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燁+楊曙+賀際強
【摘要】內在動力和學習投入是影響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會計學專業為例,通過調查了解會計專業學生目前的學習現狀,對內在動力與學習投入對學習效果的影響進行深入思考,旨在為會計教學提供有益的建議和可執行的解決方案,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來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增強學習投入,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會計專業學生 內在動力 學習投入 學習效果
一、當代在校大學生學習現狀
近年來,在校大學生中普遍存在著高逃課率、高掛科率等現象,因為大學學習方式主要以自學為主,“平時不學習,考前靠突擊”的學習定律讓大學生養成了不端正的學習態度;由于學習目標不明確,求知欲不足,很多學生不能合理安排課余時間,虛度時光。
(一)缺乏自我規劃
目標是一種激勵的力量源泉,只有明確了行動目標才能調動大學生潛在努力,使其盡力而為,創造最佳成績。在對會計學生學習計劃的調查中,有27%的學生完全沒有自己的學習計劃(如圖1),這說明大部分大學生已經了解到學習的重要性和目標規劃的必要性,只是少部分人沒有學業規劃。這些人中一部分是因為缺乏約束力,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一部分人只為圖個考試過關、畢業,學習盲目無序;一部分人是因為動機不健康,只為混出文憑,給家人“爭光”。
1.學習態度消極,上進心不強。當代大學生大部分自主和獨立意識很強,很明確自身定位,主觀能動性很強,學習積極性很高。但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夠,求知欲不足,上進心不強,把學習認為是苦差事,寧愿沉迷網絡和社交也不愿意參與學習。通過對本校會計專業學生的調查中體現,在學習態度方面,只有3%的學生出勤率較低(如圖2);在推動學習的原因方面,“為了自身發展而學習”占大多數;但在課余時間精力投入最多的問題上,僅有30%的學生選擇了“學習”(如圖3)。不思進取的現象仍然存在,因考試學習受挫而放棄自我的情況也仍有發生。
(二)學習方法不正確
古人云:“授之魚,不如授之以漁。”古往今來,學習方法對學習效果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學習方法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到學習效果的好壞。調查顯示,在課前預習問題上,只有5%的人選擇課前預習;在上課狀態問題上,20%的學生課上會參與討論;在課后總結問題上,僅20%的人遇到問題時會自己思考解決。說明大學生還沒有掌握最正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二、內在動力、學習投入對學習效果的影響
(一)內在動力對學習效果的影響
心理學認為,學習動力是學習主體對學習行為價值判斷基礎上的心理驅動總和,是由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構成的認知系統。內在動力對學習效果的影響十分重要,這種動力源于學習者自身,是保證學生學好一門學科的關鍵因素。內在動力從以下方面影響學習效果:主觀因素有學習目標,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目的等;客觀因素有社會因素,學校因素,家庭因素等。
本文通過對會計專業學生的調查發現(如圖4),有37%的學生是因為喜歡財務方面工作才選擇會計專業的,這些學生都通過主動學習專業知識,積極利用課余時間,獲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和成績。所以說興趣是是激發學生自覺學習的重要內在動力,如果會計專業學生沒有足夠的興趣,在學習時就很難全身心投入,也就無法達到想要的學習效果。在學習過程中如果獲得同學和老師的贊許和認同也增加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自信心,這說明滿足感和成就感對增強學習效果同樣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調查中還顯示,有41%的學生是因為了解到會計學專業在近幾年成為十大熱門專業之一,薪資穩定,性價比較高,適合長期發展而選擇了此專業。這部分學生通常將就業作為一個穩定的內在動力,在平時的學習中能不斷激勵自己去學習專業知識,對提高學習效果也起到了一定作用。積極的就業環境能給學習效果一個正面的推動力。所以濃厚的興趣和對未來的展望會提高會計專業學生的學習效果,消極的學習態度和上進心的缺乏則會降低學習效果。
學校因素和家庭因素同樣深深影響著學習效果。有22%的學生不是根據自己的想法來選擇專業,而是因為家里人覺得會計專業好就業、分數剛好達到本專業分數線或其他,沒有從自身興趣出發選擇專業,所以在學習時缺乏求知欲好和上進心,只為混個文憑,缺乏內在動力的學習在學習效果上也是大打折扣。但大學作為同學們從學校步入社會的過渡階段,學習成績依然是部分同學關注的主要問題,內在動力與同學學習能力強弱、學習時間安排息息相關,以會計學專業學生為例,對成績的高要求是一種內在動力,高學習效果也是對自身的要求。
另一方面,學習效果反作用于內在動力,學習效果的好壞往往也可以加強或削弱學習者原有的學習動機。會計學習者如果能在學習中使求知欲得到滿足,取得了學習效果,將會加強原來學習的內在動力,而否定消極的情緒體驗將不會給人學習的內在動力。
(二)學習投入對學習效果的影響
學習投入,是指學習者的一種與學習相關的積極、充實的精神狀態,是學業倦怠的對立面。經過我們對會計專業學生的調查后發現,學習投入從以下幾個因素影響學習效果:內在動力,學校環境、家庭環境。
在對會計專業學生展開的“課余時間精力投入”的調查結果顯示,有30%的學生會在課余時間學習,其中90%的學生都取得了較好學習成績和學習效果,這和充分的學習投入密切相關。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對未來的展望能讓學生投入度更高,當個體的認知需要比較高時,在學習中就更有活力,更容易出現忘我的學習狀態。所以內在動力與學習投入相互影響,最終一起影響著學習效果。
學校是學生投入發生時的場所,學習氛圍、教學方法和師生關系等學校環境因素對學習投入有著重要的影響。良好的學習氛圍能夠使學生更專注于學習,據調查,大部分主動學習的學生都會選擇去圖書館,因為宿舍的環境相對嘈雜無法專心;教師的教學方法和課堂氛圍更是直接影響在學生的投入程度,同學們反映擁有新穎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體的老師會使他們的注意力更集中。
家庭社會經濟地位的水平也密切影響這學習投入,低收入家庭和高收入家庭的學生相比較,更難投入學習,也更少參加學校和同學的活動。與內在動力的影響因素相似,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的期望也是影響學習投入的內在因素,教育方式得當會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和人生觀價值觀,父母的期望則會給學生注入一劑強心針。
三、提升在校大學生學習效果的措施
內在動力和學習投入都對學習效果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這兩方面入手結合大學生現狀,本文對提升學習效果提出了以下幾點措施:
一是引導大學生明確奮斗目標,制定學習計劃。遠大的學習目標是產生持久學習動力的主要源泉。學生不能一直盲目無序的學習,會計專業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興趣與理想相結合來制定目標,也可以通過向老師需求幫助來確定。還可以通過準確的評估會計相關考試的難度,做好充足的試前準備,考取相關資格證書,增強會計學習的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面對會計中枯燥乏味的計算,通過閱讀會計相關文獻,培養足夠的會計學習興趣,能提高學習的動力。也可以對大學生進行必要的危機意識教育,增強他們學習的緊迫感。
二是加強大學生人生觀教育,端正人生態度,增強對本專業的使命感,學校應當豐富師資力量和教學資源,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良好的校園文化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能夠調節激勵學生的思想行為,促進學生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多為會計專業學習提供實習機會等;教師也要有強烈的責任感,熱愛學生,認真從教,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靈活運用多媒體的信息技術來豐富課堂、活躍氣氛,讓學生從課堂開始,改變對會計枯燥的看法,喜歡上自己的專業,這樣學習效果也會達到最佳,密切留意學生,及時糾正錯誤的方法,給予茫然不知所措的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這樣也能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三是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例如:制訂計劃、課前預習、專心聽講、及時復習、循序漸進、勤于思考、善于總結。學習方法很多,小竅門也不少,要因人而異、因學科而異。應當從實際出發,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發揮自己的優勢,摸索一套適合自己特點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倪士光,伍新春.學習投入:概念、測量與相關變量[J].學校心理研究,2011,4(1):81-87.
[2]項贈.當代大學生學習動力問題研究[D].貴州:貴州大學,2009.
[3]徐揚.內在動力對英語學習效果的影響研究[J].校園英語,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