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忠萍+葉馳+何妮嶺+劉皓欽

【摘 要】在2016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提出了兩點要求:稅收改革,擴大資源稅計征范圍和打好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攻堅戰。這完全符合我國現階段的經濟情況。目前我國發展遇到資源約束瓶頸,國家開始實施循環經濟戰略。但是現行的資源稅制度落后,無法發揮其稅收杠桿的作用。因此,本文解剖了循環經濟戰略,深刻研究了資源稅的當前現狀,并將二者結合起來,從循環經濟的視角下探析我國資源稅如何改革。
【關鍵詞】循環經濟;資源稅;稅制改革
一、資源稅課稅理論及我國資源稅制改革歷程
(一)資源稅課稅理論
學術界關于資源稅的開征理論有較多的觀點,本文只闡述一個比較有說服力的觀點,即馬克思的地租理論。地租方式又分為絕對地租和級差地租。絕對地租是產生于土地的所有權壟斷,所有者通過對使用者的地租來獲得所有權在經濟上的實現;級差地租是產生于土地的資本主義經營壟斷,所有者通過耕種較優土地所獲得的超額利潤。
在我國,《憲法》明確規定:礦藏、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等自然資源都屬于國家所有。因而,資源稅充分反映了國家作為資源所有者對資源使用者通過收取地租來獲得經濟上的實現。
(二)我國資源稅制改革歷程
二、循環經濟含義及其與資源稅之間的聯系
(一)循環經濟含義
(1)以生態經濟學為理論依據,強調改變傳統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生產模式,形成新的“對象——過程——主體”的循環經濟模式,進而達到合理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目的,使得自然生態系統和經濟系統能夠協調發展。
(2)以自然資源為基礎,強調資源的稀缺性和有限性。采取循環經濟模式,在輸入端減少資源的耗用量,在過程中對資源進行循環利用和控制,最后在輸出端對資源進行廢棄物再資源化的處理。整個生成過程大量減少了資源的使用量。
(3)將自然資源作為經濟過程的一個內生變量。我國目前處于工業化中期,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會大量消耗資源和破壞環境。循環經濟是目前我最符合國情的一種經濟增長方式。
(二)循環經濟與資源稅之間的聯系
1.現行資源稅制度制約循環經濟的發展
資源稅法的立法精神落后。現行的資源稅制下,我國開征資源稅的目的是調節級差收入。這只是為了解決我們各自資源層次不齊的問題,不能起到遏制資源被掠奪和浪費的作用,更不能激勵企業減少資源消耗和改善生產設備和工藝流程的積極性。
從量計稅方式無法發揮資源稅的功能。目前我國對其他非金屬礦原礦、黑色金屬礦原礦、有色金屬礦原礦(除稀土、鎢、淚)、鹽均采用定額稅率。從量計征忽略了資源價格因素。價格上漲和下降不影響稅額的變化,使得國家稅收收入造成損失,無法跟上循環經濟的發展。
資源稅征收范圍太窄。目前我們國家征收范圍具體分為以下七個稅目:原油、天然氣、煤炭、其他非金屬原礦、黑色金屬原礦、有色金屬礦原礦、鹽。但是還有許多自然資源未包括在內,如水資源稅、黃金、地熱資源、森林資源等。這會造成未征稅資源的過度開采,造成資源的浪費,阻礙循環經濟的發展。
資源稅稅率過低。我國的資源稅率沒有跟隨市場價格上漲而進行調整。這便造成了資源稅的單位稅額較低,不能達到限制資源開采的目的。
資源稅減免政策不當。我國目前有較多的資源稅稅收優惠。比如:鐵礦石資源稅減按40%征收,從2007年1月1日起對地面抽采煤礦瓦斯暫不征收資源稅,對低豐度油氣田資源稅減征20%等等。這些優惠政策會造成加速使用該類資源的后果,對發展循環經濟不利。
2.資源稅制度改革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劉克崮在提案中指出,“目前我國發展的資源約束瓶頸越來越突出,資源消耗陡增超過了國內資源承受的能力。而資源稅恰恰是促進大中型企業通過改進技術、循環使用資源、節能降耗的重要手段。”資源稅的開征會增加企業的成本,企業為了增大利潤,便會進行技術改進,將資源循環利用。由此看來,雖然目前的資源稅制對循環經濟發展有負面影響,但是資源稅制的改革將會對循環經濟有推動作用。
三、我國資源稅制改革的目標、思路和內容
1、目標
推動經濟結構調整,改變生產模式,保護環境
2、思路
根據上述目標,從征稅范圍,計征方式,稅率水平等方面改革資源稅
3、內容
(1)更改資源稅的立法宗旨
以調節級差收入為宗旨的現行資源稅制不符合我國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更不能體現國家保護資源的目的。因此,要想改變嚴峻的資源態勢,首先從資源稅制度的立法宗旨開始改革。在調節級差收入的基礎上,再增加減少資源消耗和提高資源使用效率的目的。
(2)擴大資源稅的征稅范圍
我國資源稅征收范圍過窄,如果不及時進行調整,許多非稅資源會遭到破壞。擴大資源稅征收范圍是不爭的事實。筆者認為:國家要做到全面開征資源稅還需要攻克很大的難關,但是我們可以率先將水資源、森林資源等浪費嚴重的資源納入資源稅范圍。目前我們國家從2016年7月1日起在河北省進行水資源稅改革試點,這是我國擴大資源稅改革的第一步。我們可采取循序漸進、分步實施的方法逐漸擴大資源稅征收范圍。
(3)改變計征方式
我國資源稅采取從價定率或者從量定額的辦法計征。從量定額計證方式造成國家利益損失,企業忽略環境保護等嚴重后果,應該將從量定額計征方式改為從價定率計征方式。
同時,應調整我國目前以銷售或者自用數量為課稅數量的計征依據。這樣的計征依據可能會縱容企業盲目開采,造成資源的積壓和浪費。筆者認為,可以將計征依據調整為實際開采數量。
(4)提高稅率水平,加大課稅補貼
我國目前的資源稅制沒有考慮環境成本,稅率水平較低。較低的稅負水平不能達到保護資源的目的。筆者認為:在進行稅率改革時應考慮級差收入,環境成本以及是否達到節約資源的目的。
提高稅率水平必然會造成企業成本上升。為了企業能夠長遠發展,政府可以加大資源稅的課稅補貼。對于可節約資源和提高資源使用率的項目和工藝流程給予資金補助制度。這樣的優惠政策可以促使企業研發新技術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達到促進資源循環利用,發展循環經濟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俊.我國循環經濟視角下的資源稅收政策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8.
[2]蔡鮮.促進我國循環經濟發展的財稅政策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8.
[3]朱珍珍.循環經濟視野下的資源稅法律制度改革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0.
[4]葛旭暉.關于完善我國資源稅制的研究[D].河北大學,2011.
[5]張倫倫,鐘毅.基于政府間財力配置視角的資源稅改革效應[J].稅務研究,2015,05: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