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現代教育體系中,高職教育與本科教育在培養人才的方向和層次上都有明顯區分。隨著部分普通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型院校轉型,高職教育與應用技術型本科教育在職業定向上的重合,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兩者間的功能定位沖突。要充分發揮兩者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中各自的優勢和作用,必須明確兩者間的功能定位,從職業服務功能差異、職業類型差異及崗位層次差異三個方面區分兩者間的功能定位,調合沖突,促進我國當代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高職教育 應用技術型 功能定位
[作者簡介]伍春杰(1984- ),女,河南濮陽人,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歷史唯物主義。(河南 鄭州 4511050)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7)04-0050-04
傳統意義上我國高職教育主要培養??茖哟胃叨思寄苄腿瞬?,雖然與本科相比,層次較低,但因其顯著的“職業定向性”①特色而深得人才市場厚愛;而本科教育層次較高,側重于學術,注重專業知識的系統建構。高職教育與本科教育在人才培養目標和結構上都有明顯側重及各自優勢。但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社會發展對技術應用型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職業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國務院于2014年號召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技術類型高等學校轉型”②,應用技術型本科應運而生,其主要培養本科層次技術工程型人才。盡管高職教育與應用技術型本科在教育功能定位上存在差異,但在本科院校實際轉型過程中,兩者產生了沖突,一方面對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造成了很大沖擊,另一方面阻礙了應用型本科教育的深入變革與發展。因此,高職教育與應用技術型本科在功能定位上的差異和區分成為教育研究的新問題。
一、高職教育與應用技術型本科教育層次劃分的現狀分析
1.層次劃分的必要性。教育上的分層來源于四方面的原因:第一,教育資源的有限性決定了其與受教育者間必然存在雙向選擇的關系,在當今人才篩選標準下,教育資源的劣、中、優等層次分布相對應地吸納了與之一致水平的受教育者,平均主義在教育方面是行不通的;第二,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是有差異、分層次的,社會既需要像保潔工之類的基礎工作者,也需要航天工程師之類的高精尖力量,針對不同層次需求開展相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資源浪費;第三,受教者作為獨立存在的個體,其鮮明的個體差異性也必然導致其受教育過程中的分流;第四,符合社會統治者層級化管理需要,構建以受教育年限為基準、學歷層次為標志的教育層級體系,人才的教育層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未來的社會階層,如果教育系統消除了人才層次的區分,社會也將面臨體系重組③。
2.層次劃分的現實功能。21世紀,我國由專科高職及本科組成的高等教育體系已步入大眾教育的階段④,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呈現出多層次、多樣化的特征,并且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社會產業發展急需各層次的技術應用型人才。高職??婆囵B的是技能型人才,突出基層操作技能的嫻熟。應用型本科則在傳授系統的技術理論的基礎上,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提高其應用能力,學生受教育結束后能夠成為高級技術工程型人才⑤?,F代職業教育體系中高職與應用技術型本科層次劃分對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的完善及其層次結構的優化發揮著重大作用,對適應社會轉型的多樣化、多層次需要和高等教育大眾化需要有著巨大的現實意義和功能。
二、高職教育與應用技術型本科定位上的功能沖突
1.以“職業服務”為辦學定位的漸趨同質。在我國傳統教育體系中,高職教育與本科教育在功能、辦學定位上有著明顯的界限和區分,高職教育一貫以職業人才培養為辦學宗旨。從招生到就業的全過程,高職院校都秉承“職業服務”的思想方針。高職教育的低層次性使其學生在學歷、層次等方面無法與本科教育的學生相比,但在實際的就業市場中,高職學生因其更為實際的工作技能在人才競爭中占據比較優勢,這也是高職教育長盛不衰的關鍵因素。然而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政策的改革,以往專門為傳授知識、研究學問而設立的普通本科院校,面臨嚴峻的就業壓力,相繼向應用技術型院校轉型,開始關注就業市場需求,大力提倡“職業服務”的教育取向,著重提高學生的職業適應性⑥。因此,技術應用型本科在辦學定位上與高職教育漸趨同質,使得層次上已經處于競爭劣勢的高職教育危機重重,但實踐中應用型本科的職業教育也因缺乏特色而成績平平。
2.以“職業類型”為特征區分專業的界限不清。無論是高職教育還是應用技術型本科教育,兩類受教育者最終的歸宿還是服務社會即職業選擇。當前我國的職業教育對專業在高職教育或應用技術型本科教育的歸屬分類上,存在界限不清的問題,忽略了不同職業類型的專業復雜程度和特點,以“職業類型”為特征來區分專業缺乏系統、細致的計劃和考慮,導致相同或相似專業在高職教育和應用型本科教育上的重合,這同樣也是對社會教育資源的浪費。
3.不同崗位層次人才差異性培養的欠缺。以“職業類型”為特征區分專業的界限不清的問題是相對于不同職業類型而言的,而相同職業類型中不同崗位層次對于人才的整體素質及其知識結構要求也是有差異的,這種差異反映在教育中就是對人才的差異性培養。目前我國高職教育、應用技術型本科教育在自身縱向人才培養以及兩者橫向對比中,對不同崗位層次人才的教育中缺乏“因材施教”的差異性培養⑦。例如兩者在教育過程中,對同一專業的學生開展完全相同或相似的課程,全然不顧學生自身的能力基礎以及個人職業意愿。
三、對高職教育與應用技術型本科功能定位調整的建議
1.以職業服務功能的差異為區分。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背景下,盡管高職教育與應用技術型本科教育的功能都定位于為社會和產業發展輸送具備專業技能、實踐操作能力的人才主力軍,同時都打上了“職業服務”的烙印,但這并不能抹殺兩者在人才培養定位上的差異,這是避免兩者不良競爭導致教育資源浪費的必然要求。
首先,國家教育部門作為包括職業教育在內的現代高等教育改革的引路者、掌舵人,應在高職與應用本科間的職業服務定位這一問題上旗幟鮮明,立足于中國職業教育發展的整體現狀及未來前景,對兩者的職業服務定位做出系統、明確而細致的區分;同時,應認識到雖然高職教育與應用技術型本科教育都以職業為導向,但是兩者所培養出的受教育者將來應面向的是不同領域或同一領域不同崗位的工作,相應的對受教育者的知識結構、能力基礎有著不同的要求,因此受教育者所接受的教育也應因此而異,從而避免人才市場上高職學生與應用本科學生沖突、重疊的現象發生。這應是教育部門制定政策的基本出發點。
其次,高職院校和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應在國家教育政策的宏觀引導下,各自擺正自身位置和辦學定位,結合區域經濟發展,拓展延伸自身辦學特色,避免盲從和照搬其他院校所謂的成功經驗。對于同一區域的高職院校和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應加強彼此間的對話和交流,在人才培養上增強合作,提高教育資源、社會資源的利用率。如本科某些專業性、復雜性較低的專業可以轉至當地有合作關系的高職院校開展,而高職院校中某些較為復雜、要求高的專業可以升至本科院校的專業,這樣既能滿足學生自身職業發展接受教育的需求,同時也提高了教育的有效性。
最后,社會應該對高職教育和應用技術型本科教育在職業導向上有正確的反饋。傳統教育觀、人才觀認為,高職學生是教育篩選和競爭環境下的失利者,各方面能力都低于本科學生,進而認為高職院校畢業的學生水平較低,對高職教育、高職學生普遍存在偏見。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社會應摒棄錯誤觀念,正確對待社會分工不同的現實狀況,高職教育或應用技術型本科教育所承載的職能是盡可能滿足社會的不同分工。
2.以職業類型的差異為區分。根據專業特征以及專業難易程度,將以下兩類定位為高職教育服務的職業對象:一是專業系統化程度低、對應職業可替代性較強(含新興職業)的專業,如電子商務、樓房銷售、物流配送等職業類型;二是注重實際動手操作能力、輕理論專業知識的專業,如美容美發、汽修、電焊、月嫂、護理等職業類型。上述兩類職業所對應的專業在培養期間,因涉及的專業理論知識、技能傳授等內容相對較少,其在學制及課程安排上可以遵循“短平快”的原則,既能滿足學生職業發展的需要,同時也降低了教育的投入。
與上述相對,對于專業系統化知識要求較高、專業技能技術復雜的專業所對應的職業類型應定位于應用技術型本科教育服務的對象,如醫生、航天航空技術工程師、高級設備維修技師、工藝設計師、律師、金融分析師等,這一類職業領域都對從業者的綜合素質、專業能力、技術水平有著較高要求,對這一部分受教育者應給予較長的學習時間。目前本科學制中四年較多,醫學專業為五至六年,學制的規定應結合具體的專業特征具體設置。
與此同時,教育管理者、院校以及受教育者應充分認識兩個基本事實:第一,一般而言,對從業者專業能力要求較高的職業類型收益會相對較高,這也是合理公平的。但在競爭條件下的市場經濟中,這并不是唯一決定職業收益的因素。因此,高職教育和應用技術型本科教育兩者間學歷層次的差異一定程度上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鴻溝,在明確職業類型差異的基礎上,受教育者可以解除盲目追求本科的偏見,根據自身的就職興趣和專業學習能力在兩類教育中自主選擇,同樣可以擁有更好的職業發展。第二,隨著產業經濟的不斷發展,對從業者要求的不斷升高或降低,最初設定的兩類院校所服務的職業類型也是隨之變化的,這就要求教育管理者緊密關注社會發展形勢并在此基礎上對職業類型劃分和規劃做出合理高效的判斷,保證高職院校和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養上各盡其職,向自身負責的職業方向努力,重新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從而獲取充足的生存空間。
3.以崗位層次的差異為區分。崗位層次差異是針對同一職業類型而言的,如設備制造領域因設備專業內部存在的難易差異反映到崗位中便出現了一線操作工、普通技工、高級技師、設備制造工程師、設備技術研發工程師等具體崗位從業者。誠然,不同崗位對從業者的各項專業能力要求千差萬別,與此相對應的教育層次差異也不可避免。依據教育分級的應然邏輯,一線操作工及普通技工應定位為高職教育的范圍,高級技師、設備制造工程師則是應用技術型本科教育的服務對象,而生產鏈頂端的技術研發人員應定位為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層次。
一方面,國家及院校在對不同崗位層次所對應的專業人才培養劃分層級的同時,也應對目前硬性劃分教育層次的制度和方法進行改革,嘗試構建階梯式、可上升的多層次職業教育體系。具體表現在,我國的教育部門應從教育方針、政策上保障職業教育體系中不同層次間通道的暢通,以專業類型為標尺,給予學生更多自我發現的機會,從而使死板僵化的教育體制轉為柔性機制,使學生根據其專業學習期間的學業付出和職業意愿自主選擇其受教育的層次,追求民主、平等的教育分流。
另一方面,職業教育不應是終結性的,高職院校與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應在此基礎上制定科學的培養計劃和全面、清晰的評價標準,在國家大類招生的基礎上,根據評價標準來衡量學生在此學習層次中的表現以決定其能否進入較高層次的專業學習。如學生在入學時選擇設備類專業進行學習,那他將來從事一線操作還是設備制造或研究,不應因其學校所限定(即不限定學歷層次),而應取決于其學業成績和自我選擇。當該學生當前專業基礎考核達標后,按其自身意愿若想立即就業則可取得相應的??茖W歷,而若想繼續深入學習則可順利轉入本科階段,本科階段考評合格后可獲得本科學歷,以此類推。在這種教育分層模式下,避免了社會對學生的偏見和歧視,充分顯示了受教育者作為自由人所應具有的教育自主權和平等權。這樣在符合國家政策、院校規定層面的要求下,也實現了學生在自身崗位意愿上的層次劃分,進而共同推進以崗位層次差異為區分的高職與應用本科間的功能定位。
四、總結
哲學上講“存在即合理”,這正是我國現代職業教育中高職教育與應用技術型本科教育分層次存在的客觀反映。促進兩者間相互依賴、互為補充,使之共同推動新時代發展要求下高等教育體系的健康、良性發展,是新時期教育亟須研究和解決的重要課題。從高職教育與應用技術型本科層次劃分的初衷考慮,兩者間在教育的功能定位上必然、理應存在明顯差異,而在實際施行中因各方面錯綜復雜的因素,兩者的差異和定位出現了混淆,造成了定位上的功能沖突。因此,對于現代職業教育而言,只有將高職教育與應用技術型本科教育的功能定位做出系統、細致、明確的調整,我國高等教育才會走出內生矛盾的發展困境。
[注釋]
①魯武霞.高職??婆c應用型本科銜接的觀念桎梏及其突破[J].高等教育研究,2012(8):60.
②王博.教育的職業服務功能探究——以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為背景[J].職教論壇,2012(10):41.
③魯武霞,張炳生.地方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應向高職本科轉型[J].江蘇高教,2012(3):140.
④朱芝洲.高職教育的職業化傾向與反思[J].中國高教研究,2009(4):43.
⑤向春.大眾化高等教育質量觀:學術性與職業性之爭[J].江蘇高教,2008(2):14.
⑥魯武霞,李曉明.高職專科與應用型本科銜接:內涵特性及內蘊價值[J].教育發展研究,2011(19):20.
⑦岳昌君.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分析:2003~2011[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