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婷婷+曾凡超
【摘要】2016年5月,我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以下簡稱“營改增”)的范圍全面鋪開,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四個行業全部納入試點范圍,至此,營業稅退出歷史舞臺。本文立足于建筑業視角,分析“營改增”后建筑業面臨的新挑戰,并提出新稅收體制下建筑業該如何積極應對,盡快適應。
【關鍵詞】營改增 建筑業 稅負 對策
一、“營改增”全面推開的必要性分析
“營改增”全面推開以前,建筑業是營業稅應稅范圍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營業稅和增值稅并行的稅制體系有著明顯的弊端。增值稅本身征收普編,且實行稅款抵扣制度,也就是說,無論流通環節的多與少,只要增值額相同,則稅負就相同,很大程度上保持了稅收中性。然而增值稅和營業稅并行,使得部分行業被排除在增值稅的完整增值鏈條之外,人為的截斷了以增值稅專業發票為核心的管理鏈條,造成了重復征稅的問題。以建筑業為例,企業購買的機器設備、建筑材料等無法抵扣,稅負增加,也給了關聯企業偷漏稅的可乘之機,因此,“營改增”的全面推開,勢在必行。
二、建筑業面對“營改增”的挑戰
(一)勞務成本無法從增值額中扣除
“營改增”的稅制改革,是一次結構性減稅的重要舉措,當然,這意味著不同行業所受到的影響也是不同的。建筑業是國家經濟發展的支柱行業,建筑業的發展也關系著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長期以來,建筑業都是一個典型的勞務密集型行業,建筑工程中人工費用占比較大,一般在20%到30%之間,并仍呈逐年上升趨勢。但是由于很多建筑企業在人工費用上由于種種原因很難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使得建筑業的很大一部分勞務成本難以從增值額從扣除,這將成為“營改增”后建筑企業所面臨的不利因素。
(二)增值稅專業發票取得困難
建筑業由于其行業本身的特點突出,建筑材料種類繁多,涉及的行業很多,稅收環境復雜。“營改增”以前,供應商的選擇很大程度上受價格的影響,但是這樣導致了多數供應商規模較小,而“營改增”以后,小規模納稅人無法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即使由稅務機關代開也是以3%的征收率開具的,這與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銷項稅11%的比例有較大差距,如果建筑企業仍以小規模納稅人作為供應商主體的話,將導致其“營改增”后稅負的增加。同時,建筑企業生產銷售環節多、流程較復雜,即使有時已經取得了增值稅專用發票,也容易由于傳遞不及時,導致發票沒能在規定期限內認證抵扣。
(三)“營改增”給財務人員的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對于建筑業來說,由于“營改增”后,現行的增值稅對專用發票的管理非常嚴格,如果財務人員對于專用發票的重視程度不夠,或者是自身專業知識有疏漏,都有可能會導致進項稅額無法抵扣,造成企業的稅負增加。未來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開具、保管、收集、整理、傳遞、審核、驗證等工作量增多,難度也變大。這就要求財務人員對增值稅涉稅業務進行深入學習,掌握相關專業知識,適應稅制改革。企業也應完善自身的財務管理制度,調整對承包人和分公司的管理政策,對增值稅涉稅事項的管理人員和機構進行安排。
三、建筑業應對“營改增”的對策和建議
(一)由勞務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
由于在建筑企業的增值稅納稅的增值鏈條當中,勞務成本是很難扣除的,那么勞務成本的比重越大,也就意味著企業的稅負就越高。那么,對于建筑業企業來說,由勞務密集向技術密集轉變,也是刻不容緩的,通過勞務成本向機器設備成本的轉化,可從收入中扣除的成本也就增多,企業的稅負也可相應降低。同時,對技術的引進本身也會給建筑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建筑模式上,也可以更多的考慮現在新興的裝配式,取代大量的人工勞務支出,增加增值額的抵扣項目。同時,應適當調整用工方式,應與正規的勞務公司簽訂勞務合同,采取勞務外包,取代外雇的零散用工,以最大程度上獲得進項稅額的抵扣。
(二)合理選擇上游供應商
“營改增”后,供應商的選擇上,同等質量下,不僅要考慮價格,還要考慮對方是否能夠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因為,如不能開具,那么即使價格上有優勢,也會因為稅款的增加而被抵消掉。因此,建筑企業應該盡量選擇能夠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企業,以便減少不能抵扣的進項稅損失。
另一方面,對于建筑業原有的小規模納稅人分包商,也可以進行談判,在合同簽訂前對于增值稅的影響進行約定,以便合理的轉移建筑企業的稅負。值得提出的是,過渡期的老項目仍然不能抵扣進項稅額,那么選擇小規模納稅人供應商也是可行的。
(三)培養納稅籌劃人才
“營改增”后,建筑企業的財務人員不僅要對于增值稅的征收以及過渡期相關規定進行深入學習,掌握新政策下的工作流程和相關法律制度,并對相關政策進行跟蹤和研究。同時,財務人員應強化服務意識,在事后核算和監督的同時,加強事前預測,積極進行納稅籌劃,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為企業節約成本。建筑企業應注重納稅籌劃方面的人才培養,為財務人員提供有利的學習條件和環境,并通過會議宣傳、人員培訓、集中學習等方法,對相關人員宣傳增值稅的相關知識,培養企業員工索要專用發票的意識,并正確、及時的將相關票據傳遞給財務部門,協助財務部門做好進項稅額抵扣工作。建筑施工企業在進行納稅籌劃時,可從進項稅額的最大化抵扣、一般納稅人與小規模納稅人的相關適用稅率等方面進行考慮,以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
總體上講,“營改增”對建筑企業稅負的影響應該是只減不增,但也需要建筑企業自身在產業轉型、稅務管理、供應鏈整合中做出新的調整,建筑企業應確保會計核算和發票管理上更加的規范,以適應“營改增”全面推開的新形勢,更好的享受到國家的減稅政策。
參考文獻:
[1]王薇茜,建筑企業實施“營改增”的應對策略[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03),137-138.
[2]曲傳菊,淺談建筑業“營改增”后的稅負及稅收籌劃[J],現代營銷,2016(09),121-122.
[3]李莉.李剛,營改增對建筑業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財經界,2016(07),340-341.
作者簡介:蔣婷婷(1990-),女,碩士研究生,教師,講師,任職于沈陽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