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興趣;教育等待;班主任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15-0079-02
每當談起我帶過的2011屆的11班,熟悉的人都會提到11班拍的系列微電影。這些微電影從最開始的隨心所欲、想哪拍哪,到后來有編劇、有劇本、有導演、有場記、有后期特效制作,兩年下來這個系列的微電影已經成為11班的一個標志,不少教師和家長都在驚嘆:怎么想得起來?怎么能拍得出來?其實這樣的“成就”只是源于一些美麗的“偶然”而已。
11班的學生剛進校時,班里的一幫電影愛好者就經常一起談論電影,其中一位積極的學生小史曾經私下里和我提議,希望能利用自習課來放電影。對于小史的這個建議,我并沒有斷然拒絕,表示可以考慮一下。就是我的這個不拒絕傳遞給學生一些信息。一次,我外出學習一天,等我下午回到班級,班長告訴我:有位同學在中午午休時間放電影給大家看,被學工處主任發現了,主任問了半天,班上也沒有人承認。我立馬想到這個“肇事者”是誰了。我找到小史,他當時就向我承認了錯誤,但還是希望我能考慮他的建議。看到學生如此執著,我陷入了思考,我問自己:學生的這個愛好健康嗎?讓他們看電影真的就會有不好的影響嗎?第二天,我找到小史,交給他一個工作,為大家挑選合適的電影,并交給我審核,審核通過的電影將在每周五下午兩節連上的自習課上給大家放映。宣布完這項工作,我發現小史的眼睛里光芒四射,班里的學生們也很雀躍。小史盡心盡責地為大家挑選精彩的電影,而且他還會發動全班的力量,收集同學們的意見,進行“海選”“投票”,每周五的“電影課”成了學生最期待的課。學生們從勵志片看到科幻片,從一個系列看到另一個系列,整整看了一年。升入初二后,自習課被輔導課代替,我們的“電影課”才不得不宣告結束。“一起看電影”成了11班最好的風景,學生們在電影中心無旁騖地學習和成長,我發現,一部好的電影勝過了千言萬語的說教。
拍電影的契機來自初二的一次班會課,那次班會課我要求學生們帶著電子設備到校園里去拍攝春景。那時候的班上不乏一些“作業狂人”,他們總是抓緊一切時間趕作業,這些“作業狂人”自然不會放過一節自由的班會課,于是變著法兒在我眼皮底下把作業偷偷攜帶在身上,拿到外邊去寫。他們的行為被有心的小姜用電子設備拍了下來,并將這些鏡頭制作成了微電影:鏡頭里這幫“作業狂人”們頗為得意地向大家展示了如何將作業在教師的眼皮底下攜帶出教室,并演示了各種藏作業的方法。制作好的微電影起初只是在班上展示,在學生一次偷偷展示的時候,被我無意之中看到了,學生們很忐忑,可是我沒有批評他們,也沒有批評那些“作業狂人”,因為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自我教育的資源。而且我發現,學生們自己制作的微電影非常有趣,我鼓勵他們,既然有興趣,為什么不干脆做到最后呢?于是,學生們拍攝微電影的事業正式啟動了,他們自己進行了分工:編劇、場務、道具、導演,他們利用寒暑假的時間,集中進行劇本創作、電影拍攝以及后期特效制作。有喜愛軟陶制作的女生為他們制作了專門的LOGO,而擅長電腦設計的學生又把LOGO制作成了電腦版本,就這樣他們精益求精地一直拍著,甚至到初三也沒有放棄。我想如果不是出于興趣,如果不是真心喜歡,他們應該也不會如此長時間地堅持下來。現在,學生們已然畢業,有人升學了,有人出國了,但是,微電影的拍攝卻一直沒有停止,學生們時常會把自己的劇本或拍攝的新視頻分享給我……我時常和我的同事們開玩笑說:“也許以后我的學生中可能會出現導演、編劇、演員、后期特效人員……”
我很慶幸當初沒有斷然拒絕學生們的請求,很慶幸在初一給他們設置了“電影課”,也很慶幸在他們第一部粗糙的小電影成型時給予了肯定,為學生們的這一點點小愛好、小興趣,提供了那么一點點的空間。也許我沒有給予他們更多的幫助,但是我用肯定的態度支持了他們的創作。我欣賞學生一切有創造性的美麗火花,因為,我并不知道這些美麗的火花將來會不會成為燎原大火,我也不知道他們現在的點滴積累,會不會在將來取得非凡的成就,作為班主任,我能夠做到的就是保護這些理想的萌芽,讓他們有時間、有空間去成長。也許這樣的小“偶然”將來會成就某一個或者是某一批學生,還有什么能夠比這個更讓一個班主任有成就感的呢?有人說,教師是園丁,可我認為,教師和園丁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們雖種下種子,卻不知種子種下后會開出什么樣的花、結出什么樣的果。但是,教育的美妙往往就是這樣:用心耕耘,靜待花開。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樹人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