生調查總結的主動式學習。通過前期的學習及課上老師的引導讓學生更直觀的了解敬語的概念。
(3)任務二:弄清對象
解決思路:以示范一游戲的形式來進行。第一,教師給予圖片及例句示范,通過例文總結出我們需要對長輩、領導、比自己大的人、陌生人表示尊敬。第二,讓學生利用手機里的照片(人物)和老師事先傳人云班課里的圖片,兩人一組,進行‘看看他是誰,我要怎么說的游戲。一人展示照片,一人根據照片里面的人物(需考慮是否需要尊敬)進行問候語的練習。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參與游戲,將抽象的概念轉變為身邊熟知的人物,加深學生對尊敬對象的記憶,達到了學習目標。
(4)任務三:分清一差異
傳統課堂教學中發現學生對三種尊敬法尊敬的對象及其表現形式會混淆,同時敬語運用的不太熟練。這也是這次課程的重難點。為解決和突破這一教學重難點,筆者將其分解成3個操練點:①三種尊敬法的差異;②APP跟讀點餐用語;③點餐模擬
操練點:①三種尊敬法的差異
解決思路:我采用‘配對的游戲來完成,具體形式為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玩配對游戲(敬語的表現形式與尊敬對象配對)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讓學生掌握每種尊敬法的差異(尊敬對象及敬語的表現形式),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生不自覺地熟記了每種尊敬法的尊敬的對象及其表現形式。
操練點:②APP跟讀點餐用語
解決思路:利用筆者所在院系開發的課程平臺中的跟讀系統,針對就餐時的句型進行反復的跟讀練習,同時可進行重點句型的聽力練習。
設計意圖:課程平臺中的跟讀練習能讓學生針對自己不熟句型進行反復練習,讓枯燥的詞句操練變得有趣、高效,避免傳統課堂教師跟讀的被動學習,增強學習的主動性。
操作點:③點餐模擬
解決思路:熟讀就餐時語句后學生分組討論,共同完成對話設計并進行角色扮演。角色扮演的同時,學生用攝像機錄制課堂花絮。循序漸進,逐步突破教學重難點和韓語聽說難關。設計意圖: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分組討論、對話設計和角色扮演,培養學生完成特定任務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通過學生錄制演練花絮,既可課堂回放、點評或上傳到學習網站供大家課后學習和借鑒,使課堂教學拓展與延伸。
3.課后——鞏固拓展,提升技能
作業任務1.大家來糾錯。課后將敬語相關句子上傳至云班課,讓學生來判斷其對錯,并說明原因。
作業任務2.觀看給小組上傳至云班課的演練視頻,并相互進行評價。
作業任務3.利用微信等網絡通訊工具和認識的韓國朋友(或教師介紹)進行語音或視頻通話。進一步鞏固所學的敬語知識。
設計意圖:借助信息化手段學生能及時查看教師的評價、同學留言,進行知識的鞏固和提升;利用微信等進行與韓國人課后互動,提高了學習興趣和能力。
五、教學反思
在授課過程中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建構,采用‘做中學,學中做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驗,85%的學生感覺自己從被動學習轉為了主動學習,從抵觸課堂轉為了享受課堂,成為了課堂真正的主人,學生學習興趣和考核成績都有較大的提高。
總之,時代的進步更應體現時代的教學,如何做到我們的教學與時俱進、自主創新,需要更多的信息技術的支撐。我國的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起步較晚,加上在教育教學的不斷改革,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探索中,會遇到很多問題,但只要堅持科學、高效、合理地利用多媒體課件,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