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的市場經濟高速發展,資本市場逐步建立并完善,企業的經營者、債權人和投資人越來越關注企業的價值,對企業價值的評估,有利于科學地進行戰略規劃和決策,促進企業價值提升。目前企業價值評估界建立了系統完善的價值評估體系,其中基于自由現金流量的評估模型被廣范運用,由于一般使用的靜態現金流量和靜態的折現率,使得該模型存在一定缺陷。本文將目前的FCFF模型進行改進,運用動態的折現率,試圖構建一種有更加科學客觀的企業價值評估方法。
【關鍵詞】值評估 動態自由現金流 折現率動態化
一、引言
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不斷發展完善,企業所有者、投資者、債權人越來越重視企業價值的提高。企業價值是衡量管理者業績的重要指標,也是市場經濟配置資源的有效手段,同時也是經營者追求的新的經濟目標和工作的中心,所以企業價值評估自然就成為也就成為公司經濟管理活動的出發點和前提。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不斷完善,我國內資和外資并購的原則和方向的明確,目前我國公司并購的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未來企業并購市場將會更加火熱。在企業的并購重組過程中,目標企業的并購價值是一個必須關注的關鍵核心問題。如何合理地對目標公司進行價值評估,從而以此來確定收購價格,是一項并購能否成功的關鍵。而且目前我國企業價值評估理論明顯滯后于實踐和西方國家。主要原因是我國市場經濟不發達,體制不健全,相關的評估技術落后導致。因而如何研究出適合我國企業實情的企業價值評估體系,就亟待解決。
本文主要介紹了基于自由現金流量的FCFF模型,研究其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方法。希望企業價值評估理論和實踐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二、公司價值評估方法及其比較
《國際評估準則》中企業價值評估的定義則是:“對企業和企業某種權益的價值進行判斷和評估的行為或過程。”本文理解為,企業價值評估就是評估企業現有資產所創造的未來收益,也就是企業的內在價值。企業價值評估界主要總結了三大類評估方法。
(一)成本法
企業價值評估中的成本法是依據調整的企業各項資產和負債的賬面價值來確定企業價值。在成本法下反映的是企業在評估時點的市場價值,它等于企業總資產扣除總負債的價值。該方法以確定的市場價格為基礎,避免了人為的主觀因素影響,因而具有客觀性。運用成本法計算企業價值時可以直接根據財務報表獲得數據,相當來說工作量小。但是沒有考慮到資產所產生的未來收益,以及形成盈利能力的相關無形資產因素,比如企業自創的商譽等等。在持續經營的假設條件下,成本法無法衡量資產的整合效應,不能很好地把我資產對企業價值的整體貢獻,因而用成本法評估企業價值時可能會導致價值被低估的情況,在現實中運用成本法的情況較少,一般要輔以其他方法驗證。
(二)收益法
該方法又叫現金流量折現法,它認為企業的價值來源于其未來每年所產生的收益或現金流量之和。通過預測企業未來現金流,并按照對應的回報率或折現率進行折現,所得的現值就是企業當前的價值。收益法進行企業價值評估時蘊含三個方面內容:可預測和計量的企業未來收益、合理確定的折現率以及可估測的收益的預測期。現金流量折現法在進行企業價值評估時,考慮到了企業的未來收益和貨幣時間價值,因而它能真實地反映企業內在價值,具有客觀性。但是它只適用于具有持續盈利能力且現金流量較為穩定的企業。在收益法下,又分為股利現金流量折現、股權現金流量折現和自由現金流量折現三種方法,其中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法是當前企業價值評估中運用最廣發的一種方法。
(三)市場法
該方法進行企業價值評估時的基本思路為,選擇多個與被評估企業類似的企業作為參照物,分析參照企業的相關情況,并與被評估企業進行比較,找出兩者的差別以及差別在市場價值上的具體反映,經過調整和修正,從而計算出被評估企業的價值。具體有分為三種方法,即市盈率法、市凈率法和市銷率法。
市盈率法涵蓋多個指標,數據容易獲得,計算工作量小,且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同時該方法將企業的價格與收益相聯系,能直觀的反應投入與產出之間的關系,適合連續盈利,收益為正值的企業。市凈率法適用于擁有大量資產、凈資產為正值的企業。由于該方法使用的是凈資產的賬面價值,難以反映企業未來收益,也會受到企業會計政策的影響。市銷率法適用于銷售成本率較低的服務企業,它對價格和企業的戰略變化較敏感,且其數據較穩定容易獲得,但是該方法不能反映成本投入的變化,因為計算出的數據較為片面。
比較:由于各種方法的適用性條件和依據的基礎,導致三種方法對企業價值的評估結果都會有所區別。成本法沒有考慮企業的未來收益,它體現的是企業在評估時點的靜態賬面價值,運用有限,作用不大;收益法考慮了企業在持續經營條件下的未來的現金流量,反映了企業的內在價值;市場法尋找與企業類似的參照企業,更多地反映企業的市場價值,有極強的對比性和市場性。
三、基于FCFF模型的企業價值評估方法的改進和期望
本文主要介紹了企業價值評估的相關方法,收益法、市場法和成本法。在這些方法中,收益法依據的主要原理是收益折現思想。收益法認為企業在作為一個整體時,企業的價值來源于企業所擁有的各種資產在未來所產生的收益,也就是說企業的價值是企業所能夠創造的內在價值。在收益法當中運用最廣泛的是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法(FCFF模型),主要是因為該模型的財務數據來源于企業的三大財務報表,這使得該方法綜合性較強;再者,自由現金流量模型考慮了企業的未來發展和資本的時間價值。
FCFF模型是依據嚴格的市場假設條件下建立的,如資本市場是相對有效的,企業能夠保持續經營或企業所面臨的外部市場經營環境是相對穩定的。另一方面,在運用該模型時使用的是靜態自由現金流量,在預測現金流量時更多依賴的是相關人員的主觀判斷,這會造成一定的預測偏差;同時由于我國缺乏一個適合折現率確定的有效資本市場,這使得在計算折現率時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模型,如資本市場定價模型。針對存在的缺陷,本文提出一下改進措施:引入動態折現率。原來的FCFF模型中使用的是固定的資本結構,不能反映公司未來可能進行的資本結構調整,企業可以根據未來的經營狀況采用動態的折現率。目前的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模型反映的是企業某一時點的內在價值,但是企業的內在價值是不斷變化的,因為它沒有考慮到未來收益的波動性,企業可以通過建立動態的自由現金流量開提高價值評估的準確性。當前的FCFF模型理論一般都是引用西方的觀點,同時我國的企業價值評估體系還不完善,可以在完善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法理論和價值評估體系,同時健全資產市場,推動資產評估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幻王龍.基于自由現金流的企業價值評估方法研究[D].湖南大學.2014.10.
[2]李秉坤,錢欣.企業價值評估收益法應用問題及其完善[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
作者簡介:呂玲(1992-),女,漢族,四川內江人,西南科技大學2015級工商管理研究生,研究方向:會計、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