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兼職教師的“職業榜樣”功能對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學習專業技能態度、職業生涯規劃、就業及創新創業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示范和引領作用。由于兼職教師個人及學院管理等方面存在諸多不足,導致“職業榜樣”的利用率較低,因此提出改進教師選聘、完善教學評價及激勵機制、改革實驗實訓課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相關課程以及把握創新創業、工匠精神教育大潮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為促進“職業榜樣”作用的發揮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兼職教師 職業榜樣 功能 利用率
[作者簡介]賀靜偉(1962- ),男,浙江寧波人,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實驗師,研究方向為高職實踐教學與烹飪工藝教學。(浙江 紹興 312088)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7)04-0080-05
兼職教師作為高等職業教育與企業間的“天然紐帶”,在現代高職教育綜合改革、邁向內涵式發展過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兼職教師的質量與管理將直接影響到高職教育的品質。”一方面,高職教育快速發展,對專業教師的數量需求急劇增加。統計表明,截至2014年,浙江、上海、四川、黑龍江四省市的高職院校兼職教師數量占專業教師的比例已超過40%;另一方面,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現代學徒制以及創新創業教育等一系列職業教育改革新舉措的實施,將對兼職教師的需求推向新高。因此,探討兼職教師的潛能發揮成為當前高職教育研究領域的重要議題。
一、兼職教師“職業榜樣”的內涵及意義
1.兼職教師的內涵及意義。我國對于高職院校兼職教師的內涵曾有多種解釋,主要類別包括校內行政兼課教師、其他院校專任教師跨校兼課以及從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聘請的專家、學者和高級技術人員。而在《職業學校兼職教師管理辦法》文件中明確指出:“兼職教師是指受職業學校聘請,兼職擔任特定專業課或者實習指導課教學任務的專業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因此,本文中的“兼職教師”特指由行業企業聘請的專業技術人員。
從高職教育的發展現狀來看,聘請兼職教師具有以下幾方面特殊意義:第一,優化高職院校師資結構,彌補專職教師數量不足的問題;第二,融通行業最新前沿發展動態,促進新興專業知識技能流動,提升專業實踐課程教學效果;第三,作為企業與高職院校間的“溝通橋梁”,能夠增進校企合作進程,提升校企合作緊密度,進一步擴展高職院校的辦學及就業渠道,“兼職教師數量的增加,不僅能夠增加教學資源,更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就業率”;第四,傳授本行業的職業道德和企業文化,培養學生敬業樂群的職業道德觀念,為學生就業及創業奠定良好基礎;第五,給高職院校的青年教師搭建專業技術學習和交流平臺,解決青年教師“重”理論“輕”技能的專業技能培養。
2.“職業榜樣”的內涵及功能。高職院校以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以就業為導向,因此為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榜樣”,開展相應的榜樣教育對學生未來的就業及創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兼職教師作為在校學生與未來職業“首次接觸”的“引路人”,對學生的影響作用不僅僅局限于專業技能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兼職教師個人在企業中所扮演的“職業角色”以及所具備的“職業素養”對學生的“隱性”教育作用。因此,高職院校在運用企業兼職教師提升實踐教學水平的同時,還應注重開發兼職教師的“隱性”教育資源,以充分發揮兼職教師的教育潛能。
并非所有企業兼職教師都能夠擔當“職業榜樣”。要達到這一要求,與兼職教師個人在企業中所扮演的“角色”密不可分,需要滿足專業技能、職業地位以及職業道德三方面的較高要求。首先是職業技能。兼職教師須具備扎實的專業實踐技能及相應的專業理論知識。其次是職業地位。兼職教師在企業中擔任一線管理、專技職位,滿足“職業榜樣”的職業地位要求。最后是職業道德。兼職教師需要具備本專業行業中所要求的較高水平的職業道德,同時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將所具備的職業道德通過個人的教育行為融合并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以“潤物無聲”地達到“立德樹人”的教育目的,培養學生掌握本專業所需的職業素養。綜上所述,兼職教師“職業榜樣”功能可歸納為:(1)培育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2)激發學生專業技能學習動力;(3)幫助學生更好地規劃個人職業生涯;(4)提升學生的就業率,增加創新創業基礎;(5)融合校園文化建設,提升人才培養水平和質量。
二、兼職教師以及“職業榜樣”的研究現狀
1.兼職教師的研究現狀。其一,我國高職院校兼職教師研究現狀。(1)相關政策更迭。從2000年提出“積極從企事業單位聘請兼職教師,實行專兼結合,改善學校師資結構,適應專業變化的要求”,到2006年“要大量聘請行業企業的專業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逐步加大兼職教師的比例,逐步形成實踐技能課程主要由具有相應高技能水平的兼職教師講授的機制”,再到2014年“政府要支持學校按照有關規定自主聘請兼職教師。完善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到職業院校擔任專兼職教師的相關政策”的新規出臺,表明從2000年至今,高職院校的兼職教師發展歷程經歷了從“提倡建議”到“明確要求兼職教師的數量和比例”,最后達到“政府支持聘請兼職教師”的幾大階段,是兼職教師的重要作用不斷深化、被認同的表現,同時也是政策上層建筑不斷完善的表現。(2)學術界已有研究。我國高職教育發展的歷程雖僅有十多年,但對于“兼職教師”這一主題的研究成果已頗豐。從中國知網以“高職”“兼職教師”二詞為關鍵詞進行檢索,能發現2000年以前的相關研究數量較少。而從2000年起,我國高職教育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針對高職院校兼職教師的研究成果也自此呈現“井噴式”大規模增長狀態,直至2015年,總計約達9.6萬篇。①
當前的兼職教師隊伍外部環境存在著聘任不規范、培訓與考核不足、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等問題,同時內部也存在著價值認同難、身份協調難以及能力素質匹配難等難題。為此提出了要完善相關財政政策、健全校內兼職教師管理機制、嚴格過程管理、建立教學質量評價及激勵機制、開展教學崗前培訓制度以及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等措施。
從已有的研究來看,研究者主要關注以下兩方面內容:一是當前兼職教師隊伍存在的問題,包括兼職教師個人的不足及已有政策、學院管理及激勵機制等。二是針對已有問題提出提升兼職教師職業滿意度和教育教學水平的各項措施和策略。研究的范圍及深度已達到較高水平,但對于兼職教師的“職業榜樣”作用而言,已有研究較少,關注度還稍顯不足。
其二,國外高職院校兼職教師研究現狀。美國的高等職業教育主要集中于社區學院。ROUECHE曾指出,“兼職教師是‘沉睡的巨人’(sleeping giants)。他們的驚人數量以及對整個大學教學的影響力都不能也不應該被忽視”。在一項社區學院兼職教師與專職教師的比較研究中顯示:截至2009年,兼職教師中僅有3%獲得長期任期,而全職教師中86%擁有長期或終身任期。在職業教育十分發達的德國,兼職教師是高等職業教育教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約占整體教師數量的60%,甚至在部分職業學院中承擔了近80%的課時數,其中除少部分來自大學外,絕大多數為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從美、德兩國來看,對兼職教師的關注點主要在于專兼職教師間的比較,從數量、能力、教授課程等方面入手強調了兼職教師對于職業教育的重要地位。同時,也指出了管理方面的不足導致兼職教師應有的作用尚未充分發揮。
2.“職業榜樣”的研究現狀。關于“職業榜樣”的研究多集中于“榜樣教育”領域。“榜樣教育”是教育者通過榜樣這一價值載體,激勵和引導學習者自我內化榜樣的精神品質,從而形成自我道德和創新行為方式的一種教育活動。我國的榜樣教育源于古代的儒家思想,如孔子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等精神是樸素榜樣教育的表現。而當代的榜樣教育研究多從思想政治領域入手,探討道德榜樣教育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個人品德建設方面的作用。馬斯洛、羅杰斯所倡導的“非指導性”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等思想為良好師生關系奠定了基礎,指明了教育的目標是為了學習榜樣對象所具有的品質。班杜拉(A.Bandura)提出社會學習理論,認為“人的一切社會行為都是在社會環境影響下,通過對示范行為的觀察和模仿而得以形成、提高或加以改變的”。
以上研究成果表明,國內的榜樣教育大多將著眼點落在思想政治層面,以大學生品德德育課程等為載體,強調學習道德榜樣的高尚品德,而專門提倡高職院校學生學習“職業榜樣”的研究并不多。國外的“榜樣學習”相關理論成果為“職業榜樣”的樹立和學習提供了較完備的理論基礎,因此開展企業兼職教師對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榜樣”作用研究是有必要的。
三、兼職教師職業榜樣功能發揮中的問題及成因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兼職教師的“職業榜樣”作用發揮還存在著諸多不足,導致兼職教師的作用發揮大多停留在專業實踐教學層面,其“職業榜樣”的功能或被壓抑、或被忽視,以至于難以得到有效運用。
1.兼職教師自身條件限制。兼職教師“顯性”的專業教學能力以及“隱性”的“職業榜樣”功能難以充分發揮,最為重要的原因是兼職教師自身的“軟硬件”條件有限。從當前兼職教師聘用過程來看,招聘途徑還停留于傳統的自投簡歷、熟人介紹等方式,招聘途徑較為單一、落伍。而企業因維護自身利益、知識保密等原因,也不愿讓企業內高水平的技術人員到高職院校中從事教學工作。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聘請的兼職教師個人的專業能力、職業角色、職業素質等方面的要求難以達到“前沿的、先進的、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兼職教師人才標準。如83頁表所示,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以下簡稱我院)也同樣存在著符合要求的兼職教師數量和比例偏低的尷尬問題。從2014年至2015年,企業兼職教師的數量雖然總體增長,但具備中級及以上專技職務和高級職業資格的人數和比例卻仍偏低,兼職教師應有的“職業榜樣”功能也難以達到應有的要求。
2.囿于教學工作,職業個性難以發揮。以我院為例,2015年校內實踐技能課程教學工作由兼職教師承擔了其中的96.6%。兼職教師在實踐技能課程的教學上擔負著重要角色,這同時也是高職院校聘請企業兼職教師的最主要目的。實踐技能教學工作任務占據了兼職教師在校內的絕大部分時間,而又因其“主業”所限,兼職上課成為“走穴”形式,因此兼職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后已無剩余精力用于學生的“職業角色”和“職業素養”的培育。
3.兼職教師責任心不強、歸屬感不足。一方面,兼職教師因身份歸屬為企業員工,在高職院校兼課僅為“副業”,而高職院校對兼職教師的管理也大多僅停留于教學層面。另一方面,由于兼職教師大都是企業中的骨干或精英,平時的工作都比較繁忙,所以對學校或系(部)組織的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培訓、教研活動、專業建設、科研項目等活動參加較少,導致兼職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角色并未真正深入學生內心;同時,兼職教師也未形成對高職院校真正的歸屬感。再者,當前對兼職教師的激勵措施尚未完善,兼職教師承擔著重要的實踐技能課程教學工作,卻因自身角色原因,未得到與付出相對等的酬勞,僅依靠40~80元/時的課時費用維持兼職活動,這一標準與英美等國360元/時的課時費用以及課后輔導費用補貼等難以比擬。因此,以薪酬激勵兼職教師“職業榜樣”功能的主動發揮難度較大。
4.高職院校重視程度不夠。對高職院校而言,培養學生專業實踐技能成為日常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著力點,也是評價高職院校教學質量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據之一,而對于開展“職業榜樣教育”、挖掘“職業榜樣”教育資源的工作缺乏應有的重視,由此也導致兼職教師的“職業榜樣”功能未得到有效的利用和開發。
四、提升“職業榜樣”利用率的建議
要促進兼職教師“職業榜樣”功能的發揮,最根本的落腳點還是在于改進兼職師資隊伍的校內生態環境,改善其工作生存空間。依據當前高職院校兼職教師工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及當前高職教育發展的現狀和政策背景條件,對提升兼職教師“職業榜樣”功能發揮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改進兼職教師選聘工作,嚴把兼職教師“入口關”。《職業學校兼職教師管理辦法》規定,職業院校聘請的兼職教師應當具備“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職務)或高級工以上等級職業資格(職務)”,而從我院的情況來看,達到這一要求的兼職教師比例不足50%。因此,應當嚴把兼職教師的“入口關”,從源頭上加以改進,提升兼職教師的整體水平。改進選聘流程,轉變以往的被動模式,積極與區域內專業對口企業聯系,主動“求才”,落實雙方合作項目,推進產學研進程,以獲得企業在師資、實驗實訓、基地職場文化建設等方面的支持。尤其要注重挖掘學院企業合作名單中的潛在兼職教師資源,使校企合作進程進一步深化。
2.改進教學評價以及激勵機制,增強兼職教師的歸屬感和責任感。“職業榜樣”作用的發揮,與兼職教師個人的責任感和主動性有強烈的內在聯系。因此,高職院校的管理改革,需著力增加兼職教師的歸屬感和責任感。首先,改進已有的教學評價機制,增加形成性評價,關注教師教學過程,提升兼職教師的職業成就感;其次,完善已有的激勵機制,除了適當提高基本課時費用外,還應當允許并鼓勵兼職教師參與到學院的其他事務中,如項目課題研究、課程改革研討、專業建設、教研活動等工作,增強兼職教師的歸屬感和主動性;最后,為專兼職教師搭建交流互助的平臺,增進教師間的交流與合作。另外,可針對兼職教師專門開展一些學期、學年末的評獎活動,如“優秀企業教師獎”“最受歡迎兼職教師”評選等活動,以達到增強兼職教師“主人翁”意識以及歸屬感的目的。
3.結合創新創業、工匠精神教育大潮,激發兼職教師榜樣活力。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及工匠精神教育的背景下,兼職教師的作用同樣不可忽視。《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要求高職院校要聘請知名創業家、企業家等行業優秀人才擔任創新創業導師。因此,建立“創業學院”、創設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實施各類創新創業實踐人才培養計劃及創新創業大賽、重振工匠精神等諸多改革活動,都離不開兼職教師的參與。要在加強兼職教師的專業課教學質量的同時,通過各類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活動凸顯兼職教師的“職業榜樣”地位,使其在受眾學生群體中起到應有的榜樣作用,進而促進學生的就業和創業。
4.以“教育性教學原則”改革實驗實訓課程。兼職教師是教授實驗實訓課程的“主力軍”,將“職業榜樣”教育融入專業實踐課程中是促進兼職教師“職業榜樣”功能發揮的另一主要途徑。具體做法是:高職院校聯合相關實踐課程的兼職教師,共同開展課程改革活動;注重發揮教育性教學原則,“喻榜樣教育于實驗實訓課程”,注重“職業榜樣”的言傳身教;同時,進一步放寬兼職教師的教學自由度,鼓勵兼職教師多種形式地開展“職業榜樣”教育活動。
5.激發學生主動性,開展榜樣教育課程。推動兼職教師“職業榜樣”作用的發揮,除了從兼職教師入手外,還應當激發學生的“模仿意識”和“榜樣意識”。通過改進“職業生涯規劃”等思想政治教育相關課程內容,增加“職業榜樣”環節。通過課堂教學的方式激發學生樹立個人“職業榜樣”的主動意識,并引導學生從兼職教師中尋求適合個人的“職業榜樣”,進而優化個人的職業生涯發展進程。
五、結語
兼職教師的存在不僅僅是高職院校彌補師資不足的臨時決策,更是當前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潮流下的必然趨勢。在優化兼職教師資源時,不能將眼光僅落在其具有的高技能上,更應對其進行整體評估,挖掘隱藏在高技能“光環”下的職業素質和職業地位等隱性教育資源,并通過多渠道、多手段改進“職業榜樣”功能發揮的內外生態環境,為學生的專業成長和就業創業發揮應有的作用。
[注釋]
①檢索日期為2016-04-20.
[參考文獻]
[1]何興國,楊林生.高職院校校外兼職教師隊伍建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對T學院的個案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1).
[2]唐冬生,羅敏杰.對高職院校兼職教師隊伍建設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9(11).
[3]武俊梅.高職院校兼職教師隊伍建設的現實窘境與解決路徑[J].職業技術教育,2013(11).
[4]溫正胞.學術職業視野中的高職院校兼職教師[J].教育發展研究,2011(9).
[5]袁文斌,劉普.榜樣教育的理論依據與心理機制[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1).
[6]張偉萍.高職院校兼職教師勝任素質模型建構[J].教育發展研究,2014(11).
[7]章志光.社會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4).
[8]Jacoby,Daniel.Effects of Part-Time Faculty Employment on Community College Graduation Rates[J].The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200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