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性學習是新課程體系中全新的增量和耀眼的亮點,更多地體現了新課程的核心理念與價值,給它賦予的15學分是八大學習領域所有學科中份量最重的。開展好“研究性學習”不僅關系學校的發展,也是實施新課程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價值;開設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7)02-0028-04
學校發展的核心動力是什么,我們認為那些能從根本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教師專業發展的學校內在力量才是核心動力。學校發展的核心動力源不止一個,研究性學習則是在新課程背景下孕育而生的新型動力源之一。新課程分為八大學習領域。其中,綜合實踐活動中的研究性學習則是新課程體系中全新的增量和耀眼的亮點,更多地體現了新課程的核心理念與價值,給它賦予的15學分是八大學習領域所有學科中份量最重的。所以說,開展好“研究性學習”不僅關系學校的發展,也是實施新課程的重要舉措。
一、“研究性學習”的重要價值
研究性學習的重要價值和意義在學校發展中是怎樣體現的,這種體現有科學的依據嗎?下面結合我校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實踐談談我們的切身體會。
1.“研究性學習”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的全面與可持續發展
從2001年開始,我校十年里開展了八屆研究性學習。實踐有力地證明,通過參與研究性學習,學生不僅加速了全面發展和主動發展,而且大大提高了學習的興趣和能力,學生的學業水平得到了有力的提升,高考中絕大部分同學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更重要的是,通過對學生的跟蹤反饋我們發現,研究性學習成績優異者,在大學里依然成績優秀、全面發展,他們進入社會后出類拔萃,發展后勁十足。近幾年來我校深入進行了英才學生的培養方法研究,其中研究性學習被列為方法之一。
2004年參加高考的學生是我校開展研究性學習后的第一屆畢業生,這一年我校的高考成績創歷史新高,朱蕊以681分被浙江大學錄取,河北戶口考生中,文理科前20名各有我校10名學生。《世界航天的回顧與展望》研究小組成員鄒巍,考入南開大學信息技術科學學院微電子系,高昆考入復旦大學信息學院《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郭碩考入天津大學理學院應用物理專業;《你認為喝什么水好》研究小組成員舒潤澤考入南開大學,李想考入天津科技大學;2007年張灝然擔任《礦區環境污染與治理的調查》研究小組組長,后被保送清華大學社會科學院。2009年《菜刀上的力學知識》研究小組組長白超平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考成績600分以上的學生都是研究性學習的優秀學生。2010年《零花錢的用途》研究小組組長尚峰男,當年考入中國農業大學,《礦區規劃與人民生活》研究者肖新萌當年考入北京理工大學;2011年《暑期經濟頻道》研究者李子楊考入北京理工大學。
為什么“研究新學習”對學生的發展有如此重要的價值,我校的國家課題《高中研究性學習的教學實驗研究》小組分析研究后得出的結論是:當今的學生絕大部分時間生存在課堂上的書本世界里。他們遠離現實,嚴重脫離了自身的生活與體驗。因此,學習枯燥、課堂無興趣,學習效率低下。如果有辦法將生活與書本知識兩相融通起來,學生就有可能會深深意識到自己學習的責任與價值,學生就會感到學習有價值,課堂有興趣,對人生有意義,學習就會變成一種樂在其中的有趣的活動了。研究性學習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學習為基礎,從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與確定專題。通過親身實踐獲取直接經驗,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學習和掌握基本科學方法。因此,研究性學習的過程必然是伴隨學生能力提高而全面發展的極好過程,而全面發展后,能力也必然遷移到智力領域中來。這就是研究性學習的重要價值。
2.研究性學習有效提升了教師專業發展水平
通過指導研究性學習,教師必然要跨越自己的學科界限與能力界限,不斷超越自我,在相同的起跑線上與學生一起思考研究相同的問題,一起去經歷困難,在學習新知識的基礎上探尋、反思與選擇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最終解決困難、達到目的。這樣的過程與教師的成長歷程是極其吻合的,正是專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我校的實踐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真正指導過研究性學習的教師,他們都學習意識強、改革意識強、科研意識強;他們師生關系融洽,教學質量高,論文發表多,都能快速成長并擔當學校重任。
3.研究性學習催生了學校發展的強大動力
經過多年的辦學實踐,我們充分認識到:教育教學質量是一所學校發展的主線,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教科研實力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第一推動力。而如上所述,研究性學習既能夠全面發展學生,又能夠快速提升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本身就是教科研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研究性學習能夠大力助推學校走上“名師成就名校、英才吸引英才”的良性發展的必由之路。華油五中近些年的發展在不小的程度上得益于研究性學習的開展。
通過多年學習與開展研究性學習,我們得出了一條基本經驗:能夠高水平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學校必是發展實力強勁的學校;能夠蓬勃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時期必是學校興旺發達的時期;能夠高質量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年級必是優秀的年級;能夠在研究性學習中成績優異的學生必是全面發展的英才學生。
二、“研究性學習”的開設方法
我校2001年開始研究性學習.高中新課程改革后,我們又進一步豐富了研究性學習的內容。目前我們從三個層面開展研究性學習:學生以“綜合問題為課題”的研究性學習;學生以“學科問題為課題”的研究性學習;教師以《高中“研究性學習”的教學實驗研究》為課題的校本研究。要求每個學生三年中至少進行一次綜合性的研究性學習,不少于四次的學科性的研究性學習,否則不予畢業。
1.我校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模式
(1)組織輔導報告、布置與動員(學校、年級或教師提供輔導材料,由校骨干教師開展專題講座)。
(2)個人選擇題目、同學自由組成課題組(學校、年級或教師可以提供一些與學生學習或生活相關的課題,學生也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選題,班主任老師負責統計分組和選題情況)。
(3)小組選舉組長,在老師指導下進行課題論證,并指導學生進行合理選題(教師指導學生分析課題研究的可行性,避免以下幾個問題:選擇的課題題目過大;選題所涉及的研究內容過于抽象;課題提出的依據不足;不考慮課題研究的可行性,對課題要研究的內容不明確)。
(4)明確課題研究方向,師生共同設計課題研究方案(指導教師要設計指導方案,課題小組要做好研究計劃,內容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步驟、研究途徑、研究設想、研究周期、完成日期等)。
(5)小組獨立進行研究,教師負責監控、指導(考慮高中生學業負擔重,小組的調查研究、資料收集等工作最好利用學生的寒暑假進行)。
(6)教師組織課題組之間進行交流,推動課題研究(開學后先以班為單位研究小組進行交流,指導教師參加交流活動)。
(7)撰寫研究成果,進行個人和小組總結(在輔導教師指導下完成,內容包括研究目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案,研究成果)。
(8)在年級或全體學生會上展示交流,指導教師及時總結研究性學習的成功經驗和不足之處,推動研究性學習的進一步深入開展。
2.以“綜合問題為課題”的研究性學習
以“綜合問題為課題”的研究性學習由學校教研室和年級組來組織輔導報告、選題、分派指導教師和結題評價。研究時間最少為一個學期。以下是2002~2009年的七次綜合性研究性學習優秀同學的基本情況。
2002年研究性學習一等獎獲獎名單:
《你認為喝什么水好》
研究者:舒潤哲李想郭翔
《南水北調的環境評價》
研究者:楊吳王建立崔建彬
《世界航天的回顧和展望》
研究者:鄒巍郭碩高昆唐亮高曉宇
《網絡與我》
研究者:朱丹楊奕成牟榮穆靜
2003年研究性學習一等獎獲獎名單:
《中西飲食文化比較》
研究者:張楠張書婧馬駿李暉
《廣告欣賞》
研究者:崔欣悅常建魏杰于林李健
《水污染的調查與研究》
研究者:趙宏萌蔡京京丁雪
2005年研究性學習一等獎獲獎名單:
《有關礦區現狀若干問題的調查研究及相關建議》
研究者:張灝然韓羽楊福坤馬晨乃徐夢男
《口香糖的污染和治理》
研究者:穆敏張超趙青
2006年研究性學習一等獎獲獎名單:
《偉大的一生——鄧小平》研究者:孟桃
《蔣介石的軍事思想》
研究者:楊胺宇任聰德徐子躍
2007年研究性學習一等獎獲獎名單:
《菜刀上的力學》
研究者:白超平李暢王川張航黃來君
《關于學生近視問題的調查》
研究者:胡蕊佟哲
2008年研究性學習一等獎獲獎名單:
《零花錢的用途》
研究者:尚峰男劉心同杜光遠余思瑤郭力洋袁月
《礦區規劃與人民生活》
研究者:楊艦王向陽肖新萌唐永剛
2009年研究性學習獲獎名單:
《中學生月消費量以及學會理性消費》
研究者:林佳麗、高萌、班帥
《高中生使用手機的利與弊》
研究者:李新疆、孫夕凡、李薇、王嬌
《暑期經濟頻道》研究者:刁光健、崔野、李子楊、朱琳
3.以“學科問題為課題”的研究性學習
以“學科問題為課題”的研究性學習由任課教師指導選題、輔導和結題評價。研究時間最短為4周。以下是實施新課程以來我校開展的部分學科性研究性學習。
2009級高一物理研究性學習結題儀式:
題
目:《自行車上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研究》
展示時間:2009.12.28下午3、4節課
地點:電教室一層西
指導教師:張麗偉
主持人:高天宇
2009級高一化學研究性學習結題儀式:
題目:家用能源的調查及比較研究
(1)調查家庭所用燃料的性能、價格、資源蘊藏情況及燃燒產物對環境的影響,對家庭燃料的選擇及如何使其充分燃燒提出自己的看法。
(2)用電燒飯和用燃料燒飯哪種更經濟,對環境的影響更小,更符合中國人的烹調習慣。
展示時間:2010.6.17下午3、4節課
地點:電教室一層西
指導教師:楚虹
主持人:高天宇
2009級高一數學研究性學習結題儀式
題目“數學——我de探索”:
統計、算法案例、程序與框圖、函數及最值在經濟生活中應用
展示時間:2010.5.24下午3、4節課
地點:電教室:一層西
指導教師:谷翠閣
主持人:張赫、陸楠、賈寧
2009級高一英語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選題背景:
以模塊二5個單元的主題為題目,
世界文化遺產知識(the World’s CultureRelics)
2010級高一七八班語文研究性學習課題:
老師給定唯一題目:七班:“重陽節”研究,八班:“月亮”意象意義探析。老師給定課題選擇范圍:書法與人品;“冬至”與“圣誕”;古代史書中的客俠形象;從詩詞風格探究毛澤東和曹操的人格異同;學生自主定題:《漢字演變歷史》《戰國說客雙雄》《中國古代十大勇將之霍去病、李廣、白起》《走近文學大師——林語堂、張愛玲》《中外影視文化差異》《走近文學大師——莎士比亞、柯南·道爾》
2010級第一學期歷史研究性研究題目:
秦朝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2010級高一化學研究題目:
1.房屋中的化學。2.廚房中的化學。
3.環境污染。4.國防中的化學。
2010級第一學期英語研究性學習題目:
1.中西方國家對顏色的不同理解。2.英語中的動物習語。3.《高中研究性學習的教學實驗研究》的課題研究。
為深入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一批研究性學習的高水平指導教師,我校2007年9月8日申請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委托項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究與實驗”項目子課題——高中研究性學習的教學實驗研究》,2008年1月1日批準立項。學校成立了以教學副校長牽頭、學校教研室主任為課題組長、由13名學校骨干教師組成的課題研究組,制定了嚴格的課題研究制度和課題研究計劃。本課題研究已于2009年7號結題,順利通過專家組的評定。如今學校在課題研究的基礎上廣泛開展著研究性學習的校本研究,為在新課程背景下更好地開展研究性學習奠定了基礎。
以上是我們近十年來開展研究性學習的一些思考和探索性做法,許多工作仍在發展之中,遠沒有成熟,我們今后將不斷學習、不斷改進。我們相信“研究性學習”永遠在路上。
[責任編輯 韓四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