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遇見師生
我鐘愛自己的事業,熱愛自己的學生和老師們。因為有了這種愛,我便擁有了世界上最珍貴的財富——老師們真誠的感情,擁有了世界上最可愛的禮物——孩子們純真的心靈。責任感和使命感驅使著我,讓育人綻放出奪目的光彩。
在南京市雨花臺中學12年、南京市板橋中學3年多的工作中,雖然擔任校長職務后工作非常繁忙,但我堅持擔任一線教學工作,并帶過多屆高三畢業班。課堂上,我盡量關注那些“弱勢”孩子,順應他們的內在需求,因勢利導,采用他們喜歡的方式來組織教學。課余,我經常為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找他們個別談心,激勵他們,努力培養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既然作為教師,我要盡力用自己的光亮去照亮每一位學生前進的方向。
記得有一次,在高三畢業班上課時,我看到一位一向發言很積極的同學總是低著頭,注意力很不集中。下課后,我先找班主任了解情況,知道這個學生最近父母鬧矛盾,這對其情緒影響很大。于是我在下班后進行了家訪,讓他的父母知道:孩子正處于關鍵時期,家庭的和諧與穩定直接關系到孩子的學習情緒,孩子平時優秀,如果在最后關頭無心學習而導致在高考最后一搏中落敗,那就太遺憾了。我找到一個合適的機會,特地把那個孩子叫到了辦公室,要他放下包袱,輕裝上陣,直面高考。也許是家庭氛圍的轉變,也許是我的話讓孩子明白了人生的道理,孩子調整了狀態,在高考中表現出色,考上了心中一直夢想的大學。在教師節這一天,他特地為我寄來一張賀卡,上面寫著:您與我娓娓談心的場面,是我高中記憶中最美的一道風景!2007年,我被選為“雨花臺中學最受學生喜歡的老師”。我想,這是孩子們給我的最珍貴的禮物。
對于學生,我給予最大的耐心和愛心;對于老師們,我也給予最大的關心與理解。學校教師誰家有什么困難,只要我知道,一定竭盡所能幫忙;誰結婚了,我親自送去祝福;誰生病或家里出事了,我第一個送去問候;誰犯錯了,我微笑著指正并幫助其改正;誰教書上遇到問題,我盡全力解決……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我希望自己能以深厚的德澤育人利物,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學識培育學子成才。
遇見自己
人品、師品、學品、課品的統一,是事業成功的基石。我在促進學生生命發展的同時,也在努力實現自我生命的成長。
優秀教師的成才之路都是用書籍鋪筑起來的。在做教師的時候,我堅持讀書。沒有整塊的時間,我就充分利用細碎的時間。無論走到哪里,我隨身攜帶的包里總會放著幾本教育書刊,隨時翻閱。有了感想,就隨手寫在書刊上、手邊的筆記本上。我進行了大量的文獻檢索,采用多種形式進行相關理論的學習。一門具體學科的學術研究,需要研究者能夠跳出來,最好的學術目光,是內里與門外結合的“雙重目光”。我在大量閱讀專業書籍的同時,還廣泛涉獵了文學、哲學、教育、科學等方面的著作。正是這些閱讀,開闊了我的視野,影響了我的學術思維,使我能夠從哲學、文化的角度,來對物理學科進行宏觀的思考。同時,也使我對物理教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與反思。如何訓練學生思維,提升學生思維品質?如何發現有價值的“問題”,打造優質課堂?如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并使學生逐步形成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讀書讓我覺得自己似乎長了另一只眼睛,能夠變換視角,“另眼”看教育。
擔任校長直至如今擔任區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副局長、紀工委書記后,我的工作更加繁忙,但我總要想辦法擠出時間來進行閱讀、思考與寫作。每當夜深人靜,嘈雜散盡的時候,我喜歡為自己泡上一杯茶,裊裊水氳伴著幽幽茶香在屋子里彌漫開來,捧一本好書,悠閑地品味著,與古今智者、賢人對話,任精神思緒任意漫游,那感覺真是好極了。
教學智慧來自于理論學習,來自于教學實踐,更來自于自身對生活、教材、學生和教學實踐等諸多因素的深度思考。我在閱讀的同時關注課改,走進生活;研究教材,推敲細節;創新實驗,優化課堂;剖析盲點,尋找規律……日積月累、堅持不懈,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教學主張,贏得了學生的喜愛,實現了教學科學性和藝術性的有效結合,以教學智慧實現智慧教學。
人生的全部意義和本質在于成長,而讀書、研究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
遇見團隊
一人行快,眾人行遠。作為團隊領導,我要讓自己長成一棵大樹,更要讓區域內的教師茁壯成長。
我一直堅信,教育是一群人才能做成的事業,只有注重隊伍建設,提高教師專業水準,打造教育軟實力,才能實現區域教育、教學的跨越發展。
2014年1月,我服從組織安排走上區教育局副局長崗位,2016年1月我兼任區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紀工委書記。三年來,我以管理問題和教育需求為導向;以調查研究、瞄準弱項、制定計劃、搭建平臺、跟蹤推進、全面優化為工作思路;以“教科信訓一體化”發展為主線;以“三航工程”為載體;以全面提升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為總體目標,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和創新工作。
我和團隊進行了調查研究,通過數據統計、情況分析等多種研究方式,全面了解了全區各個學校、各個學科教師隊伍專業發展的基本情況和省、市名優教師的數量、結構、分布、發展等實際狀況。針對我區省市名師數量較少;名優教師分布不均,骨干教師后備不足的情況,我們出臺了《雨花臺區教師隊伍建設與發展五年規劃》《雨花臺區名特優教師獎勵考核辦法》,啟動實施了教師隊伍培養“三項工程”。2014年,我區成立了13個名師工作室和項目工作室;2015年,啟動了與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合作項目——骨干教師“根基培訓”;2016年,啟動了雨花臺區“骨干教師專業發展協同推進”工作項目,構建“個人、校級、區級”三級教師隊伍協同發展網絡,建立了完備的省市區級骨干教師的梯隊和專業發展檔案。通過實施“區域幫扶、一校一策、一人一案”策略,全面提升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
三年來,我不僅關注骨干教師的培養,為骨干教師的成長搭建平臺,提供保障,更著力研究職初教師的專業發展。針對當前培訓理念相對落后性,培訓內容缺乏整體性,培訓管理缺乏科學性,培訓缺乏實效性的現狀,基于“草根教育理論”“主體性教育理論”和“田野研究理念”,我把喚醒教師自主發展動力,促發內在主觀能動作為教師培訓的第一目標。經過近四年的實踐與研究,為區域職初教師量身打造了《雨花臺區職初教師“卷入式”啟航工程的創新實踐》實施方案,形成區域專項特色課程。
我的團隊創造性地實施南京市讀本課程,將《職初教師,從這里起步》作為區本課程的藍本,將《職初教師,就這樣起步》作為校本研修和教師自我研修的指導手冊,采用了多種研修方式,比如“先學后培” “互助學習” “自主研修”“分享交流”等活動形式將學員卷入其中。如信息技術的培訓,采取的是三步學習法:第一步是教師網上自學;第二步是現場學習、答疑解惑;第三步是提交個人作品,教師點評。又如師德專題培訓,采用的是全區職初教師“啟航杯”師德辯論大賽的形式,在全區教師中征集辯題,在職初教師中招募辯手,讓職初教師在辯論中提高師德認知、理清師德底線、分析師德現場,在辯論中成長、成熟。再如教學設計專題培訓采用的是脫離網絡和教輔資料的“獨立備課”的研修模式,即讓教師在經歷“體驗——概念——實踐”三個階段,從而使教師在“三段研修”中階梯式成長。
我和團隊著力打造區域性“卷入式”活動課程。第一類是打造“啟航杯”系列活動,如職初教師專項教育案例評比與修訂指導活動;第二類是打造自主研修菜單式課程,生活類的茶藝、養生、插花,專業類的工作經驗分享活動,菜單式課程由職初教師參與設計、選擇課程,甚至作為講壇主講人;第三類是打造以班級為組織單位的“團隊分享”活動,如“世界咖啡深度匯談”活動、戶外拓展活動等。在活動中,教師得到浸潤式培訓,抱團式發展。
我和團隊還構建了啟航工程多元化評價體系。一是“中心”的課程評價。針對讀本課程實施調查反饋情況,調整課程計劃和內容;針對“啟航杯”活動的組織效果,調整活動主題、內容與組織方式。以此保持職初教師課程先進性、科學性。二是學校管理的評價。將職初教師的管理納入校本研修的管理工作績效考核工作,建有完整的專項考核,包含制度建立、過程管理、管理績效等內容。三是教師個體的發展性評價等。職初教師專業成長建有完整的網絡體系、學時認定平臺,每學年度進行優秀學員的評比,優秀率占班級總人數的20%。評價內容涵蓋反應教師專業發展的教研、科研、信息技術等?!皟炐銓W員”在“區教壇新秀”“區優青”的評比中可獲得加分。多元的評價體系,科學評價了職初教師的專業發展狀態。
遇見成長
世間的許多事情都是如此,當你刻意追逐時,成功就象蝴蝶一樣展翅高飛;當你摒去凡塵雜念,專心致力于自己熱愛的事情時,意外的收獲就會悄悄來臨。 多年的學習、研究,實踐、反思讓我有了一定的收獲。我先后獲得雨花臺區物理學科帶頭人、南京市第五屆物理學科教學帶頭人、南京市師德標兵、江蘇省教育學會中學物理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南京市物理學會理事、江蘇省“333工程”培養對象、江蘇省高中物理特級教師的稱號。撰寫的二十幾篇文章先后在《數理化學習》《物理教師》《數理天地》《中學物理》《物理教學探討》《物理通報》《中學物理教學參考》等省級以上刊物發表,參加多項課題研究獲得佳績,也有幸經?;钴S在省市教研活動的講壇上……
三年來,在南京市職初教師專業基本素養考核中,我區成績優異,均獲區域優秀組織獎;15名教師被評為“南京市第八屆優秀青年教師”,7名教師被評為“南京市第八屆學科教學帶頭人”,5名教師被評為“南京市首屆德育帶頭人”,3名教師被評為“江蘇省第十四批特級教師”,14個學校教研組被評為“南京市第八屆先進教研組”。全區有561名教師在市級以上學科教學競賽中獲獎,教師撰寫的1141篇論文在市級以上論文評比中獲獎、616篇論文在市級以上刊物發表。
三年來,在南京市普通高中教育發展性評估中,我區教育局2次喜獲管理獎。雨花臺中學連續3年獲綜合獎,同時獲得教學質量優秀獎和學校教學管理獎,并連續二次獲教學質量突出獎。板橋中學2次獲綜合獎和教學質量優秀獎。梅山高中參加上海高考取得優異成績榮獲特別獎。全區中考超市均,繼續位居全市中上水平,在南京市初中區域性發展綜合評估中,我區2次獲一等獎。在2016年南京市新優質初中年度評估中,我區教育局榮獲區級質量建設推進獎,區教研室榮獲區級質量建設有功單位。
這些成績讓我欣慰,但我更看重的是學生對我的評價——課堂生動而嚴謹,幽默而靈動;老師們對我的評價——既寬容又真誠,既親和又堅忍;更看重周圍同事們對我的評價——認真履職,盡心盡職,充分發揮個人專業特長和管理經驗,推動雨花教育事業又快又好地向前發展。當然,我最樂意傾聽的,還是孩子們和老師們生命拔節的聲音。
孔子曰:“夫水者,啟子比德焉。遍予而無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義;淺者流行,深者不測,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我愿做水一樣品性的教師,水一樣德行的校長,水一般姿態的局長,讓學生們,老師們感受“君子若水”之善,感受著教育潤澤之美好。生命的意義,在于遇見更好的自己,遇見更好的“你們”……
盛云生 1966年1月生,江蘇省興化市人,1986年7月畢業于南京師范大學物理學系,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南京市雨花臺區物理學科帶頭人、南京市第五屆物理學科教學帶頭人、南京市師德標兵、江蘇省教育學會中學物理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南京市物理學會理事、江蘇省“333工程”培養對象、江蘇省高中物理特級教師。
1998年8月作為人才引進調入南京市雨花臺中學,先后任學校教務處主任、副校長、常務副校長,2010年7月調任南京市板橋中學校長,現任南京市雨花臺區教育局副局長、區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紀工委書記。
長期從事高中物理教學與研究,形成了“嚴謹流暢、生動有效”的教學風格,善于運用“問題教學法”剖析物理學科疑難點,使學生充分感悟物理學科的魅力,享受課堂的樂趣,經歷科學思維的過程,水到渠成地達到“思其源,觸類通”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