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企合作是提升職業教育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文章首先闡述了校企合作的含義。然后分析了校企合作環境下職業教育實踐教學的現狀:實踐教學內容陳舊,缺乏對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和研究;實踐教學管理體制不健全,校企合作關系不夠穩固;實踐教學“雙師型”師資匱乏,教學效率低;實踐教學過程管理措施不完善,教學效果差。最后論述了校企合作環境下職業教育實踐教學運行機制的構建:職業教育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職業教育實踐教學組織管理機制的構建,職業教育實踐教學動力機制的構建,職業教育實踐教學師資培養機制的構建,職業教育實踐教學監控評價機制的構建,職業教育實踐教學信息反饋機制的構建。
[關鍵詞]校企合作 職業教育 實踐教學 運行機制
[作者簡介]韋弢勇(1965- ),男,廣西靈山人,柳州市職業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碩士。(廣西 柳州 545005)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7)18-0096-04
實踐是知識的來源,能力與素質的養成與實踐密切相關。實踐教育一直是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職業教育過程中,實踐教學不僅擔負著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任務,還擔負著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任務。隨著職業教育的不斷發展,職業教育領域對實踐教學的認識進一步加深,探索有效的實踐教學運行機制成為職業教育的重要課題。校企合作教學模式的出現與應用,給職業教育實踐教學提供了新路徑。校企合作實踐教學以其充滿活力的運行機制,為職業教育實踐教學改革、建設與發展提供了必要支持。但從當前校企合作環境下的職業教育實踐教學來看,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何構建職業教育實踐教學有效運行機制是校企合作環境下職業教育實踐教學的重要課題。
一、校企合作的含義
校企合作,顧名思義,是學校與企業建立的一種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教學模式是一種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運行機制,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既有學校參與,也有企業參與,由企業與學校共同研究制訂科學的教學計劃。校企合作,其根本目的在于通過學校與企業的合作,促進學校教育管理理念的實現與企業發展目標的實現,培養大量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校企合作是一種注重培養質量,注重在校學習與企業實踐,注重學校與企業資源、信息共享的“雙贏”模式。通過校企合作這一模式,教育界和企業界聯合培養人才,改變以課堂為中心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從單純的學校教育向學校教育與企業實踐相結合轉變。
校企合作是對傳統教育模式的改革與創新,是時代發展的需求。推動校企合作不僅是職業學校與企業的責任,也是政府與行業協會的責任。完善與發展以政府為主導、職業學校和企業為主體的校企合作,是當前我國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內在要求,符合現代職業教育發展規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實行政府推動、行業協會協調、企業與職業學校共同參與的多元化校企合作機制,遵循自愿協商、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過程共管、責任共擔的原則,堅持將市場需求與勞動就業作為重要導向,促進教學、科研、生產相結合。校企合作運行機制是學校與企業合作發展的內在機制,不僅包括實踐教學體系、組織管理機制,還包括師資培養機制、監控評價機制和信息反饋機制等。有效的校企合作運行機制能夠促進校企雙方在合作教學過程中不斷地自我調節,為校企合作協調、有序和高效運行提供保障。
二、校企合作環境下職業教育實踐教學的現狀
1.實踐教學內容陳舊,缺乏對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和研究。在當前校企合作環境下,我國部分職業學校還未建立著重職業能力培養的職業教育課程標準。實踐教學內容陳舊,不僅未圍繞職業能力培養這一核心,而且未根據職業需求規范設定崗位及崗位群,導致學生理論與實踐脫節,不能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動手能力差。另外,還有部分職業學校實踐教學不重視學生校內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沒有加強與行業企業的交流,沒有與行業企業共同開發緊密結合生產實際的實訓教材,導致實踐教學難以系統化、層次化。
2.實踐教學管理體制不健全,校企合作關系不夠穩固。首先,多數職業學校尚未建立正規的校企合作管理機構。有些職業學校雖然設立了校企合作辦公室和成立了董事會、理事會,但在辦公經費方面投入較少或完全無投入;有些職業學校雖然建立了校企合作管理機構,但各部門管理人員結構不合理、分工和職責不夠明確、工作水平低,導致校企合作管理機構流于形式。其次,大部分企業與職業學校的合作僅僅停留在表面,沒有進行實際意義上的深度合作,忽視互利共贏與多功能合作,導致校企合作關系不夠穩固。此外,雖然不少學校建立了校內實訓基地,但較少建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學生無法獲得真實的職業體驗。而校外實訓基地往往與學校距離較遠,學生缺乏足夠時間參與實習鍛煉。
3.實踐教學“雙師型”師資匱乏,教學效率低。當前,職業學校沒有充分認識到“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必要性,不重視“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大部分職業學校教師缺少行業一線的工作經驗,實際操作能力較差,實踐經驗缺乏。
4.實踐教學過程管理措施不完善,教學效果差。對實踐教學過程進行監督,對實踐教學效果進行評價,也是完善職業教育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學生的頂崗實習是在完成校內理論課程教學后,到企業進行的崗位實踐教學。由于集中頂崗實習所涉及的學生和崗位數量較多,而且校企雙方需要在組織和管理等諸多方面進行協調,所以其質量控制的難度不言而喻。學生頂崗實習期間是實習單位的準員工(或稱實習員工),應接受實習單位和學校的共同管理,其中企業應為管理主體,但實際上許多企業對學生的管理不夠積極,沒有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約束機制,導致頂崗實習流于形式。同時,由于職業學校師資力量比較薄弱,往往較難抽出教師跟蹤管理與考核學生的實習情況,加之很多職業學校還未制訂科學的實踐教學管理與考核辦法,導致學生在實習過程中脫離學校管理,影響了職業教育實踐教學效果。
三、校企合作環境下職業教育實踐教學運行機制的構建
目前職業學校校企合作模式還不成熟,校企合作運行機制還需要不斷完善。
1.職業教育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實踐教學體系是由實踐教學活動中的各要素構成的有機聯系整體,具體包含目標體系、內容體系、管理體系等要素。職業教育要想實現對實踐教學水平的提升,就必須對實踐教學體系進行創新,構建具有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特點的實踐教學體系,這是緩解學生與企業的就業矛盾,滿足企業對人才需求的根本途徑。在校企合作環境下,職業教育實踐教學體系應包含三方面內容:其一為實踐教學目標體系。實踐教學目標體系是職業教育實踐教學體系的核心。實踐教學目標體系的構建應針對市場需求進行定位、圍繞實踐教學條件進行定位、立足能力培養進行定位。實踐教學目標體系應包含實踐能力與職業素質、創新能力與資格證書等目標。其二為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實踐教學內容體系的構建應以實踐教學目標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特點為依據,圍繞綜合職業能力培養這一中心。其三為實踐教學管理體系。實踐教學管理體系主要包括實踐教學組織管理、運行管理和制度管理等內容。具體來說,實踐教學管理體系的構建,除涉及校內外實踐基地設備管理,還涉及校內外實踐基地學生、教師管理,以及校內外實踐教學中實訓教學環節管理。
2.職業教育實踐教學組織管理機制的構建。職業學校應對全校共用實訓基地實施統一管理,其他二級學院或系部的實訓基地則由對應的二級學院或系部進行管理。職業學校應加強校企合作,建立校級校企合作組織機構,嚴格落實校級校企合作組織機構的各項管理職能。同時,要再造學校的實踐教學管理流程。校企合作教育培養人才的教學過程具有職業性、開放性和實踐性的特點,這就要求職業學校的教學管理體制必須向開放式轉變,管理組織也必須由單一控制向綜合支持轉變。校企合作教育教學組織管理應整合職業學校學校層面的管理,強化二級學院(或系部)的主體作用。在學校層面設立教務處及校企合作或產學研結合辦公室兩個教學管理職能部門,宏觀調控學校層面的實踐教學建設和規劃,避免各二級學院或系部實踐教學的重復設置。各二級學院或系部建立實訓教學管理中心,負責二級學院或系部各專業相應校內外實踐基地的管理與建設,具體實施各個實際教學環節。
3.職業教育實踐教學動力機制的構建。首先,校企合作環境下職業教育開展實踐教學過程中,必須將服務學生作為中心,圍繞學生主體需求開展工作。培養適合社會需要的人才,促進學生就業能力提升,是職業教育實踐教學的重要目標。職業學校可建立獎勵制度,對于實踐能力較強的學生,優先向用人單位推薦其就業。其次,職業學校創建學生、學校與企業“三方多贏”機制。通過有效實踐教學,學生能夠實現就業;學校可為企業輸入所需技能人才;學校自身也能完成促進學生就業、為社會培養合理人才的教育目標。通過校企合作,學校能更了解企業對人才的要求,從而不斷促進教學改革;企業則可以優先獲得最佳的人力資源,為各關鍵崗位做好人才儲備。
4.職業教育實踐教學師資培養機制的構建。實踐教學模式下的教師在工作中往往需要往返于學校與企業兩地,在時間與精力方面的付出大幅度增加;與此同時,從企業引進的兼職教師不僅需要完成正常的工作,還需要完成指導學生的任務。因此,針對教師的付出,職業學校應創建正向激勵機制給予教師相應的獎勵,以調動實踐教學教師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對于專職教師,職業學??芍鸩浇⒔處煾偁幧险n制度,同時允許學生自主選課,以激勵他們不斷改進實踐教學水平與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對于企業兼職教師,在選聘過程中可設立具有激勵性質的選聘條件,鼓勵他們參與職業教育實踐教學計劃制訂與教學管理等環節。同時,職業學校應積極開展培訓,嚴格落實教師到企業實踐的制度,以提升職業教育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
5.職業教育實踐教學監控評價機制的構建。與普通教育教學管理相比,職業教育主要表現出兩大不同特點,即在教學監控方面具有動態性和在評價機制方面具有多元性。而相對一般理論教學來說,職業教育實踐教學又表現出分散性和流動性,即學生實習通常并不局限于同一時間或同一地方亦或同一教師。在校企合作環境下,需制定聽課制度、督導制度、教學檢查制度和學生評價制度。在教學質量監控的過程中,需將師生“出勤率”和學生技能考核通過率等作為重要指標。對教師與學生的考核評價也應多元化:在教師評價方面,應充分考慮教師在管理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以及教師的額外付出等;在學生評價方面,應采用口試、書面考試、現場操作等方法,著重檢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6.職業教育實踐教學信息反饋機制的構建。構建職業教育實踐教學信息反饋機制,調查內容主要為實踐教學大綱的實施,師資配備,實踐教學質量,實踐教學內容、手段及考核內容、方式,學生頂崗實習參加率,學生實習優秀率等。職業教育實踐教學信息收集與反饋機構可由職業教育校級校企合作組織機構、職業教育二級學院或系部實踐教學管理中心,以及職業教育校外實訓基地等組成。促進學生就業能力提升是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實踐教學的主要目的。可基于往屆畢業生反饋信息,對現有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與教學方案等進行修正;也可基于往屆畢業生的專業對口率、企業滿意度、職位晉升率以及平均工資水平等多項信息,對畢業生就業質量進行判定。而要做到這一點,不僅需要建立多渠道的溝通方式,還需要借助信息技術手段。例如,建立資源庫信息系統,通過基礎數據分析和大規模定期調查,了解社會對人才培養質量的反饋意見,找出學校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反饋給院校研究部門和教學管理運行部門,為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和教育教學改革提供第一手資料。
校企合作是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職業教育必須要正視企業發展對人才需求的變化,通過校企合作來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提高職業教育實踐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易新河,益民,陳智勇.我國校企合作研究二十年綜述[J].高教論壇,2014(2).
[2]陳曙紅.我國高職學院與美國社區學院教學運行機制的差異[J].教育與職業,2013(20).
[3]黃懷瑞.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現代企業教育,2015(2).
[4]程培堽,顧金峰.校企合作模式下學生頂崗實習的學習結果評價——基于蘇州部分高職院校的抽樣調查[J].教育學術月刊,2013(6).
[5]姚興平,魏明銳.基于高素質技能人才培養的民辦高職院校教學運行機制創新與實踐——以安徽涉外經濟職業學院為例[J].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4(4).
[6]劉文君.基于工匠精神的校企協同實踐教學運行機制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6(18).
[7]葉宏.校企合作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運行機制研究——以湖南外貿職業學院酒店管理專業為例[J].金田,2015(7).
[8]王寶剛,王新年,劉曉明.高職區域化校企集團辦學有效教學運行機制的構建[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
[9]馬振峰.以“四結合”為載體的實踐教學運行機制的構建[J].現代職業教育,2016(1).
[10]吳海江,陳志剛,袁文華,等.機械類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基地運行機制研究與實踐[J].時代農機,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