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課程改革已進入到內涵發展時期,課堂教學始終處于改革的核心地位,為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師對數學課程的理解,通過大量的研究實踐,總結出了初中數學教學的33個關鍵問題,以這些問題為載體,改變過于強調接受式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初中數學;關鍵問題;教學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7)02-0008-04
初中數學教育是基礎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數學課程改革已從最初的開展推廣階段深入到了內涵發展的新時期,其核心始終是課堂教學,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滿足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愿望,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因而初中數學教學就要改變過于強調接授式學習、機械訓練的現狀,提倡學生通過主動參與,動手操作,實驗探究等形式,獲取新知識,培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初中數學教學關鍵問題的提出
通過對一線教學的實際調研,我們發現,從整體上看,初中教師對課程標準的理解還不夠深入,基于標準的教學實踐能力還偏于薄弱,在理念與實踐之間還缺乏有效的溝通,這些問題的存在影響著數學課程的具體實施,影響著數學教學的作用和意義。因此,圍繞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內涵發展,依托對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和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研究,解決課堂教學中面臨著的問題和困難,尋找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改革中的關鍵問題就顯得尤其重要。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是培養公民素質的基礎課程,具有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因此,初中數學教學關鍵問題的研究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理解和貫徹這一理念,促進理念與實踐的有機融合。同時,明確初中數學教學關鍵問題的內涵,提煉數學學科的教學關鍵問題,可以有助于教師準確理解課程標準,提高課程實施的質量,提升教師教學方式和專業發展方式,應對在課程改革深化過程中教師對課堂教學的困惑。
二、初中數學教學關鍵問題的選取
那么具體到初中數學課程教學中,什么樣的問題才能定義為“初中數學教學關鍵問題”呢?初中數學教學關鍵問題應該是初中數學教學中,體現“四基”“四能”課程目標的達成,直接影響數學教學質量最關鍵、最重要的問題。通過大量的理論學習和實踐研究,可以對初中數學教學關鍵問題一言以概之:是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有著重要影響的教學問題。它指向數學教學的核心,直接反映科學有效的教學線索和層次,明確體現為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有效形成和發展。
初中數學教學關鍵問題具有“科學性、基礎性、導向性”的特征。教學關鍵問題是以《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的10個核心理念為主要價值取向,以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四個領域的關鍵內容為載體,主要包括以下三個重要領域:核心素養、核心內容、教學策略。其內涵是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外延表現是核心內容和教學策略。核心內容是形成核心素養的必備載體,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可以提升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基本功能,體現了數學內部重要的邏輯結構。教學策略是教師進行教學實踐的必備手段,是教師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方法,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優化學生學習生活,提升學習質量的重要途徑。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能夠借助核心內容凸顯核心素養。因此,核心素養、核心內容、教學策略是優化教學過程,實現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機整體,缺一不可。
(一)核心素養的10個關鍵問題
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在接受初中數學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關鍵能力和思維品質。核心素養本質上是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形成的駕馭數學思想方法,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與品質。它包括如下十個關鍵問題:
1.如何培養學生的數感
2.如何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
3.如何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4.如何培養學生的幾何直觀
5.如何發展數據分析觀念
6.如何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7.如何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8.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建模思想
9.如何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10.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這十個教學關鍵問題,是促進學生發展的重要方面,它們涵蓋了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中最需要培養的數學素養,是課程內容的核心。這十個問題不同程度地體現了數學抽象、數學推理和數學模型思想,明確核心素養的十個關鍵問題,有利于教師把握課程內容,抓住教學關鍵,并在其指導下在教學中有機地發展學生的數學素養。
(二)核心內容的15個關鍵問題
核心內容主要是指在初中數學課程內容體系中起重要的邏輯關聯作用的內容;在初中生數學學習過程中,是重要數學思想方法形成的主要載體;是對學生未來的數學學習具有可持續發展意義的內容。核心內容依據《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的四大領域而確立。它包括以下15個關鍵問題:
1.如何利用數形結合理解有理數
2.如何引導學生經歷公式的獲得過程
3.如何建立方程的概念
4.如何利用不等式解決實際問題
5.如何在運動與變化中體會函數的意義
6.如何建立直線之間的位置關系
7.如何引導探究三角形各元素之間的關系
8.如何引導探究特殊四邊形的性質與判定
9.如何引導探究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
10.如何運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識建立模型
11.如何描述統計數據
12.如何處理數據
13.如何用頻數估計概率
14.如何實施對大數的估計
15.如何驗證猜想結果的正確性
我們在確定核心內容的關鍵問題時,依據《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的四大領域——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力圖通過對知識的學習,既能促使全體學生數學基本質量標準的達成,又能為不同水平的學生提供多樣性的發展空間。學生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探索,經歷數學思維活動,逐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三)教學策略的8個關鍵問題
教學策略主要是指在初中數學教學實施過程的教學思想、方法模式、技術手段這三方面動因的集成,是教學思維對這三方面動因進行思維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包括以下八個關鍵問題:
1.如何在學情研究的基礎上進行課堂教學
2.如何抓住并利用課堂的生成資源
3.如何設計問題啟發學生思考
4.如何設計探究性問題
5.如何設計有效的合作學習
6.如何利用社區資源開展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
7.如何利用幾何畫板開展課堂探究活動
8.如何利用多樣的學習評價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把基本理念轉化為自己的教學行為,運用教學策略,理解和把握好核心內容的教學要求,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落實到每節課的教學中。教學策略的運用直接關系著教學的效果,它是教師教學中的關鍵問題。因此,教師要處理好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注重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實踐,勇于創新。
三、如何在教學中突破關鍵問題
以上總結的初中數學教學33個關鍵問題,涉及初中數學四大知識領域,蘊涵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體現了數學的基本思想,關注了學生的數學學習方式和教師教學方式的有機結合,也凸顯了《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問題的覆蓋面廣,有內涵,有深度,對教師的教學研究具有一定的引領作用。但問題的確定和羅列只是完成了教學研究和改革的前提工作,如何解決好這些問題,讓問題解決的過程與課堂教學實際相結合,使之能真正在實際教學中發揮效能,才是我們做這項研究工作的最終目的。
對此,筆者有如下思考:首先要做到以“標”為本。“標”在這里是標準的意思,既是指課標也是指教材,教師要認真研讀課標和教材,這是教學研究的原始起點,也是教學的方向和載體。
具體來講要做到兩個明確:一是明確教學目標的定位。對教學目標要廣義地理解,不局限于知識目標。教師進行教育教學,首先要有思想導向,站位要高,放眼于學生的發展和未來,在高觀點下看待教學,看待學生的學習。教師要熟讀精研課程標準,對其中的課程基本理念和課程目標要深入理解,對課程內容要牢記于心,在教學中不能單純以知識傳授為目的,一定要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把知識教學當作載體,重點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的理性思考和問題意識,學會學習的方法。
二是要明確教學內容的定位。在教學中,教師不要孤立地看待每節的教學內容,要把它放在整個初中數學的知識脈絡中,在橫向上要思考該節內容和上下節知識的關聯,在本章甚至本冊書中的地位和作用,縱向上要看它在數學知識體系中的位置,起著怎樣承前啟后的作用。同時,還要思考這節知識所蘊涵的數學思想方法,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要培養學生怎樣的數學素養。
例如:核心素養中的教學關鍵問題——“如何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對于這個問題,可以說是伴隨學生中學學習的一個重要問題,學生會有各種各樣的運算錯誤,不能單純歸結為“粗心、馬虎”,事實上,不明算理,對運算過程中的合理性簡潔性重視不夠,才是造成學生運算能力弱的主要原因。如何突破這一瓶頸呢?首先要完成從知識到技能的過渡,重點理解有關知識,熟練運算方法,隨著技能的逐步形成,再靈活運用法則。其次在運算技能初步形成后,還必須經過強化鞏固階段,運算的目的不只是得到一個最簡結果,也要為一定的推理判斷服務。最后,運算能力培養的立足點不僅是計算,促進學生對算理算法、解題策略的理解更為重要。
其次是要做到為“學”而教。這里的“學”可以理解為“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學對象是學生,教學目的是學生學會知識,學會方法,學會學習。關注學生的發展,才是教學的重心。教師要依據所教學生的學情特點,圍繞這些關鍵問題,量身定制教學活動,把知識的學習融入到數學活動中,讓學生的思維融入到數學情境中來,真正經歷觀察思考、探究體驗、動手操作的學習過程,拓寬思路,提升能力。要爭取在基本學習質量得到保證的前提下,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關注學生的差異性,使不同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最后還要做到與“思”同行。“為學之道,必本于思;思得則之,不思則不得也;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這句話,既適用于學生,又適用于教師。我們總在強調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要讓學生學會思考,其實教師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學習是一件伴隨終身的事情,教學研究也是與教學生涯相伴的。要想充分發揮這33個關鍵問題的作用,教師必須和自身的教學實際相結合,在教學中不斷地去感受體驗,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還要多反思,培養自己的問題意識,以理性批判的眼光看待教學,在實踐中思考,在實踐中完善。
[責任編輯 韓四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