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個挑動每個人神經乃至影響整個社會民生的話題,而教學則是一個永遠說不盡道不完的生成性話題,時代向前發展,課堂教學似乎始終跟不上時代對質量追求的步伐。而稍有思想、善思考的人都會對教學現狀產生或多或少的看法。有的盡管囿于小范圍針砭教學,但言之鑿鑿不乏一針見血;有的訴諸文字,落筆洋洋灑灑就成為一篇邏輯嚴密、擲地有聲的聲討現行教學的檄文;有的不斷地借微信博客而想使自己的課堂聲名遠播,以求滿堂喝彩。
我們的課堂教學的確有問題,我們的教學亟待變革,這已成為許多人的共識。而每次變革總是有一批敢為天下先的人,吶喊著,嘗試著,激情澎湃,期望一改教學往昔的容顏,甚至奢望教學從此脫胎換骨,卻往往忽略了教學的根本大法:尊重學生的成長規律。
尊重學生是本土教學應該守護的理念。中國的傳統課堂教學,積淀了許多優秀的經驗,自然也沉浮著一些糟粕。我們本應取其精華、剔其糟粕,偏偏有些知識精英,偏愛國外的教學理論,利用自己理論權威的身份,積極推行國外所謂先進的教學理念,把我們的課堂變成了國外理論的試驗田,希望借助國外的一攬子方案解決當下中國本土存在的教學問題。殊不知外國理論無論如何先進,必須適應當地的環境,尊重學生的學習規律,才能收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碩果。
課堂教學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工作。我們的教學需要用自己的雙腳踏出一條新路,而不是機械地實現所謂的“專家愿景”。個別掌握著“理論”話語權的專家學者,只是站在高高的云端俯瞰教學,間或進入學校,蜻蜓點水般聽幾次課,就以為洞悉中國課堂教學的癥結所在了。于是憑著自己的滿腹經綸,提出了許多“我以為”式的課堂主張,卻忘了自己只是“偶在河邊走”,怎知“中流之水急”?所謂的先進理念,最終連圈圈漣漪都難以激起。這些人把課堂教學搞壞了、搞砸了!一線教師期待的真專家應該既能課堂示范,又有經驗熏陶;不光埋頭走路,還會抬頭望天……
世上沒有一件事是一蹴而就的,教學藝術每每是幾十年磨一劍。課堂變革需要時間,需要過程的磨合。許多懷揣教學夢想的人,看到了教學的癥結,毅然決然跳出專家的窠臼,創立自己的課堂,以實現自己的教學夢想,每每又急功近利而淺嘗輒止。其實,課堂教學是一項慢工出細活的藝術。蘇霍姆林斯基、陶行知、李吉林等,都是典型的實踐練就的課堂教學專家!他們的課堂教學藝術多是在長期磨礪中生成的,任何浮躁、功利都不可能迎來藝術的春天。
面對教學,我們并不缺少發現問題的眼睛,而是缺少解決問題的耐心。教學,無論是批判還是建設,都需要耐著性子做。
(作者為江蘇省中學語文特級教師,現任教于蘇州市相城區太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