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偉
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以下簡稱祿勸縣)是云南省第一批脫貧摘帽的12個縣(市)之一,是昆明市首個脫貧摘帽的國家級重點扶持縣。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關于舉全省之力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的意見》、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關于金融助推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以及云南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關于印發《云南省金融支持脫貧攻堅實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縣委、縣人民政府提出要“舉全縣之力,聚全民之智,匯各方之財,向貧困發起總攻,齊心協力打好脫貧攻堅戰”。戰斗號令已發出,方案措施已出臺,扶貧攻堅戰況如何,對此,我們開展了實地調研。
一、祿勸縣基本情況
祿勸縣國土面積4233平方公里,2011年1月轉龍鎮、烏蒙、雪山3個鄉鎮劃歸“兩區”托管后,下轄13個鄉鎮(街道)、160個村(居)委會、220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2萬多,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34%,是昆明市3個少數民族自治縣之一,素有“三水一江之地,彝歌苗舞之鄉”的美譽。全縣山區、高寒山區占總面積的98%,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縣,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占33.2%。同時,祿勸縣又是一個革命老區縣,是烏蒙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重點扶持縣和全省88個貧困縣之一。全縣有建檔立卡貧困戶9696戶32865人,其中:列為省級貧困鄉2個,貧困村20個,貧困戶2059戶7309人。
二、具體做法和成效
今年以來,祿勸縣委、縣人民政府按照中央、省、市委的決策部署,圍繞“年內全縣農村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提高到3500元以上,實現2個省級貧困鄉、20個省級貧困村脫貧出列,9696戶32865名貧困人口脫貧,完成51個重點村易地扶貧搬遷和712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農房建設任務,實現包括水、路、房、產(產業)等的具體任務和目標,提出了要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的考核指標要求,圍繞開展‘六個一批、‘十大工程的脫貧思路,組織實施‘三個百日會戰”等,全力推進脫貧摘帽各項工作。
(一)建立組織領導機制,構建責任落實體系
建立了縣委、縣人民政府主要領導抓總,分管領導抓塊,縣級領導掛鄉包村,鄉鎮(街道)負主體主責,職能部門包村幫扶,機關干部結對幫戶,制定出臺“掛包幫”工作職責四項規定,全面落實領導掛點、部門包村、干部幫戶責任。多措并舉開展“百千萬工程”(百名科級干部掛百村、千名機關干部下基層、萬名共產黨員進農家)、“六個百家”(進百家門、吃百家飯、結百家情、解百家難、勵百家志、圓百家夢)和“雙學雙爭”(學馬鹿塘精神爭做自立模范、學身邊典型爭當扶貧先鋒)活動,充分調動和激發干部群眾脫貧摘帽的積極性、主動性。
(二)精準識別,找準“病”根,對“癥”施策
以“三個百日會戰”統籌安排,全面落實“六個一批”脫貧計劃,組織開展3輪建檔立卡貧困戶“回頭看”,逐村逐戶開展精準扶貧摸底排查,找準致貧原因、家庭現狀和脫貧需求。對符合貧困戶條件的該補錄的補錄,對不符合條件的該剔除的剔除,最終確定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9696戶32865人。建立縣、鄉兩級精準扶貧信息系統,因鄉制宜、因村施策、因戶施法。
(三)著眼長遠發展目標,注重基礎設施建設
突出“房、路、水、業”基礎設施建設之要,搭建長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之平臺。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自加壓力,將人均純收入脫貧標準線從2800元提高到3500元,逐戶擬定產業增收計劃,整合涉農財政資金9196萬元,按人均2500元標準扶持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增收產業;整合880萬元支持貧困鄉、貧困村發展集體經濟,扶持發展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等;結合實際,通過政府適當補助等措施大力推進中藥材、核桃、馬鈴薯、青花椒等的農產品種植;完成總投資50337萬元,啟動農村道路、農田水利、農村飲水等工程,至9月底,完成進度達80%以上。
(四)公共服務齊上陣,全策全力助脫貧
教育脫貧方面:投資4934萬元,啟動10所幼兒園建設;協調對接駐昆高校,完成2016年免費師范生培養定向祿勸招生40人;全面落實貧困生資助補助政策,建立5310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在讀學生檔案,全縣3618名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學生、434名普通高中貧困學生、272名職業高中貧困學生享受貧困生資助補助政策。醫療救助方面:對因病致貧的1483戶1605人建檔立卡貧困家庭進行免費健康體檢,建立農村居民醫療保險、大病救助保障線,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0%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社會兜底保障方面:按照“輸出一人,致富一家,帶動一方”的思路,轉移勞動力就業6170人。積極推進農村低保線、扶貧標準線“兩線合一”,將符合低保標準、難以通過“六個一批”實現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4798戶15295人納入低保,實現“應保盡保”。社會結對幫扶方面:對接中央、省、市28家單位、企業,對口幫扶貧困鄉、貧困村,計劃安排幫扶資金65806萬元,到位資金41171萬元,重點幫助解決農村水、電、路等基礎設施,農特產品深加工、中藥材、養殖業等。
三、金融在脫貧摘帽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聯合下發的《關于金融助推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的通知》、云南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關于印發《云南省金融支持脫貧攻堅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以及省、市、縣有關脫貧摘帽工作要求,祿勸縣金融機構積極響應,主動作為,參與到脫貧攻堅的浪潮中,由人民銀行牽頭起草政府印發了《祿勸縣金融支持脫貧攻堅實施方案》、《祿勸縣金融精準扶貧行動方案》等文件,3次召集金融機構主要負責人會議傳達學習文件精神,提出要求,實施“六個專項行動計劃”,全力支持祿勸縣脫貧摘帽工作。
(一)建立金融精準扶貧信貸監測制度
加強與金融機構、扶貧辦、財政、發改等部門和各鄉(鎮)的協調溝通,強化貨幣政策工具運用、扶貧信貸資金使用、基礎金融服務的監測,建立金融精準對接建檔立卡貧困戶,精準對接特色產業發展,精準對接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精準對接異地扶貧搬遷等金融精準扶貧動態統計監測制度。及時掌握項目推進、資金使用情況,充分發揮金融統計信息的支持決策作用。
(二)異地扶貧搬遷扎實推進
2015年9月,祿勸農發行8億異地扶貧搬遷貸款審批通過,首筆4億元貸款于10月放出,該項貸款管理采取由政府成立祿勸縣裕農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負責運作,工作人員由政府辦、發改局、建設局、扶貧辦、農辦等抽調人員組成,負責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鑒定,審查是否符合建房條件等,并將擬建房名冊提供給農發行和農村信用社。在農發行開設專門帳戶,由農發行與裕農公司簽訂貸款合同,裕農公司委托農村信用社各基層社對搬遷(含拆除重建)貧困戶發放貸款,與農信社簽定合作協議,明確職責要求。全面實施51個重點村2699戶易地扶貧搬遷和712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農房建設。截至9月底,4億元易地搬遷扶貧貸款全部發放到建房貧困戶。其中:3500萬元貸款用于解決土地平整、通水、通電等基礎設施;按戶均4至6萬元貸款標準為776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放貸款36500萬元,建檔立卡貧困建房戶占建檔立卡貧困戶的80%,申請農戶獲貸率達97%,貸款期限25年,利率執行基準利率,實行3年過度期,過度期間免收利息。同時,政府對建房戶按每戶5.2萬元給予補助,截止9月底,建房戶主體框架完成率達80%。目前,農發行正在對接相關部門抓緊后期項目立項、評估工作,啟動下一階段4億元扶貧搬遷貸款的發放程序。
(三)農村居住條件大幅度提升
從政府層面建立了“小額貸款風險補償基金”和“宜居農房建設風險補償基金”1500萬元,為小額扶貧貼息貸款、農村危房改造貸款和農村宜居住房貸款提供風險補償保證。目前,農村信用社累計發放包括農村宜居農房建設、農村危房改造、美麗鄉村建設貸款等2233戶11063萬元,農村居民居住條件進一步得到改善。
(四)小微企業發展動力增強
農村信用社、農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村鎮銀行等涉農金融機構大力支持民營小微企業發展中藥材、花卉、農特產品以及養殖業等發展。以“公司+基地+農戶”為經營模式的昆明云河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祿勸鑫得利商行、云南山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給予年均5500萬元的貸款授信支持;對“三七”種植大戶昆明康蕊藥業有限責任公司、云南百生三七種植有限公司累計貸款3000萬元,扶持400余戶農戶種植三七;農村信用社與縣婦聯合作,累計發放27戶270萬元貸款支持“兩個10萬元”微型企業培育工程;郵政儲蓄銀行連續4年與勞動就業局合作,累計發放下崗再就業貸款2000余戶11,000萬元,支持下崗再就業工程;村鎮銀行重點扶持大棚花卉、中藥材、水果種植等特色產業發展。
(五)充分發揮支農再貸款支持帶動作用
10年來,人民銀行累計向農村信用社發放支農再貸款168,300萬元,有力地支持“三農”和小微企業發展,實行貧困地區再下降1個百分點的利率政策。通過支持擴大農村信用社信貸資來源支持祿勸“三農”和小微企業發展,對農戶貸款實行不高于支付支農再貸款利率上調3個百分點的要求,建立管理臺帳,人民銀行進行跟蹤檢查,確保支農再貸款真正用于支農得到落實,小微企業、農戶融資成本大大降低。
(六)祿勸支行掛鉤幫扶進展順利
按照縣委、縣人民政府關于“掛包幫,轉走訪”工作安排,祿勸支行掛鉤云龍鄉聯合村委會。聯合村委會屬于水庫水源保護區,不能栽種如玉米等高桿農作物,不能大規模養殖,只能種植馬鈴薯、蔬菜等,農民經濟來源主要靠政府各項補貼。23名人民銀行干部接對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38戶119人,其中:聯合村30戶,擁箐村8戶。干部職工利用周末、節假日時間,購買慰問品,一對一深入農戶家中進行模底調查,幫助農戶出主意、想辦法,建立貧困戶信息檔案,先后投入資金10余萬元,動員貧困戶結合實際發展生產、種植養殖,增加收入。共有34戶新建住房,分別獲得4~6萬元不等的扶貧建房貸款,大部分房屋已封頂,正進行內部粉刷,有望11月末全部完工。
按照中央、省、市《關于貧困退出機制實施意見》通知精神,祿勸縣委、縣人民政府制定印發《祿勸縣貧困退出考核實施細則》,從2016年9月中旬開始,動員全縣掛包幫單位深入農戶進行脫貧銷號確認。填制《貧困戶脫貧銷號雙認定表》,逐戶測算貧困戶收入、支出,測算出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由貧困戶、村小組、村委會簽字確認,鄉鎮黨委、政府審核蓋章,縣脫貧摘帽領導小考核通過并錄入云南省精準扶貧大數據庫。截止2016年9月13日,列為市、縣建檔立卡貧困戶96%脫貧退出標準。祿勸支行掛鉤的3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達到脫貧線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