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海風+徐燕蘭
【摘要】自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后,逐步開啟了廣西蔗糖業貿易發展零關稅時代,但仍存在產品單一,產業鏈短,缺乏專業人才等瓶頸問題,為此本文針對性地提出如何促進廣西蔗糖業貿易發展對策建議。
【關鍵詞】廣西 蔗糖業貿易 零關稅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
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不斷地推進,關稅配額將會全部取消,開始步入零關稅時代。與此同時,廣西蔗糖業將以低關稅乃至零關稅進入東盟市場,這也為廣西蔗糖貿易在更大范圍內優化雙方的生產要素和資源配置效率提供了發展機遇。
一、廣西蔗糖業貿易發展現狀
廣西成功承接了東糖西移的蔗糖產業區域布局調整,逐步成為全國最大的糖業生產基地,近二十年來蔗糖產量穩居全國第一,已發展成為廣西支柱產業和優勢產業。
(一)區位現狀
廣西所具備的獨特區位優勢使其成為中國與東盟物流集散中心,為廣西食糖的出口提供巨大的貿易空間和內生的發展機遇。在噸糖物流成本方面,廣西比云南要低100~200元,在國際貿易過程中,與廣西毗鄰的港、澳、臺等地區,生活質量高,每年需要進口食糖總量高達近200多萬噸,有巨大市場銷量。相鄰國家(日、俄、韓、朝等國)年進口食糖也達1000萬噸,噸糖物流成本比泰國、巴西、澳大利亞、墨西哥等四大食糖出口國也低150~300元,廣西食糖一旦開辟出口這些國家和區域渠道,蔗糖業貿易發展將具有諸多的競爭優勢。
(二)資源現狀
廣西位于北回歸線,陽光充足,雨量充沛,晝夜溫差大,宜蔗耕地廣,良好的自然條件有利于甘蔗生產,是全球最適宜種植甘蔗的地區之一,同時在我國粵、閩、滇、瓊等宜蔗區中,廣西所具備的種植條件最好。廣西蔗糖業以成為其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甘蔗種植面積、蔗糖總產量一直居于全國第一,其蔗糖總產量在全國總糖產量比重高達一半以上,單位產量就高達4.5噸,其中糖份含量近13.5%,產糖量已經接近或達到先進國家的總體水平。
(三)產業現狀
十二五期間,廣西蔗糖業在成本、蔗款兌現、利稅、產量、蔗農增收等指標中均有相應程度上升,在我國食糖市場和制糖行業處于主導地位。隨著蔗渣紙槳造紙技術水平的提高,并顯現出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1噸漂白蔗渣紙漿創銷售200元/噸,創利稅857元/噸,其中利潤416元/噸左右,比食糖產品利稅489元/噸高出近1倍。而廣西蔗渣造紙的利用率卻還不到10%,產業鏈資源的綜合利用還有較大的潛力可挖。
二、廣西蔗糖業貿易發展存在問題
近幾年來廣西蔗糖業貿易發展勢頭良好,但與國際發達國家或地區的制糖業相比,廣西無論在蔗糖產品、產業鏈以及專業人才技術等方面都處于劣勢,而且差距較大。
(一)產品單一,質量不高
廣西食糖成品絕大部分是白糖(占90%左右),高檔次、高品質的食糖產量很少,單一程度十分明顯。目前在廣西所有蔗糖生產企業中,只有南糖、貴糖等幾家大型企業能生產出優質白砂糖,但仍然不能滿足國內高檔飲料用糖外,絕大部分糖廠生產的白砂糖還是難以滿足跨國食品加工業對用糖質量的標準,進而造成無法大量出口。原糖產量較低,國際糖消費和產品規格、國際糖貿易脫節現象嚴重,難以參與國際競爭。
(二)產業鏈延伸不夠,勞動生產率低
當前廣西制糖業發展仍然滯后,長期處于初級產品簡單加工階段,同時生產設備和生產工藝總體相對比較落后,沒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下游產品,且產業鏈沒有得到很好的延伸。近幾年雖廣西制糖企業在不同程度采用一些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來促進降低能耗,縮小成本,提高效率。但在利用廢糖密和蔗渣等廢物生產方面,與先進國家或地區制糖業的衍生品產值仍存在不小差距。同時廣西制糖業發展升級速度較慢。早在2008年廣西就推出首條“二步法”生產線才,其中廣西正式東亞扶南糖業公司開始投產,糖料生產原料、生產生物能源產品、燃料乙醇一周停留在研發階段,未給出明確的投產期限。
(三)專業人才缺乏,科技化程度低
在高技能人才方面,廣西制糖業還存在年齡偏大、技能比較單一、學歷偏低、結構不合理等相關問題。在原材料生產方面,大多數廣西蔗農沒受過專業系統全面的教育,農業科技意識普遍較低,總體素質不高,蔗糖業發展后勁不足,以致于蔗糖生產的專業化程度低,蔗農經營意識的淡薄,蔗糖生產科學化意識淡薄。廣西蔗糖業缺乏具有現代化企業管理意識的專業人才,直接使得蔗糖加工、生產和銷售等流程相脫節的尷尬局面,從而制約制廣西糖企業開拓市場,限制走向東盟市場發展的能力。
三、促進廣西蔗糖業貿易發展的對策建議
在零關稅到來的背景下,要想在長期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廣西蔗糖業貿易發展關鍵措施主要體現為以下若干方面:
(一)加強制糖企業合作,提升企業競爭力
廣西糖業應當采取企業策略聯盟模式,以東糖、南糖、貴糖等大型制糖企業為基礎,分別在來賓、南寧、貴港以名牌為龍頭,以資產為紐帶走更高層次的聯合,組建規模更大、實力更強、集中度高且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龍頭糖業集團。高度重視和抓住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的契機,通過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的方式,強化與東盟各國的合作,逐步形成良好的科技研發合作機制,了解和掌握國際蔗糖業發展的最新技術和動向,進而提升廣西蔗糖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二)調整蔗糖區域布局,優化產業結構
要提升廣西糖業的整體競爭優勢,就必須有效結合廣西糖業的地方特色和比較優勢,推廣優勢產品,調整區域布局結構,大力發展和創新原有的地方優勢產業,擴大投資力度,整合優勢資源來發展成專化生產基地,集中最佳要素、最佳資源,生產最佳產品,打造出最佳品牌,進而形成地區產業帶。同時也要保持產品質量穩定,提高廣西糖業的整體競爭力。唯有在戰略上來優化蔗糖產業區域布局,才能優化蔗糖產業結構,提高蔗糖產業的綜合競爭力,實現蔗糖價格優勢向競爭優勢轉變,將比較優勢順利轉型為經濟優勢。
(三)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的培養
對于人才培養而言,改變過去重管理人才培養,輕一線員工培訓的現象,重點糾正對高技能專業人才只使用不培養,避免從市場上挖掘的短期行為。廣西制糖企業,尤其是大型制糖企業,重點結合生產技術創新的需要,制定出完善的高技能專業人才培養計劃,同時加強產學研一體化,運用聯合辦學,委托培養多種方式,加快高技能專業人才培養進度。在廣西制糖企業內部,可推行名師帶徒和技師研修制度,發揮高技能專業人才的傳幫帶的作用,引進有戰略眼光的高層次人才,努力培養一支高素質的企業管理的領軍人才,來滿足企業戰略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蘇俊波.新形勢下我國甘蔗產業競爭力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6.
[2]段維興.廣西蔗糖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中國糖料,2016,01:65-72+75.
[3]廣西國家稅務局課題組課題,湯志水,霍軍,嚴秀成,李林林.廣西面向東盟發展蔗糖產業的新思路及財稅支持——基于國際產能合作的視角[J].經濟研究參考,2015,59:61-68.
[4]李明近.廣西南華糖業發展戰略研究[D].廣西大學,2014.
[5]陸發安,陳銳.當前廣西糖業發展問題形勢與對策[J].市場論壇,2013,11:5-8.
作者簡介:付海風(1989-),男,江西南昌人,碩士研究生,江西應用科技學院;研究方向:區域經濟;徐燕蘭(1988-),女,江西應用科技學院;研究方向:區域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