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小學教育研究伴隨著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實施正在逐漸興起,通過開展教育研究可以提升教師自身的科研能力和素質,解決新課程改革中發(fā)現的諸多問題。教師對從事教育研究的認識、態(tài)度和能力直接影響著學校或本地區(qū)的教育水平發(fā)展,在此背景下,通過采用調查法、文獻法、行動研究法等方法對本省初中教師(以保定市為例)的教育科研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并針對調查結果提出了對策,旨在為本省內初中教師、學校和管理部門提供解決問題的有效依據。
關鍵詞:初中教師;教育科研;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7)02-0035-03
隨著新課程改革推進以及素質教育的實施,中小學教育研究也逐漸地興起,通過開展教育研究可以提升教師自身的科研能力和素質,有利于解決新課程改革中發(fā)現的諸多問題,確保教育教學改革成功。教師對從事教育研究的認識、態(tài)度和教師的能力、從事教育科研的方式等,直接影響著學校或本地區(qū)的教育水平發(fā)展。
20世紀初,貝克漢姆提出了教師應該進行教育科研的理念,他認為教師能夠更好地了解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那么教師通過教育科研來解決教學中存在的相關的問題,能夠較好地促進自身的發(fā)展以及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教師應該進行教育科研的思想在20世紀中期才受到廣大學者的關注,教師作為教育一線的工作者,能夠較好地發(fā)現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同樣在教學一線的教師也有更多的機會進行教學科研。20世紀末期,國外的學者對于教師進行教育科研的認可度,變得更高,他們積極地鼓勵教師進行教育科研,并通過教育科研促進教育的不斷發(fā)展。
國內對于教師教育科研的研究起步相對國外來說,較晚一些,但是國內的教師教育科研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對教師教育科研的研究現狀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主要研究了教師進行教育科研的態(tài)度以及教師教育科研的外部條件提供的保障和教師對于教育科研有關知識的了解程度等問題。對于存在的問題和相關的對策也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目前國內教師進行教育科研的理念和素質相對還不是很高,同時由于我省具有自己省份的特殊情況,對具體省份的教師教學科研情況的研究也是非常不足的。
為了更加真實地了解河北省初中教師教育科研的現狀以及目前教師教育科研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便更加有針對性地提出相關的對策。本課題組通過采用調查法、文獻法、行動研究法等方法對本省初中教師的教育科研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
根據調查顯示,保定市的大部分初中教師已經認識到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對于教學實踐和自身發(fā)展的重要意義,在調查對象中大部分教師認為中學教師非常有必要開展教育科學研究,雖然大部分教師對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工作的態(tài)度比較積極,但是在不同的區(qū)域、不同的學校、不同的教師對開展教育科學研究有不同的認識,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教師對教育科學研究的認識欠缺,教育科研素質有待提高
通過調查可以發(fā)現大部分教師對教育科研的價值是肯定的,但是通過分析可以看到教師對教育科研的認識還是存在欠缺:一是在利益的驅使下,教育科研被披上了功利的外衣,從統計數據中可以看到,一部分教師參加教育科研課題是為了完成學校交辦的任務;一部分是為了評職稱用,評上職稱就不搞了;只有很少一部分教師參加教育科研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二是在新一輪課程改革背景下,課堂教學中出現了許多值得研究的新課題,想投入到新課題研究的教師也愈發(fā)愈多,但是很多教師感覺到自己想研究的課題已經被別人研究了,“骨頭”讓人啃了又啃,毫無味道。我們的教師面對教育科研信息以及趨勢不能做到及時了解,面對教育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新現象等科研方向把握不住,總是感覺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沒有什么新的問題可研究。
2.多數教師從事科研工作時間較少,無力從事科研活動
科研是教學的“源頭活水”,教學是科研的“隱形動力”,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教育科研能夠促進學校教學更好的進行,可以幫助教師尋找到更好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教師身處教學一線,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更多的問題,從而進行教育科學研究。但是,我們在調查中發(fā)現學校教師教學任務比較繁重,開學后教師在學校整天都要上課、備課、批改學生作業(yè),忙于教學工作;教師還要“疲于應付”各級的檢查、評比、進修學習等任務,根本沒有時間思考相關問題、沒有時間搜集資料、更沒有時間進行調研活動,教師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有些力不從心,搞課題研究成了額外負擔。
3.教師教育科研知識儲備有限,教育科研能力尚待提高
從調查中不難發(fā)現,我們的教師基本上都是師范類學校畢業(yè),雖然教師在學校中已經學習過教育學和心理學等教育理論的基礎知識,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加,教師教育科研知識與能力水平呈現遞減的趨勢,一方面是大部分教師參加工作后沒有對教育科研有關的知識再繼續(xù)學習,忽略了自身教育科研能力的歷練;另一方面缺少專家有針對性的教育科研指導,這都導致了教師教育科研知識儲備不足,
4.研究經費普遍不足,缺少有效獎勵機制,教師積極性受挫
一般來說,對于教師申請的各級規(guī)劃的課題要想出成果,除了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外,還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但是,就目前來看各級對應的管理部門給予經費支持有限,多數是讓教師自掏腰包,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師參與科研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5.教育科研成果價值偏低,課題內容與實際聯系不夠
筆者認為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一個重要意義就是用教育科研解決教育實際問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由于教師對教育科研的認識和理解不一樣,部分教師在課題選題上出現了偏差,表現為課題與實際聯系不夠,教師在選題時盲目追求“高大上”,由于人力、物力和教師本身對教育理論的理解有限,對這類課題的研究也只能停留在表面。造成研究結論和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發(fā)現的問題脫節(jié),教育科研成果沒有達到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增強教學效果服務的目的。
根據以上對教育科研的不同認識以及存在的問題,我們課題組針對教師、學校和科研主管部門提出了如下建議和對策:
1.對教師的建議
由“經驗型”教師向“科研型”教師的轉變,是以后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趨勢,這就要求一線教師不僅要端正對教育科研的認識,明確教育科研是為了解決教育教學中發(fā)現的問題,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而服務的目標,不能僅僅把教育科研當做評定職稱的牟利工具;還要加強理論學習,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論知識和教育科研方法,提升教育科研的理論素養(yǎng)。
教師進行教育科研,必須以教學實踐為基礎。教育科研的課題一定是來源于教學實踐,是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的問題;一定要通過教學實踐來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和經驗,通過教學實踐來驗證真?zhèn)巍?/p>
教師要做好教育科研,不僅要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還要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論知識和教育科研方法。教師開展教育科研,一般來說包括六個基本步驟:一是學會選題,二是學會查閱文獻資料,三是學會如何進行課題論證,四是學會制定研究計劃,五是要勤歸納總結,六是學會撰寫課題研究報告。只有掌握了這些步驟的基本方法,研究工作才可以順利開展。
2.對學校的建議
學校要為教師提供更多的科研交流機會,將教育科研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學校領導、教研組長和骨干教師帶動教師一起搞課題,充分發(fā)揮教研組和學科帶頭人的引領輻射作用,使全校教師浸潤在濃厚的科研氛圍中。
學校要加強與專家的合作聯系,不定期地邀請專家來學校開展講座、并具體指導教師教育科研工作,讓教師及時了解最新的教育科研信息,讓教師理解教育科研的工作思路,讓教師真正掌握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正確使用。
學校要做好本校所有立項課題的過程性管理工作,將此項工作列為學校目標管理的項目之一。課題管理要有專人負責,并經常性地對課題的研究過程進行檢查和督促,以保證本單位的課題如期、規(guī)范地完成申報、開題、結題、成果申報等各項工作。
學校還要完善獎勵制度,對獲取優(yōu)秀研究成果的教師,要給予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比如可以把骨干教師搞教育科研的工作量記入課時工作量,把教師搞教育科研的情況與年度考核、職稱評聘、學校用人等方面相掛鉤,以激發(fā)教師搞教科研的熱情;派教師多外出學習,參觀其他學校、其他地市的先進經驗和做法。
3.對科研主管部門的建議
要通過多種途徑,加強對教師教育科研的培訓指導和管理。通過和繼續(xù)教育部門溝通聯系,將教育科研培訓納入教師全員培訓和骨干教師培訓之中。定期對新主持人進行課題立項后期培訓工作,保證教師后續(xù)研究工作方向明確,方法正確。特別是當前新招聘教師,這一群體很快成為各校工作的中堅力量,對其要給予專門的集中培訓,以期各校的教科研工作出現長江后浪推前浪的可喜局面。
要有計劃地對轄區(qū)內的課題工作進行管理和指導。每校培養(yǎng)一個科研骨干,并不定期地組織各校之間課題管理工作進行經驗交流和觀摩活動,使本轄區(qū)內教科研工作在過程管理、成果管理、檔案管理的水平上不斷得到提高,并且還要定期對轄區(qū)內教科研工作做得扎實有效的單位,給予相應的表彰。
教育科研部門應盡量爭取教育行政部門的支持和協調,通過教育科研經費單列和政策文件等形式保證教育科研經費的落實。經費的落實一方面可以為課題真正深入進行保駕護航,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大激勵教師教育科研的熱情。
針對目前存在的教育科研成果價值偏低、不能有效用于指導教育實踐的現象,教育科研部門在以后的工作中,從課題的立項到結題應嚴把質量關,做到數量精,質量高,避免低水平的重復研究,在全行業(yè)營造科學嚴謹的教育研究氛圍,助推教育研究真正走向深入。
[責任編輯 韓四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