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中高職銜接是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大舉措。文章首先指出了中高職銜接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需要解決的問題:課程體系的目標定位問題、課程體系的內容選取問題、課程體系的組織問題、課程體系的評價問題,然后論述了中高職銜接一體化課程體系的開發原則及總體思路,以及中高職銜接一體化課程體系的開發實踐,最后提出了中高職銜接一體化課程體系有效實施的保障措施。
[關鍵詞]中高職銜接 一體化課程體系 開發與實踐
[作者簡介]蔡麗巍(1970- ),女,河南偃師人,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江蘇 無錫 214153)
[課題項目]本文系江蘇省2015年中高等職業教育銜接課程體系建設課題項目“構建能力遞進、專通拓展、模塊化設置的中高職一體化課程銜接體系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1513)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7)10-0090-03
中高職銜接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特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加強中高職銜接,是社會經濟發展對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的現實需求。從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來說,中高職銜接項目穩定了中職教育的基礎作用,發揮了高職教育的引領作用,整合了職業教育資源,構建了職業教育人才成長的“立交橋”,為滿足社會人才多樣化需求提供了有效路徑。
江蘇省自2012年開始有選擇性地開展中高職銜接“3+2”或“3+3”分段培養試點工作,2013 年及以后中高職銜接全部采取“3+3”模式。各職業院校在開展中高職銜接工作實踐中,圍繞中高職銜接的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學模式和質量評價標準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劉春生、盛健等研究了中高職銜接項目的理論依據及人才培養目標等問題;徐國慶指出應重視中高職銜接項目課程體系建設,處理好中高職銜接課程一貫性和內在邏輯聯系等。上述研究成果給我們開展中高職銜接項目理論研究和工作實踐提供了重要的借鑒。課程是師生共同開展教學活動、建構學習共同體的載體,也是教育思想轉化為現實的核心紐帶。新時期要將中高職銜接項目按照現代職業教育規劃目標落地實施,就必須落實課程精神,建立嚴格的課程管理制度,樹立精細的課程研發態度。
一、中高職銜接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需要解決的問題
由于學校管理體制和人才培養模式的不同,中高職課程開發在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組織及課程評價四個課程建設基本問題上存在著較大差異。因此,構建中高職銜接一體化課程體系,必須思考各階段課程目標如何定位、課程內容如何選取、課程內容按照什么邏輯關系進行整合、課程如何考核等問題。
1.課程體系的目標定位問題。中高職課程在培養目標定位上存在較大差距。中職教育培養企業一線作業人員,使學生成為技能型人才,故課程培養目標注重學生的單項技能訓練;高職教育培養企業一線生產及管理人員,使學生成為技術型人才,故課程培養目標注重學生的綜合技能訓練。因此,在中職和高職兩個階段的課程銜接中,如何做好目標的有效銜接,是課程體系一體化開發需首要解決的問題。
2.課程體系的內容選取問題。普通教育課程內容的構成要素是以知識為主,而職業教育課程內容的構成要素則比較復雜,最為基本的要素有知識、技能、任務和產品。以這四種要素作為參照點,就形成了職業教育的四種課程模式,即學科課程、技能訓練課程、任務課程和項目課程。中職教育和高職教育在辦學資源、體制機制、培養目標及教學對象等方面有差別,因此,中高職銜接分段培養模式必須進一步優化中高職學校乃至合作企業的教學資源,充分考慮崗位對職業能力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認知心理發展規律。
3.課程體系的組織問題。中高職銜接工作的主體是中高職學校,且因各階段課程目標不同,導致各階段課程教學組織方式存在較大差距。中高職銜接課程組織實施必須解決以下問題:一是教學實施各主體資源的有效整合問題。中高職銜接項目涉及中職學校、高職學校、行業企業等參與主體,因此,要培養高技術人才,就必須加強中職學校、高職學校、行業企業協同人才培養機制建設,促進各參與主體間的互動,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二是課程銜接的對接問題。目前中職教育與高職教育在專業課程設置上存在很多重復現象,因此,構建銜接有序又相對獨立的課程體系是課程組織的重要問題。
4.課程體系的評價問題。在分段培養過程中,如何處理中高職學校間、校企間的利益及責任問題,制定保證連貫教育的基礎性管理制度;如何界定各階段課程評價主體的權利、義務和責任;如何根據評價結果建立完整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并對教學質量保障體系進行持續改進,是課程體系評價面臨的重要問題。
二、中高職銜接一體化課程體系的開發原則及總體思路
1.中高職銜接一體化課程體系的開發原則。物流管理專業以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為課程設置依據,以合作院校間、校企間教學資源最大化配置為課程實施原則,多主體統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構建中高職銜接一體化課程體系。
2.中高職銜接一體化課程體系的開發總體思路。物流管理專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由行業專家、企業技術骨干、課程專家、職業院校骨干教師圍繞企業目標崗位共同開展典型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構建中高職銜接一體化課程體系,從而解決傳統分段培養模式課程前后脫節、交叉重疊的問題。
具體來說,對物流管理專業所面向的主要崗位(群)進行梳理、歸納,明確中高職崗位目標以及提升路徑(如92頁圖所示)。中高職銜接教育培養的中職畢業生面向的主要崗位(群)是倉儲理貨員、倉儲配載工、單證錄入員、物流銷售客服、企業物流管理、國際貨運代理業務員等。同時,在職業發展上,中職畢業生應具備升入高職學校進一步學習的能力。高職畢業生面向的主要崗位(群)是倉儲業務經理、運輸作業調度員、貨運代理助理、銷售經理、供應鏈規劃助理等。在一體化培養過程中,學生從倉儲理貨員、倉儲配載工提升到倉儲業務經理、運輸作業調度員,從單證錄入員、物流銷售客服提升到貨運代理助理、供應鏈規劃助理,崗位工作任務復雜度、難度不斷提高。
三、中高職銜接一體化課程體系的開發實踐
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職業成長規律,結合中高職各階段培養目標,采用一體化設計思路設置課程。
數學和英語是物流管理專業重要的文化基礎課程。為實現中高職基礎知識體系的有效對接,應加強數學和英語兩門課程的對接。考慮到蘇南地區現代服務業的國際化趨勢,高職階段應設置英語聽寫實訓課程,強化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專業課程設置“倉儲作業、運輸作業、供應鏈管理、第三方物流策劃、國際貨運”五個核心課程模塊,有梯度地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和綜合能力(詳見下圖)。
實踐教學體系由理實一體化課程、單項技能訓練、校內綜合實訓、校外實習等組成,遞進式地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中職階段專業技能課程的培養目標以培養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為主,使學生獲取高級工證,如叉車證等。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理實一體化水平,高職階段加大項目化教學及專業實習的力度,如設計“雙11物流作業體驗”“企業物流專項實踐”及“專業頂崗實習”等實踐教學。通過校企合作、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中高職實踐環節的無縫銜接和學生職業能力的循序提升。
四、中高職銜接一體化課程體系有效實施的保障措施
中高職銜接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是將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兩個階段的課程體系進行系統規劃、整體設計、協同開發、共同實施的活動,目的是為了實現中高職教育的銜接貫通。要保障中高職銜接一體化課程體系的有效實施就必須加強保障體系建設。
首先,建立“校校企”緊密協作的組織機構。構建由行業企業專家、中高職學校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組成的“3+3中高職課程體系銜接分段培養教學指導委員會”。由該委員會制訂滿足企業需要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并按照企業崗位標準來制定課程標準;由該委員會制定中職學校和高職學校分段培養、連貫教育的基礎性管理制度,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和責任。其次,加強中高職學校教師的合作交流。通過組織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研討活動和中高職學校教師集體教研活動等,使教師加強職業理論學習,深入理解中高職銜接項目的目的和意義,從而在執行層面統一認識。最后,建立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質量監控機制,檢查與督導中高職銜接一體化課程體系的實施過程,確保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徐國慶,石偉平.中高職銜接的課程論研究[J].教育研究,2012(5).
[2]徐國慶.中高職銜接中的課程設計[J].高職教育,2013(3).
[3]徐國慶.職業教育課程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4]傅大梅.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建設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