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
(遼寧五洲公路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對于出行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高速出行是人們日常生活、工作、旅游、運輸中必不可少的一種出行方式,受到了全社會各界的關注。現如今,隨著高速公路的大規模建設以及質量的提高,高性能混凝土的應用也變得更加廣泛,在此,本文先是論述了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與作用,其次,就如何通過質量控制技術來實現其更好的應用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能為實際工作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質量控制 高性能混凝土 高速公路
一、 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和結構組成
(一)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
高性能混凝土于上個世紀50年代在美國首次提出,雖然截止到目前,世界各國對于高性能混凝土還未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但是根據實踐操作可以得出,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種具有高耐久性、高體積穩定性、適當的抗壓強度以及良好的施工性的混凝土。比較容易用來澆注、鑿實,而且不易出現離析的情況,能夠保證其具有高強度以及穩定的韌性和體積,即便是在十分嚴酷的環境下,仍然可以保持較長的壽命。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結構組成
混凝土主要是由膠凝材料、骨料和水組成,高性能混凝土也是如此。在實際工作中,為了使高性能混凝土更好的發揮其作用,工作人員通常會在其中再加入其他的外參劑,如礦粉、引氣劑、減水劑等。同時要努力減少不同材料間的弱結合力,使其能夠成為一個更緊密的整體。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作用
(一)自密實性
高性能混凝土的抗離析性較高、用水量較少、流動性好,使其具有明顯的填充性。因此,搭配比例完好的高性能混凝土往往具有良好的自密實性。
(二)體積穩定性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較高的體積穩定性,不易收縮和變形。
(三)強度
高性能混凝土的強度要遠遠超過普通的混凝土,在工程建設中被廣泛應用。
(四)水化熱
由于高性能混凝土的水灰相對較低,會過早的終止水化反應,進而造成水化熱相應的降低。
(五)耐久性
由于高性能混凝土的自密實性高于普通混凝土,使其的滲透率較低,抗腐蝕性也相對更強,耐久性更高,壽命也更長。
三、質量控制技術在高速公路高性能混凝土的應用
(一)膠凝材料的質量控制
目前,最常用的膠凝材料是水泥,水泥的種類很多,在實際工作中,需要根據施工的要求和具體的標準來進行合理的選擇。凝膠材料是實現混凝土固化成一個整體的關鍵因素,在選擇時,主要考慮以下兩個因素:
1.凝結時間
混凝土從攪拌到澆筑成型的過程是有一個時間差,而混凝土凝結時間的長短取決于凝膠材料的凝結時間,因此,選擇適宜的凝膠材料能夠有效的控制整個混凝土的質量。
2.水化熱
混凝土施工中另一個需要重視的問題便是凝膠材料的水化熱的發散,由于水化熱易在混凝土的內部產生熱應力,從而對其造成破壞。因此,高性能混凝土應盡量選擇低水化熱的凝膠材料來施工。
(二)骨料質量的有效控制
骨料主要指混凝土中的砂、石。合適的骨料能夠對混凝土結構的穩定性起到關鍵的作用。一般說來,骨料的判斷標準主要是從以下幾處著手:骨料顆粒形狀、骨料堿活性大小、骨料強度以及骨料的級配,在實際選擇材料時,應當選擇那些顆粒飽滿、堿活性較低或是非堿活性的骨料,以此來減少堿活性反應,避免對混凝土造成破壞。同時,還應選擇級配較好、強度較高的骨料,來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減少水泥的使用,從而節約成本。
(三)合理使用高效減水劑
在混凝土中合理的使用外加劑,能夠有效的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強度以及降低生產成本。對于高性能混凝土來說,高效減水劑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高性能混凝土能夠充分發揮其自身優勢。
(四)調配比例控制
合理的調配混凝土比例既是施工的要求,同時還能有效的節約成本。通常說來,混凝土的調配主要從以下幾處入手:
1.明確混凝土強度
由于要保證混凝土的安全性與經濟性,因此在配制時,務必要使混凝土強度嚴格符合工程建筑的施工要求。不僅如此,由于混凝土在運輸、澆注等過程中其性能會有一定程度的損失,所以應當盡力保證混凝土在進行澆筑時的工作性能要低于初期設計時的工作性能,以確保制成的混凝土能夠符合相關技術要求。
2.明確水灰比
由于混凝土中水泥漿體的空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混凝土的水灰比,因此水灰比例的確定僅依賴于混凝土的強度以及水泥強度,所以在實際工作中應當盡力保證混凝土的強度與水灰比之間相互聯系,從而使得水灰比例最為合理。
3.明確混凝土砂率
混凝土的流動性主要取決于水泥砂漿,砂漿過多容易造成混凝土離析,而過少則容易造成流動性不夠,影響混凝土的工作性,因此在施工時應當根據實際需求來確定適宜的砂率。
4.明確摻和料以及外加劑的類型和用量
有效的外加劑與摻和料能夠增強混凝土的工作性能,節約相應的成本,因此,很多工程施工都會選擇添加一定的外加劑。在使用外加劑前,務必要先在室內進行調配,之后在進行施工。而摻和料往往需要根據混凝土的粉煤灰含量來進行選擇,以此來盡量確保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實現最理想的效果。
(三)混凝土形成后的養護質量控制
現如今的混凝土的養護方式多為自然養護。一般在澆筑之后的12—18小時之間,采用灑水養護、防風防干的方法。同時,還可以使用葦席、濕砂、鋸末、濕麻袋等覆蓋在混凝土之上。一般說來,硅酸鹽水泥混凝土的養護時間大于14天,而其他水泥的養護時間大于21天,但同時也要注意,養護時間并非是越長越好。
結論
隨著高速公路的快速發展,對于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也越來越多,因此,如何有效的控制混凝土的質量,使其能夠更好的發揮其工作性能也成為相關企業和個人所研究的重點。在實際工作中,可以通過對原材料的控制、對調配比例的控制以及對后期養護工作的控制來提高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同時,還要將這三種控制方式共同作用,協調配合,以此來保證混凝土的質量控制可行有效。
參考文獻:
[1]陳仁權.高速公路高性能混凝土質量控制技術[J].江西建材.2016.
[2]白云鵬.高性能混凝土在高速公路施工中的應用與質量控制[J].公路交通科技.2016.
[3]陳仁權.高速公路高性能混凝土的質量控制技術[J].福建交通科技.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