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龍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3-0089-01
應用題是小學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解答應用題是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邏輯推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方法。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應用題解題能力,既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點,又是一個難點。那么,怎樣提高小學生應用題的解題能力呢?筆者根據以往教學經驗特作如下探討。
1.強化學生分析數量關系訓練
應用題的核心是它所反映的數量關系。無論多復雜的應用題,都是若干個簡單應用題的有機組合,都可以分解成若干個基本的數量關系。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分以下三步進行分析推理:首先要讓學生掌握好簡單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它們是解答復雜應用題的基礎。教學時重點放在幫助學生熟悉數量關系上,應花時間強化訓練,為今后提高理解能力奠定基礎;其次,從解答簡單應用題到解答兩步應用題是一次重要的推進。兩步應用題解答時所需的兩個條件,其中一個是未知的,問題和條件是一種間接的關系,要培養學生懂得尋找中間問題,讓學生在分析數量關系的基礎上,說說要求出問題必須先求什么。另外,三步及三步以上的應用題,是兩步應用題的深化,它的分析推理過程與兩步應用題基本相同。應用題中已知條件是用一些文字敘述一件事情,由這些事情的敘述而提出兩個以上的條件,它們所求問題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它是解題的依據。那么怎樣才能依據條件尋找數量關系找到解題的思路呢?筆者認為,可以按以下步驟進行:(1)學會認真閱讀應用題,理解題意,分清條件和問題;(2)學會運用動作、圖解、畫圖等方法表示應用題的條件和問題;(3)學會運用綜合法或分析法分析應用題。通過解析的實踐找出題中的數量關系,從而進行判斷、推理、選擇算法。
2.強化學生解題思路訓練
應用題之所以難學,首先是因為應用題條件和問題本身就難以理解,但更難的是條件和問題之間的邏輯關系,使許多學生感到無從下手,不知道怎樣去想。筆者認為解應用題就是要抓住條件和問題間的邏輯關系,重視學生解題思路的訓練。培養學生解答復合應用題的能力,要注意思路的訓練,使學生逐步掌握應用題數量關系的基本結構和變化規律,從而提高解題能力。為了讓學生對所解答的應用題的數量關系理解透徹,教學復合應用題時,可先準備一些連續的簡單的應用題。如:(1)學校買了5個籃球,一共1275元。每個籃球多少元?(2)每個籃球255元,學校買了5個,共要用多少錢?
通過簡單應用題(1)和(2)的分析、比較,學生很容易看出題(1)的問題"每個籃球多少元?"是題(2)的已知條件"每個籃球255元"。如果把題(1)中的已知條件"學校買了5個籃球,一共1275元"代替題(2)中的"每個籃球225元",便可得出"學校買了5個籃球,一共1275元。這樣,利用一個個簡單應用題組成所求的復合應用題,尋找出中間問題,有利于幫助學生建立中間問題與基本數量關系的聯系,從而提高分析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3.強化訓練解題實戰方法
數學分析應用題的方法有三種:綜合法、分析法、線段圖法。熟練掌握這三種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小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筆者試著以下面這道題為例,來闡述分析應用題的方法:一堆煤,原計劃每天燒2噸,36天燒完。實際每天比計劃節約20%,這堆煤實際可燒多少天?
3.1 綜合法。綜合法是從已知條件入手,分析題里給出的已知條件,思考哪兩個已知條件組合能解決什么問題;解決的問題變成可用的已知條件,這個已知條件再與哪個已知條件組合,又能解決什么問題,直到最終解決題里要求我們解決的問題。例如上面的例題。學生在讀懂題意的基礎上,不難歸納出:根據"原計劃每天燒2噸,36天燒完。"這兩個條件,可以求出這堆煤一共有多少噸。算式:2×36=72(噸)。根據"原計劃每天燒2噸,實際每天比計劃節約20%"這兩個條件可以求出實際每天燒多少噸,算式:2×(1-20%)=1.6(噸)。再根據這堆媒的總噸數(72噸)和實際每天燒的噸數(1.6噸)就可以求出實際可燒多少天?"算式:72÷1.6=45(天)。
3.2 分析法。分析法是與綜合法恰恰相反的思維方法。它是從問題入手,找出解決問題所需要的兩個條件,看看這兩個條件是否已知。如果已知,則可順利解答;如果未知,就把這個條件轉變成子問題,找出解決這個子問題所需的條件,直到所需的條件全部已知為止。這種分析方法是培養學生逆向思維的方法,它對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生掌握了這種分析方法,他不僅解決應用題的能力會大大提高。而且他的分析能力、判斷能力也會大大增強。還就上面的例子進行說明:學生讀懂題意之后,了解了所要解決的問題,馬上從問題入手,反問自己:"要求這堆煤實際可以燒多少天,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呢?"經過思考,分析出:"要求實際燒的天數,就必須知道這堆煤的總噸數和實際每天燒多少噸。"接著分析"這兩個條件已知嗎?都不知道。那么要求這堆煤的總噸數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要求實際每天燒多少噸,又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呢?"認真思索后,得出:"要求這堆媒的總噸數,必須知道這堆煤原計劃燒多少天,每天燒多少噸。要求實際每天燒多少噸,必須知道計劃每天燒多少噸,實際每天燒的比計劃超出或節約多少。學生只需根據分析倒推著一步一步列出算式,就可以求出此題的解。
3.3 線段圖法。線段圖可以直觀地反映數量間的相互關系,幫助學生理解題意,減少錯誤率。例如:小朋友栽了200棵樹苗,比計劃多栽了1/5。計劃栽樹苗多少棵?這是一道分數應用題。學生最難理解的就是那個"1/5"。我們就可以用線段圖表示出這道題的數量關系。
培養解題能力的途徑和方法很多,但無論哪種途徑和方法,最根本的是離不開思維的訓練、生活的閱歷、求學的精神。在小學應用題教學工作中,教師只有通過靈活多樣的方法因材施教,努力探尋應用題教學中的規律和方法,激發學生對應用題的學習興趣,才能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