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的推進和我國競爭力的不斷增強,我國企業對外投資比重逐年增大。為響應我國“走出去”政策,我國近幾年對外投資比例更是飛速增長。據我國商務部統計,2016年1~10月,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約162個國家和地區的7000多家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投資額9619.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3.3%;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10908.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1%,對美投資增長更是十分迅速,增幅達173.9%。
對外投資無疑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海外投資發展迅猛的今天,避免國際雙重征稅更是企業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而解決重復征稅的重要手段之一——稅收協定的更是成了現今需要研究的重點。由于對美國投資比重增長迅速,中美稅收協定的作用就成了大多企業對外投資必須了解的內容之一。
【關鍵詞】中美稅收協定 作用
美國一直都是我國企業對外投資的重要目的地之一。我國政府對此也給予了充分的重視,兩國政府于1984年4月30日正式簽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美利堅合眾國政府關于對所得避免雙重征稅和防止偷漏稅的協定》(以下簡稱“中美稅收協定”)。訂立中美稅收協定一是為了促進經濟和鼓勵企業自身發展,避免重復征稅對個人和企業造成過重的稅收負擔,打消企業的海外投資積極性;二是避免企業偷稅漏稅和非法避稅造成國家損失。
我國企業對外投資,一定要充份了解中美稅收協定的相關內容以及操作原理,使境外企業在我國稅收權益不受侵害的同時,也要避免不必要的稅收負擔,創造出最大的經濟效益。
一、界定常設結構
我國企業進行海外投資活動,一定要了解是否構成常設機構。如果我國企業在美國進行海外投資活動,一旦被認定是常設機構,那么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所得,就面臨雙重征稅的風險。中美稅收協定中也對常設機構做出了相關規定。中美稅收協定規定:常設機構包括管理場所、分支機構、辦事處、工廠、作業場所和礦場、油井或氣井、采石場或者其它開采自然資源的場所。
另外,一些海外投資企業雖然沒有在美國設立上述常設機構,但是在海外投資建筑工地,建筑、裝配或安裝工程,或者與其有關的監督管理活動超過六個月的,為勘探或開采自然資源所使用的裝置、鉆井機或船只超過三個月的,企業通過雇員或者其他人員,在該國內為同一個項目或有關項目提供的勞務,包括咨詢勞務,在任何12個月中連續或累計超過六個月的都屬于常設機構。
我國企業進行海外投資活動,如果進行短期海外投資活動,可以考慮把投資經營活動的期限限制在三個月、六個月以內達到合理鄙視的目的,而海外投資成立常設機構的企業一定要充分利用協定內容,避免過重的納稅負擔。
整體來講,我國與美國訂立的中美稅收協定對常設機構的界定基本全面,符合訂立時的發展要求。但是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行,中美稅收協定有些規定已經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很多內容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比如,協定中沒有規定專有技術使用等活動的常設機構界定方式。隨著中美貿易的加深和我國對美投資幅度的增大,一些條約的完善亟待解決。
二、調節稅收管轄權沖突
傳統意義上來說,企業所得稅稅收只是國家對其境內的企業進行的征收稅費行為。但是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跨國公司的產生打破了這一現狀。
目前國際稅收中,由于存在屬人性質的稅收管轄權和屬地性質的稅收管轄權,導致一個跨國公司即在所得來源地有納稅義務,又在投資者所在國有納稅義務,這就造成了雙重征稅。屬人性質的稅收管轄權和屬地性質的稅收管轄權都有相應的理論依據做支撐,所以解決管轄權問題還是需要各政府加以判斷。
但是解決稅收管轄權矛盾,避免國際雙重征稅問題,不能靠某一個政府單獨解決。首先稅收管轄權是主權的一種,任何政府都不會放棄主權;其次單方解決缺少溝通容易引發爭端,不利于經濟發展。所以,稅收協定就成了解決管轄權沖突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國和美國都是世界大國,稅收協定的優勢在于通過雙方洽談的方式解決問題,既不是單方讓步,也不是施加外力的強制性約束,即體現了和平友好,相互尊重,平等協商的精神,又能讓各企業主動遵守各項協議,維護金融秩序,還可以維護法律的重要原則之一——公平,即稅收利益分配公平。
三、避免重復征稅與提高稅收效率
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勢不可擋,跨國公司收入不斷增多,需繳納的稅款也逐年攀升,如何分配稅收利益和提高稅收效率也是稅收協定的重要作用之一。
由于管轄權沖突的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對企業都具有征稅資格,那企業就會陷入重復征稅的困境。這不僅阻礙了國際的交流合作,影響了國際生產中的最佳效率,還會影響國家間的稅收分配。稅收協定不僅對企業繳納的稅款如何劃分做出約定,也有益于國際間的信息交流,尤其是稅收信息,這能有效防止偷稅、漏稅的情況出現,維護國家的合法稅收權利。
如果沒有中美稅收協定,我國企業對美投資這一過程中,被投資企業就同時對中國和美國兩國政府負有納稅義務。這一判定大大增加了企業的納稅負擔。這不僅不利于我國企業響應國家“走出去”政策,而且還會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企業對外投資積極性,減慢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甚至不利于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
我國企業在海外投資中利用稅收協定提高稅收效率還是有所欠缺。國家稅務總局在2016年10月14日發布就《非居民金融賬戶涉稅信息盡職調查管理辦法》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該管理辦法主要目的是加強各國之間跨境稅源管理,約束和打擊個人和企業利用境外賬戶逃避稅,維護我國合法稅收利益。這一法案的實行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實現稅收的成本,但卻是我國現階段維護我國合法權利的最好方式。如果我國充分利用中美稅收協定,那么就可以大大減少實現國際稅收的成本,提高稅收效率。
四、解決稅收爭端的依據
中國和美國簽訂中美稅收協定三十多年來,無論是資本流動還是人才交流都是十分頻繁。在這些需要跨國征稅的活動過程中,難免發生紕漏和沖突。解決這些矛盾最好的辦法就是用中美稅收協定。無論是史正南訴美國國內收入局案,還是張遼生訴美國國內收入局案,運用中美稅收協定都順利的化解了矛盾,并做出了合理判決。
在主張稅收協定的優惠待遇時,只要充分理解中美稅收協定適用的主體和范圍,并且善意合法的取得證據,很多情況都能得到應有的待遇。與運用多國法律和各種國際慣例相比,這讓很多納稅主體減少了法律適用的問題,減輕了海外投資者和外出工作者的心里負擔。
總體來說,中美稅收協定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經濟發展,增強了投資動力,減輕了我國投資者的很多顧慮,是響應我國“走出去”政策的有力保障。現今階段,我國部分企業還沒有充分重視并運用中美稅收協定,希望我國能加大宣傳力度,讓赴美投資的企業充分認識到中美稅收協定的重要性,并積極運用協定保護自己;也希望能出臺相應的修正案彌補當前中美稅收協定的不足,讓中美稅收協定更好的為我國境外投資企業和納稅人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http://www.mofcom.gov.cn/xwfbh/ 20161117.shtml。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美利堅合眾國政府關于對所得避免雙重征稅和防止偷漏稅的協定》第五條。
作者簡介:于長紅(1991-),女,漢,天津人,哈爾濱商業大學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涉外經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