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嵐 張微
摘要:目前,為進一步提升我國生態環境質量,同時保證自然環境的穩定發展,我國在植樹造林方面不斷加大投入,使其能夠有效地在生態環境與自然環境方面發揮其重要作用,所以通過提高技術水平與提升管護能力,來確保植樹造林的有效性便成為問題的關鍵所在,因此本文就山區植樹造林技術與管護展開探究,并總結出山區植樹造林的主要造林技術及有效提升管護工作效率的方法。
關鍵詞:山區;植樹造林;技術;管護
近年來,我國不斷提升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資金投入,作為環境保護的重要基礎,做好植樹造林與管護工作極為必要,是維護我國生態系統穩定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需從植樹造林技術方面入手,通過提高核心技術水平,來建立完善的植樹造林管護機制,以此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生態資源破壞嚴重及環境污染的相關問題。
一、山區和山區造林的基本特點
山區地理位置特殊,一定要研究山區地域性土地特點,對不同立地條件進行植樹造林。對山區的合理整地,不斷改善山區造林的立地條件,造林環境要優化。
二、山區植樹造林主要的技術手段
1.幼苗栽種技術
幼苗栽種技術在植樹造林中應用較為普遍,主要原因使其操作的便捷性,同時在后期的管理過程中,也能夠有效地降低管理難度,所以從多個角度而言,幼苗栽種技術不僅保證了幼苗的基本存活率,同時也保證植物生長的基本質量,對于大范圍植樹造林而言,該技術的選用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造林的基本效率。
2.插苗造林技術
插苗造林技術發展較早,在我國林業系統發展的初期階段,其植樹造林主要以插苗造林為主。選擇插苗早造林的主要原因是可在較大程度上提高苗木的生長速度,同時為后期的水分補給等工作提供了便利,就造林效果而言,通常低于幼苗栽種技術,但就生長速度與質量方面,插苗造林均優于幼苗栽種技術與分省造林技術。該技術主要應用于春秋階段,在夏季與冬季無法進行造林工作。
3.分生造林技術
分生造林技術造林難度較大,對于品質的質量要求較高,若品種質量較低,則無法進行分生造林工作,所以在種子的選擇方面,需要經過層層篩選,最終篩選合格的種子仍有栽種失敗的可能性,所以通常情況下在多種造林技術中,該技術應用范圍較小,僅適用于特殊種類的植物種植,對于普通種類的植物而言,該方式不僅難以確保其基本成活率,同時在抗病蟲害方面,該技術也難以達到較為良好的效果。
三、山區植樹造林的撫育和管護
植樹造林過后林木進入了生長的高速時期,但外部條件和內部因素對林木緩苗、發育和成長有著先決性的影響,這給山區植樹造林撫育和管護工作提出了必然的要求。應該從控制影響植樹造林林木的外部條件,整合植樹造林林木生長的內部因素,以科學撫育、重點管理和全面管護為策略,為植樹造林林木提供良好的空間、環境和平臺。
1.做好山區植樹造林封山管護
封山育林的實質是在客觀上切斷植樹造林山與外界的聯系,努力摒除人為因素對山區植樹造林林木的干擾,建立和維持植樹造林林木自主成長的新環境。要在封山管護中科學建立山區植樹造林工程的檢查關口,控制人類、牲畜進入山區植樹造林工程區域。要設定山區植樹造林工程的紅線,避免造林區域與人類活動頻繁區域交叉和重疊,有效提升山區植樹造林林木的管護能力和水平。
2.做好山區植樹造林幼苗撫育
幼苗階段林木的生長與植樹造林工程未來的質量有著直接的關系,特別是幼苗在緩苗期、生長期中會受到病蟲害、雜草、藤蔓、灌木的影響而出現成長過程延緩和滯后,不能形成快速緩苗、高速生長的狀態,嚴重影響植樹造林的工程效率和工程品質。要在山區植樹造林的栽植工作后立即展開幼苗撫育工作,針對幼苗生長必須的水肥條件、溫度條件、通風條件、采光條件展開撫育的細節工作,將幼苗作為整體的工程基礎,實施嚴格的撫育措施,使幼苗得以在優良條件下緩苗和生長,在確保植樹造林幼苗發育和成長的基礎上,得到植樹造林幼苗山區撫育工作的目標。
四、提高植樹造林技術實施質量的措施
在山區進行植樹造林必須要突出山區的特點,以技術的實施質量作為植樹造林工程和山區改造的基礎,抓住人員素質、基礎實施、制度體系等核心環節,提高植樹造林工程的可行性和質量。
1.做好植樹造林人員的山區造林技術培訓
人是植樹造林體系中最關鍵、最活躍及最核心的因素,人力資源素質和水平直接制約植樹造林在山區開展的質量,因此,要有計劃、有步驟、有針對性地進行山區植樹造林技術教育和培訓,使植樹造林人員理解山區造林的重要價值,并確保其能夠發揮重要作用,堅定他們學習、掌握植樹造林技術的信心。要以植樹造林的實施作為平臺,對山區造林人員進行專業技能、知識、目標的培訓和教育,使山區造林人員能夠了解植樹造林技術的實質,把握山區造林技術的關鍵,有效提升山區植樹造林的技能水平和知識能力。
2.完善山區植樹造林的基礎設施
林企要加大對山區植樹造林的資金支持,使植樹造林基礎設施能夠得到完善和升級,為技術實施和設備應用提供必要的基礎體系,為植樹造林技術更為全面、準確地開展,為更好地服務于山區植樹造林技術應用提供前提。例如:要利用山區水資源的優勢,建立起溝壑、水壩、灌渠,使山區植樹造林有良好的水資源作為基礎。要利用公路和交通發展的趨勢,建立山區立體的交通網絡,使造林設備運輸、造林技術應用、造林苗木運輸等環節有高效的基礎,在提高植樹造林效率的同時,提升山區植樹造林的成活率。要加速現有山區林業服務站的升級,擴大服務站的服務能力,建立電力、機械、維修、防火等相關體系,方便人員進行山區植樹造林,也有利于山區植樹造林工程人員撫育和養護工作的開展,綜合性地提升植樹造林實施的質量。
3.健全植樹造林技術應用的管理制度
植樹造林技術及管理制度的完善即為必要,在此過程中要結合山區林業工作的特點,以植樹造林環節的劃分建立起植樹造林技術在山區具體應用的管理體系和制度。重點對苗木繁育、造林整地、移植栽培、撫育管護等階段加強制度管理,形成植樹造林工作在山區更為準確和全面的強化,構建管理制度和體系新平臺,及時溝通、相互監督、共同運作,使植樹造林在山區的經濟、社會目標得到保障,進而為順利而全面地完成山區植樹造林工作創設制度與管理空間。
五、結語
在現有生態環境下,山區的植樹造林極為必要,是保證生態系統穩定發展的重要舉措,同時也是提高環境保護水平的有效途徑,所以在相關工作開展過程中,需要技術人員能夠有效地掌握植樹造林的核心技術,從而在植樹造林苗木成活率及質量方面提高植樹造林的基本效果,以此為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作出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 王謝安.岷縣山區半山區植樹造林技術與管護淺議[J].新農村:黑龍江,2011(10):49-49.
[2] 李會珍,嚴曉麗.關于山區造林地清理與整地與植樹造林技術的研究[J].華東科技:學術版,2016(2):131-131.
[3] 岑家鳳.貴州山區植樹造林技術與模型集成[J].農技服務,2016,33(2):119-119.
(作者單位:158100黑龍江省雞西市林業局林業工作總站、雞西市森林病蟲防治檢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