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首先探討了高職學生管理制度化與人性化的內涵。然后論述了高職學生管理制度化與人性化管理融合的重要性:高職學生的制度化管理是社會法制化進程的需要,高職學生的人性化管理是實現科學管理的需要,高職學生的制度化與人性化融合管理是“以人為本”教育理念踐行的需要。最后探討了制度化與人性化相融合的高職學生管理機制:規章制度的建立必須融入人性化關懷,在進行學生管理時要注意程序執行的合理性,在進行學生管理時要注重教師的服務意識,在進行學生管理時要注重學生自主精神的培養,加強激勵手段在學生管理中的運用。
[關鍵詞]制度化 人性化 高職學生管理
[作者簡介]趙倫芬(1979- ),女,安徽肥西人,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職業教育。(廣東 中山 528436)張克榮(1976- ),男,安徽肥西人,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計算機學院黨總支書記,講師,在讀博士,研究方向為黨建、思想政治教育。(廣東 中山 528404)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7)04-0068-04
我國當前的高等教育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而對于高等教育的學生管理來說,也經歷了三個階段:首先是新中國成立之初學生管理所體現的政治至上的教育理念;其次是隨著中國法制化進程的加強,學生管理所體現出來的政治化與法律化的傾向;最后則是在新舊世紀之交,學生管理所體現出的學生主體地位和主體意識的增強。目前所處的學生管理的第三個階段,其折射的不僅是學生管理理念的變遷,同時也體現出了學生管理發展的新方向,即制度化與人性化相融合的發展,而這也是中國高職教育管理發展的新方向。
一、高職學生管理制度化與人性化的內涵
中國高等教育的學生管理,誠如上文所言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而正是因為這三個階段的形成,才促進了學生管理的進一步發展,同時也為高職學生管理提供了可以借鑒的經驗,使得制度化與人性化的融合成為可能。
1.高職學生管理的制度化。制度化的管理是任何一個單位和組織實行管理的基礎與根本,如果缺乏這種制度化的管理,對于任何組織而言,都不能有序地運行,其他管理亦成為一句空話。制度化的高職學生管理,其內涵涵蓋兩個部分的內容:首先是高職院校學生管理規章制度的建立。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高職學生管理必須在法律所允許的范圍內就學生主體的日常行為規范建立規章制度,并按其內容對高職學生進行行之有效的管理。這里需要特別指出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制度的建立,必須要考慮學生的各種需求,尤其是自我價值實現,如果沒有這一元素,則會影響高職學生管理制度的建立。其次是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制度的執行。高職院校學生管理,除了制度的建立外,必須要按照所建立的制度內容嚴格執行,進行有效管理。如果不能把制度的內容踐行在高職學生管理的各個層面,那么制度化的管理就會是一句空談,因而必須要將制度的內容踐行在管理的過程之中。
2.高職學生管理的人性化。如果說管理的制度化只是管理的最初階段,而人性化管理,則是對于管理較高的追求,是一種管理新理念的體現。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社會輸入大量的高素質專業技能型人才。高職學生作為專業技能的學習者,很多時間和精力都用于實習、實訓等專業技能水平的提升中,文化素養有待進一步提升,主觀上需要更多的人文關懷,這使得高職學生管理必須體現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是一種“以人為本”的管理。如果不能踐行“以人為本”這一理念,就不是人性化管理。
高職學生管理的人性化,其內涵涵蓋了兩個部分的內容:首先是“以人為本”,保障人的需求。高職學生管理的人性化不僅在于關注學生的行為要符合管理的制度,而且要關注學生的發展,滿足學生的個體發展需求,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踐行“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其次是以情為上,提高人的工作效率。高職學生相對于社會人來講情感更加豐富,也更為脆弱和敏感,這就需要在學生管理的過程中注重情感的力量,以情為上。一個情字,是感化人的春風,是團結人的紐帶,也是高職學生管理人性化最生動的體現。在管理過程中,以情感人,以情為上,同樣也會提高工作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高職學生管理制度化與人性化管理融合的重要性
在高職學生管理的過程中,將制度化與人性化管理相融合是勢在必行的,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人性化管理要以制度化管理為基礎,而制度化管理又為人性化管理提供了保障和支撐。只有兩者融合,才能提高高職學生管理的有效性,才能符合高職學生發展的需要,才能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
1.高職學生的制度化管理是社會法制化進程的需要。制度是組織和單位能夠進行正常管理的需要,沒有制度的形成,就不能有規范的操作,也不能有章可循。正因如此,高職學生管理,必須進行制度化的管理。將高職學生管理置于社會管理之中,其制度規章,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是法律法規的一種表現形式。如果將高職學生管理訴諸社會模式之中,那么學校就成為社會的一個縮影,對于高職學生來說,其今后的生活,也不過是一個放大的校園。有鑒于此,對于高職學生的管理必須制度化,只有制度化的管理,才能使得高職學生在今后的社會之中,在法律的范圍之內有所為、有所不為。中國目前正處在社會轉型期,中國法制化正在步入正規化階段,而高職學生的制度化管理,不僅強調管理規章制度的建立,還更加側重按照所建立的規章制度內容嚴格執行。制度化管理下的高職學生內心有著法律的底線,學成之后,必將會回歸到社會之中,成為社會建設發展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主力軍和社會法制化進程的積極參與者。將高職學生管理放在制度化管理模式中,為高職學生在將來的社會發展中自覺接受法律法規的影響與約束奠定基礎,這不僅是為了高職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更是為了社會法制化進程的需要。
2.高職學生的人性化管理是實現科學管理的需要。高職學生的人性化管理充滿了魅力與魔力,它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透過對學生的情感關懷,最大限度地去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讓學生敞開心扉。而這種關懷又成為連接學校管理者與學生的情感紐帶,也是實現高職院校科學管理的需要。高職學生管理的重要特色就是人性化管理。高職學生管理的人性化,是實現科學管理的重要途徑。高職學生管理的實踐,正是在科學管理和人性化管理之間尋找準確的、恰當的契合點。人性化管理,是高職學生管理理念發展的趨勢,是時代的需要,更是實現科學管理的需要。
3.高職學生的制度化與人性化融合管理是“以人為本”教育理念踐行的需要。著名的德國古典哲學家費爾巴哈最早提出了“以人為本”的理念,而這個理念直到20世紀初才由羅素引入到教育理念之中,到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隨著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派的建立,“以人為本”成為人盡皆知的理念。中國的高職教育起步較晚,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高職教育不斷發展壯大,已占據中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其教育理念也在逐步地更新。經過中國高職教育不停地探索與實踐,“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也成為我國高職教育的核心理念。高職教育的學生管理必須是對高職教育理念的踐行,實現“以人為本”的管理。制度化與人性化相融合的高職學生管理,是對“以人為本”教育理念最真實、最全面的踐行。只有堅持“以人為本”,才能促進高職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才能有利于高職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才能促進高職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進而才能提高高職學生的社會服務能力和創造能力。“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是引領高職教育不斷走向輝煌的動力源泉。
綜上所述,制度化與人性化相融合的管理,是當前高職學生管理最為有效的形式之一。制度化與人性化相融合的高職學生管理,有利于培養遵循規章制度、秉承法律底線的高職人才,有助于推動中國的法制化進程。同時,又可以避免單純依靠制度約束帶來的弊端,增加對高職學生主體的人文關懷。
三、制度化與人性化相融合的高職學生管理機制
高職學生管理的制度化與人性化的融合,是高職學生管理機制的一個發展趨勢。
1.規章制度的建立必須融入人性化關懷。要實現高職學生管理的制度化與人性化的融合,就必須在規章制度建立的過程中融入人性化的關懷,做到制度化與人性化的統一。我國目前的高職學生管理,其制度化的管理基本上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得到了實施,高職學生管理的相關規章制度也全面制定,但是規章制度的內容往往與學生的名譽、學位學籍等相關因素結合在一起,對其社會評價、就業和勞動報酬等產生較大的影響,而在一定程度上,高職學生管理制度內容的制定還欠缺人性化的考慮。例如,高職學生管理中的規章制度,極為關注高職學生的義務,而對高職學生的權利關注較少。要避免上述情況的出現,就需要在高職學生管理規章制度建立的過程中充分加入人性化的內容:首先,必須建立學生申訴制度。當前的高職學生管理主要關注的是高職院校的利益,而不注重學生的權益,這顯然是不夠的。高職院校必須對處理學生之后的情況進行考慮,建立相關的申訴制度,只有這樣才能依照規定的程序進行審查和處理,對不符合實際情況的處理應做到其冤有渠道申訴,從而充分維護學生的權益,進而維護高職院校的穩定。其次,必須建立校內仲裁制度。為了充分維護學生的權益,防止高職院校學生管理部門或教學單位在工作過程中出現侵犯學生權益的現象,必須建立起校內仲裁制度,組成由高職教師和學生為代表的臨時仲裁員,他們共同對校內的行政、教學失當行為進行審查。
2.在進行學生管理時要注意程序執行的合理性。良好的規章制度建立之后,在執行的過程中,必須進行人性化管理,必須保證其程序執行的合理性。高職學生管理過程中的程序執行,主要表現在學生的處分方面。在學生違紀違規行為發生后,要第一時間對涉事學生和事件經過展開細致的調查,全面收集對學生進行處理的依據,并要將處理的決定及時告訴涉事學生及其家長。如果涉事學生對處理結果存在異議,可以在規定時期內進行申訴。高職院校給予學生陳述與申辯的機會,只有這樣才能使高職院校與學生之間進行充分有效的溝通,并且能夠及時解答學生的相關疑問和梳理學生的不滿之處,使得學生對處理的結果心服口服。此外,還可以有效糾正處理不當行為,避免程序的硬性執行所導致的高職學生管理中出現的治標不治本的情況。為了更加合理地制定處分決定,必須履行相應的聽證與取證程序,必須有高職學生和教師代表參加,并且就其相關情況進行討論,從而使得學生即使受到相應的處罰,也能感受到對其的充分尊重。
3.在進行學生管理時要注重教師的服務意識。“以人為本”是現代高職最為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在現代教育理念下,高職院校應該轉變成一種服務單位,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也將不再會是傳統意義上的教育和被教育的關系,學生應該占據教育的主體地位,教師應該樹立較強的服務意識。這就要求打破傳統意義上的學生與教師的依附關系,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強調教育本身就是一種服務。因而,在進行高職學生管理時要注重教師的服務意識,教師要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和服務質量;要為學生的個性化與全面發展做好服務工作,創造有利的情景與條件。
4.在進行學生管理時要注重學生自主精神的培養。“教育是一個最具價值,最有人性并最富有人文關懷的平臺,有助于個人成就自我。”這是著名的美國教授安德魯·阿伯特在芝加哥大學畢業典禮上的致辭。大學是一個人性格形成的最為關鍵的時期,高職階段是高職生進行自我抉擇與自我分辨的最為重要的時期。有效進行高職學生管理,一定要極為注重這個時間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并且要培養出學生的自主精神,這其中涵蓋了學生對于心理和生理的自我認識、自我感受和自我理解,而這將會成為學生最為寶貴的財富。因而,高職學生管理,必須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思考,從中體會、歸納做人做事的態度、觀念、方法,從而實現更好的自我管理,并且將思想道德轉化為穩定而自覺的行為,最終走向成功。
5.加強激勵手段在學生管理中的運用。激勵手段的運用也是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相融合的極為重要的一個方面。人的需求,不僅僅包括生理需求,還包括安全需求、社交需求等精神需求。高職學生的成長,本身也是一個發展的過程,因而這對于高職學生管理來說,必須要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來提高學生管理的整體目標。而這個激勵手段在高職學生管理中的運用也不是單方面的:對于高職學生來說,應該注意其學習與紀律形成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對于高職院校來說,要使學生管理的各項激勵活動有效開展、有制度可依循,為高職學生在校期間的良性發展提供激勵制度保障;對于高職教師來說,注重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對高職學生的服務,加強教師對學生的關心與照顧,從而使得高職學生能夠充分地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形成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習慣。
[參考文獻]
[1]向凱.高校學生管理中實施“人性化”管理理念探討[J].教育與職業,2012(36).
[2]趙玉玲.淺談高校學生管理的制度化與人性化[J].河北建筑科技學院學報,2006(9).
[3]孫志林.高校學生管理法制化與人性化的理性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7(4).
[4]潘錦全,張堅強,朱益飛.論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法治化與人性化的雙重價值取向[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