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高職院校校內實訓基地規模的不斷擴大,實訓資源的閑置與學生實訓時間不充裕等矛盾日益突出,優化校內實訓基地管理模式、提高學生實踐技能已成為當務之急。“開放式”學生自主管理與學習模式,以構建實訓信息平臺為前提,以開放式管理為基礎,以推行學生自主管理與學習為宗旨,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職業能力和綜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文章詳細介紹了如何踐行“開放式”學生自主管理與學習模式。
[關鍵詞]高職院校 校內實訓基地 開放式 學生自主管理與學習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7)20-0109-04
2014年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強調:要把提高職業技能和培養職業精神高度融合,要走校企結合、產教融合、突出實戰和應用的辦學路子,必須加強教學實訓基地的建設和管理。高職院校校內實訓基地作為辦好高職教育、培養合格高技能型人才的實踐教學主要載體,加快其建設、優化其管理模式、提高其管理水平與完善其運行機制已經成為各高職院校增強競爭實力、實現長遠發展的重要舉措。
一、高職校內實訓基地管理模式現狀分析
目前高職院校校內實訓基地管理模式按主管部門不同主要分為三種:一是分塊管理模式:實訓基地的規劃、建設、管理及運作由學校二級院系負責完成。二是集中管理模式:校內實訓基地資源集中起來,作為獨立的具有行政、教學、培訓、職業資格認證等職能的部門。三是分塊管理與集中管理相結合的模式。這三種管理模式在常規運行中不太重視“開放性”,都是實行相對封閉的管理,各實訓室的受眾面普遍較窄。其存在的主要問題有:(1)重硬件建設,輕軟件建設。實訓基地“硬件”設備設施建設基本完善,實訓基地“軟件”建設(具體的管理模式與運行機制)沒有上新臺階。 (2)實訓信息化管理滯后。三種管理模式都缺乏完善的資源信息共享平臺,實訓室運行相對獨立,實訓基地未能充分發揮效能,部分實訓資源閑置。(3)實訓室開放性不強,沒有充分發揮培養、培訓職能。一方面,傳統管理模式大多是封閉式。實訓中心主要是上課對內開放,缺乏共享意識,或者過于強調安全(設備和學生的安全)等,學生基本上課余不能自主實訓。另一方面,學校對實訓基地的運營開放力度不夠,大多沒有與校外企業、行業合作運營。(4)學生自主管理、自主學習觀念淡漠。傳統管理模式大多是實訓管理員全面負責,學生沒有主動參與管理的意識。學生從高中進入高職院校后,對職業教育和實訓技能的理解有一定偏差,沒有領悟到參與實訓的重要性。加之傳統的實踐教學模式大多是“按照教學進度安排課堂完成教學實踐活動”,因此,盡管學生課堂實訓時間有限,但基本上沒有形成學生課余自主實訓的理念和習慣。(5)實訓基地管理效率不高。由于實訓基地管理人員較少,以及管理人員精力不夠、能力有限等,造成實訓基地管理效率較低。而且長期以來實訓基地管理建設不受重視,多數院校沒有對實訓管理師資隊伍進行全面系統的規培,安排出去參觀、交流的機會更少。甚至部分二級院系領導認為實訓管理員的主要職責就是負責實訓室的清潔衛生以及開門、關門、維修簡單的實訓設備和接待參觀等日常工作。(6)考核制度不完善。多數院校對實訓管理員基礎性部分的考核主要看實訓室利用率。由于實訓管理員管理的實訓室數量較多,因此考核完全能夠達標。對實訓管理員的獎勵性績效也沒有根據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精細化進行考核。這樣的考核制度不利于調動實訓管理員的工作熱情,不利于提高實訓管理水平。
結合以上現狀,通過走訪轄區內4所高職院校,對近500名學生進一步調查,了解到大部分學生對校內實訓基地的管理模式不夠滿意。主要反映的問題是:68.9%的學生不太清楚本專業實訓室的數量、功能,對系部其他專業和外系的實訓資源信息更是一無所知;70.2%的學生認為校內實訓基地開放性不強;74.6%的學生認為課堂實訓時間并不充裕;80.6%的學生對“現行課余學習的方式”回答都是依賴圖書館;88.6%的學生希望課余能在實訓室自主實訓;70.8%的學生希望能夠參與自主管理實訓基地。同時,在與10名教師的訪談中得知,從事職業教育的教師認為高職學生就是應該“多泡實訓室”,并認為從某種角度講高職校內實訓基地的開放比圖書館的開放更有必要性。
二、“開放式”自主管理與學習模式的內涵與構建的意義
“開放式”自主管理與學習模式,就是搭建“開放式”管理平臺,將實訓信息對專業、對系部、對學校師生、對社會公開,將實訓資源、實訓項目、實訓流程、實訓時間實行全面開放;同時,讓學生成為實訓室的主人,人人參與實訓管理、課余在實訓室自主學習(實訓演練)。
目前,國外高等職業教育實踐體系大多先進且落實到位。有關專家認為,高職實訓項目比較簡單、流程規范;學生是實訓的主體,校內實訓對高職學生來說不是認知,而應是反復訓練,因此,主張校內實訓基地“開放”,學生可以自主實訓。如果在高職校內實訓基地推行“開放式”自主管理與學習模式,就能夠切實解決上面所述三種管理模式在運行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達到實現提高實踐教學水平、提高職業教育質量的終極目標。
1.有利于提高實訓資源利用率。“開放式”自主管理與學習模式實現了資源共享。實訓資源共享不僅可以減少建設成本,還能避免實訓資源閑置,直接提高實訓資源利用率,解決學生實訓時間不充裕的問題,從而提升校內實訓基地的培養、培訓功能。
2.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和綜合素養。自主管理與自主學習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職業技能是“一箭雙雕”。傳統管理模式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純屬學習者、被管理者,主人翁意識不強,實訓中心管理服務工作被動。而“開放式”自主管理與學習模式以學生為主體,能充分整合利用學生資源,使學生的角色從被管理者變為管理者、從被動練習變為主動學習,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服務意識、責任意識、協作精神和奉獻精神。
3.有利于提高實訓管理水平和實踐教學質量。開放的管理模式,能夠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效化解管理人員緊缺的矛盾。實訓管理教師指導和帶領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同時積極參與日常事務的管理與各項制度的落實,從而把實訓管理教師從繁雜的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讓他們有更多的精力鉆研實訓教學和實訓科研,為實訓基地實現信息化、標準化、規范化管理打下堅實基礎。
三、搭建“開放式”實訓管理平臺,構建學生自主管理與學習模式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構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推進職業教育資源跨區域、跨行業共建共享,逐步實現所有專業的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進一步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加強實訓基地建設與管理,優化高職院校校內實訓基地管理模式,加強學生校內實訓技能訓練,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必然要求。
1.搭建實訓信息平臺,實施“開放式”管理。實訓信息平臺是師生了解實訓信息的主要渠道。通過實訓信息平臺師生可以了解校內實訓資源可開展的實訓項目、實訓流程、實訓室使用情況等。搭建實訓信息平臺應落實以下事宜:(1)由實訓管理部門出面牽頭,優化整合資源,統一規劃,成立相對獨立的“實訓控制中心”來負責校內實訓基地的運行管理,同時細化“實訓控制中心”的職責。(2)建設由“實訓控制中心”統一管理的共享型實訓基地管理網絡數據平臺,完善實訓基地資源信息庫。師生可以通過實訓信息平臺了解校內實訓資源能夠完成的實訓項目,以及實訓項目的培養目標、所需知識儲備和實訓室使用情況。在實訓信息平臺,學生可以與實訓指導教師和其他同學進行互動交流。另外,“實訓控制中心”可利用實訓信息平臺根據學生的實訓需求及時調整實訓項目。(3)強化開放意識,制定配套的運行管理制度。開放是指針對全校及校外網上預約開放,針對系部完全開放。師生統一認識,全面開放實訓教學:一是擴大開放對象(系內、系外和校外)和開放時間,二是開放實訓流程。在這樣的教學管理模式下,學生不再受時間、場地和設備等方面的限制,可以隨時進入自主管理與自主學習的模式中。同時,開放實訓流程打破了常規的實訓模式,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而且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職業能力的培養具有積極的作用。(4)不斷完善“開放式”實訓平臺信息(如設置知識鏈接或者新思路等窗口),促進教師之間、師生之間、校企之間共同交流、探討,提高設備和師資的共享程度。(5)研究制定系部之間、校企之間實訓的資金統籌辦法。根據實訓項目開展或生產過程中的耗材情況等制訂長效的資金統籌辦法。
2.積極引導學生盡早適應自主管理與學習模式。實訓室實行全天開放后,實訓管理教師指導和帶領學生參與自主管理實訓場所、自主維護實訓設備設施和環境,以及主動協助任課教師開展實訓,并自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同時,學生課余隨時可以在沒課的實訓室自主學習、演練,變被動管理為主動管理、變被動練習為主動學習,進而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氛圍,最終達到提高實訓管理水平和實踐教學質量的最高目標。具體措施如下:
第一步:各院系抓住新生入學教育的契機做好引導與協調工作。新生入學教育的重要環節之一是安排全系新同學分組參觀系部實訓中心。由實訓教研室全體教師帶隊,自主管理委員會成員(學生)給新同學介紹“高職學生實訓的重要性、加強實訓訓練是實訓技能提高的重要前提、實訓中心所有實訓室全天開放、同學們就是實訓室的主人”等內容。同時,強調大學課堂是開放的,實訓資源是可以共享的。這樣一來,讓每一位新同學加強對實訓重要性的認識,為他們盡早適應“開放式”管理模式、進入自主管理和自主學習狀態奠定基礎。
第二步:新生開課后,在輔導員的協助下各班及時成立自主管理小組(又稱自主學習興趣小組),落實小組負責人。結合專業與相關課程等按班級對應負責某實訓室,并按班級成立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如圖所示)。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一方面按照班級對應負責實訓室的日常管理,包括該實訓室的環境、設備、安全、開放、創業、文化建設和調查反饋等方面,實行小組長負責制;另一方面,還要課后(正常上課和自主學習后)完成常規的管理,如在實訓日志如實記錄實訓情況,整理用物、環境清潔,發現異常做好登記并及時匯報等。
第三步:成立系部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由各班對應管理小組組長組成,如圖所示)。系部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及下設小組都有相應的工作職責和管理制度(實行會長與組長負責制)。
第四步:橫向落實系部其他部門(如學風部、宣傳部、紀檢部、清潔部)督察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的工作。
3.完善學生自主管理模式,營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氛圍。自學校搭建實訓信息平臺、校內實訓基地實施開放管理后,各院系必須及時成立實訓中心學生自主管理組織,并根據不同專業合理制定自主管理制度與學習方案,做到自主管理與課余開放相結合、自主管理與自主學習相結合、自主管理與創業相結合、自主管理與職場氛圍建設相結合,從而營造良好的學生自主管理、自主學習(實訓)的校園氛圍。
四、結束語
高職院校校內實訓基地踐行“開放式”學生自主管理與學習模式,一方面,實訓基地利用率會直線上升;另一方面,師生滿意度、學生實訓技能也會明顯提高。這一模式緊跟現代職業教育的步伐,切實解決了實訓資源閑置與學生實訓時間不充裕的矛盾,有利于校企合作,對建立起現代學徒制至關重要,對培養高技能技術應用型人才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田裕康,羅維平.創新實驗室自主管理與自主學習模式探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9(2).
[2]趙艷平,馬利平.高職院校實訓資源共享研究[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4(2).
[3]張澤奎.基于高職院校實訓基地運行管理模式研究[J].新課程研究,2015(5).
[4]袁翠.借鑒國外職業教育模式構建高職特色技能考核體系[J].中國高教研究,2007(3).
[5]王冰.高職院校校內實訓資源流程式管理探討[J].職業技術教育,2010,31(2).
[6]李莉.社區康復實訓中心學生自主管理模式探析[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