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校簡介:
江蘇省淮安外國語學校坐落在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的古城楚州,與一代偉人周恩來紀念館毗鄰,是一所現代化民辦寄宿制學校 。她是全國十大著名教育品牌——翔宇教育集團的發祥地。校區占地60余畝,擁有54個全日制教學班,3000余名學生。建校以來,學校始終秉持“志存高遠,領先時代”的辦學理念,以“培育走向世界的現代中國人”為辦學宗旨,堅持“德智雙全、文理兼通,學創俱能、身心兩健”的育人目標,在開齊開足“大綱”規定的全部課程外,以“雙語”教學和書法教學為特色,堅持傳承創新,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先后被評為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外語實驗學校”、中國書法教育的最高榮譽“蘭亭中學”、“全國新教育實驗先進學校”、“江蘇省最具影響力初中”、“江蘇省示范初中”等榮譽稱號。
2008年2月,由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紀念周恩來總理誕辰110周年暨“中國書法之鄉”命名儀式,在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漕運廣場舉行。中國書協正式授予淮安區為“中國書法之鄉”,授予淮安外國語學校為“蘭亭中學”。十余年來,淮安外國語學校在書法教育上,以昂揚奮進的姿態,勵精圖治地踐行著“培育走向世界的現代中國人”的育人理念,他們用體系化的課程建設思想,引領了特色書法課程的開發,培養了學生們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將中國書協倡導的在全國中小學生中廣泛開展“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的情感和藝術的教育落到實處。
營構翰香墨韻 熏陶學子成長
當代著名書法家陳洪武先生在回憶他的故鄉淮安時,曾寫下過一篇膾炙人口的文章:《文化名城翰墨香》。陳洪武先生在文中,詳細地描述了淮安書法的一段歷史。他說:“古城悠久的文化根脈,孕育了璀璨的先賢書法,留下了許多傳之后世的書壇佳話。在淮安府署寶翰堂中,有一塊《婆羅樹碑》,原系唐代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李邕,為楚州婆羅神樹而撰文制作的碑刻,后因年代久遠而散失。到了明代,淮安知府陳文燭意外在其好友吳承恩家中見到該碑拓片,如獲至寶并重新刻石,特筑寶翰堂以藏之。”
從中國書法文化傳承的角度講,書法的血脈連接古今,淮安歷來重視書法教育和書法創作。比如,明清時期的麗正書院、奎文書院、射陽書院、勺湖草堂等書院和許多宗廟、私人園林以及府學、縣學等等,皆是書家重要的活動場所。解放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淮安的書法活動豐富多彩,早在1981年,淮安就成立了淮安市書法家協會,淮安人的書法作品在蘭亭獎、全國書法展和中青展中,更是屢屢入展和頻頻獲獎。一年一度的淮安書法藝術節,對淮安市書法藝術的繁榮和豐富當地群眾的文化生活,均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正是在這樣的文化大背景下,淮安外國語學校教學樓的畫廊內,陳列著學生們的書法、繪畫、剪紙和攝影等作品。在水墨淋漓的書法作品中,有楷書、行書,也有隸書和草書;在風格不同的繪畫作品中,有國畫、水粉畫,也有素描和蠟筆畫。那些書畫作品,都散發著濃濃的書香氣息與淡淡的人文情趣。
該校不但在教學樓的畫廊內,懸掛有學生的書畫作品,在學校的回廊墻壁、立柱過道與樓梯角落中,也懸掛有風格迥然不同的書法作品。那些書法作品匯集了古今中外的名家名句,例如:“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半江碧水千層浪”“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一輪明月,四壁清風”……
在那些書法作品中,透露出的是一種傳統之美、文化之美與藝術之美。觀賞者可在移步舉目中,感受到一種智慧的啟迪與哲理的陶冶。
淮安外國語學校充分發揮了書法文化的熏陶作用,充分利用了校園內的每一個角落、每一根立柱和每一面墻壁,將那些涵蓋了篆、隸、真、行、草等多種字體的書法作品,變成了學生們隨時學習的課堂,學生們在那些豐富多彩的書法作品熏陶下,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國書法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
良好的書法氛圍,已成為淮安外國語學校廣大師生陶冶性情、健全人格的一種途徑和手段,學生們在獨具特色的書法教育中獲得了激勵,并在激勵中迅速成長。
匯聚名家名師 鑄就品牌特色
為打造一流書法教育品牌,淮外精心打造書法教師團隊。學校書法師資建設采取專兼結合,以兼為主,充分發揮社會人力資源的優勢,聘請區內外書法教育經驗豐富,成效卓著的書法家協會主席或副主席擔任書法主講教師,如特聘了淮安市淮陰區書法家協會主席吳大華、淮安區書法家協會主席張筱寧、淮安區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張寧等淮安市著名書法家來校執教書法課。通過書法家為全校書法愛好者開設書法講座,并指導書法骨干教師和青年教師的成長。學校現已擁有一支含3名書法專職教師,1人為江蘇省青年書法家協會會員,1人為淮安市美術家協會會員,3名兼職教師,均為區級書法家協會主席或副主席,30余名書法特長教師的優秀書法教師團隊。
在教師書法教學能力的培養上,學校實行了多種舉措,使教師的書法理論水平和書法教學能力全方位提升。學校每年精心組織行政領導“領航杯”、 中青年骨干教師“成就杯”、 青年教師“成長杯”系列書法藝術教學大賽。把賽課、聽課、研課系列活動日常化,經過幾年的循環,基本上形成了系列化的書法校本教材和書法教案。淮外還善于課例教研,即把省市區書法賽課獲獎的優秀課件、教學設計等教學材料在書法藝術組內進行研討、修改,最后實現最優化教學課例并在備課組內共享。建設系列精品書法課程并保存了整套資料,使最優的書法課堂在淮外得以傳承。
在建設精品系列化書法課程及書法選修課程超市的同時,學校還舉辦了邀請著名書畫家、中華左手反書第一人周森等書法家來校開設“書法專題講座”、大力推進書法教師“青藍工程”。利用寒暑假組織教師到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西安交大美術學院等地進行書法進修學習、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一五”規劃課題《閑暇教育課程研究》和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閑暇教育深化研究》等系列活動,堅持并完善書法優秀教師評優表彰制度,打造出一支特別能奉獻、特別能鉆研、特別能打硬仗的優秀書法教師團隊。
編制校本教材 設置系統課程
“推進書法教育特色品牌的有效途徑就是編制校本教材和設置有一定梯度的課程體系。”朱建文校長如是說。正因為這樣,作為一所蘭亭中學,淮安外國語學校根據“構建富有中國特色的墨香校園”這一主導文化,依托地域資源優勢,開發基礎書法校本教材,為孩子幸福人生奠基。
學校組織書法藝術備課組編寫出了包括“技法篇、修養篇、鑒賞篇”三個系列篇目的《墨道》校本教材。教材收錄了當代書家對書法臨帖藝術及創作藝術的觀點,并且附錄圖片講解從執筆到運筆再到收筆的手部運動過程,還介紹了書法藝術的發展歷程,中國文字的演變史及名家名作。《墨道》讓學生體會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激發學生對書法藝術的熱愛。該書“技法篇”里還創編了“寫字執筆訣”“寫字要領訣”“寫字姿勢訣”等內容,培養了學生書寫技能和行為習慣。
課程設置上,初一、初二開設毛筆書法和硬筆書法兩門課程,每班每周一節課。周五下午選修課上,學校新設“翰墨軒”書法專業教室,專由外聘的書法家為平日在書法課程中表現優異的學生授課,進行書法拔尖訓練,培養“小小書法家”。
初一上學期開設楷書課程,尤以“顏體”(顏真卿)為主,由教師從基礎筆畫開始教起,由淺入深。充分體會顏書的大氣與厚重,以此來影響學生的硬筆書寫造型。初一下學期開設隸書課程,尤以《乙英碑》和《曹全碑》為主。隸書是秦篆到楷書的中間過渡書體,有利于學生認識一些簡單的古文字。又因學校以上述兩貼授課的原因,有利于學生掌握飄逸、綿延的用筆方法,可以更快的接受后期的行書教學。初二上學期,開設行書課程,尤以“二王”為主要學習線索,遵循主流的行書派別。初二下學期,開設篆書課程,尤以秦代小篆為主,方便學生更好地學習中國傳統的古文字。初三則開設硬筆書法課程,主要以“行楷”為主。
每節課程都以漢字的部首為線索,例舉四到六個字,并演示所列舉漢字的演變軌跡,由金文——小篆——隸書——行書——楷書,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漢字的演變,并且現場演示范例供學生學習。學校還在初一年級進行了“回宮格”的實驗,它可以像經緯度一樣準確定位,所以給初學沒有空間感的學生帶來莫大好處。教師教學也有物可依,有話可說,操作性強,受到師生的歡迎。有的實驗班60個學生的作業幾乎一模一樣。但脫格有一定難度,于是教師設計了一些格子幫同學脫格,慢慢減少依賴。
經過三年的書法系統學習,學校很多學生在淮安市或江蘇省中小學生書法大賽中捧回大獎。學生有多件書法作品在省市級書畫展上展出或在《初中生世界》《淮安日報》《淮海日報》等省市級刊物上發表。
走訪名家碑帖 賞析古鎮楹聯
淮安外國語學校每年都會組織學生,進行一年一度的新生遠足活動。而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走訪學校周邊的名家碑帖,賞析古鎮楹聯。例如,在學校的組織下,學生們會到學校周邊的周恩來紀念館碑林、周恩來故居碑廊、古枚里碑亭、韓侯祠碑廊、勺湖碑園、蕭湖公園等重要人文景點中,進行文化采風活動。
在淮安市的周圍,有古老的京杭大運河、清澈的洪澤湖和綿延的淮河,也許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富饒河流的圍繞,所以淮安這座城市日漸繁華,并且越來越散發出它迷人的文化芳香。淮安市誕生過枚乘、枚皋、趙嘏、吳承恩、劉鶚等一大批名垂青史的文學巨匠,更誕生過陳鴻壽、邊壽民、羅振玉、戚慶隆等一大批繪畫名家。淮安人歷來鐘情于鐘磬金石,清末常鎮通海道道臺沈敦蘭,在其府內曾構筑話山草堂,并將一生搜集的大量書法碑貼,刻石鑲嵌于墻壁之中。其中就有《瘞鶴銘》《龍藏寺碑》《十七帖》等難得一見的珍品。
學生們在采風活動中,能夠看到淮安市書法領域人才輩出的歷史資料,更能加深對中國書法文化的體驗與理解。在勺湖碑園,收集存放有六十余塊古老的碑文,而那些碑文皆出自唐宋以來的寺廟、文賦與墓志,可見其人文歷史之久遠。
在勺湖公園中,有一塊唐碑和四塊康熙、乾隆、道光時代的御碑,這些碑文皆為國內所少見。尤其是康熙第五次南巡時,康熙為淮安老臣劉謙吉題寫的“雪作須眉”御碑頗為珍貴。而乾隆時期,乾隆賜漕運總督楊錫紱詩御碑,也極為罕見。
在周恩來紀念館碑林與周恩來故居碑廊中,則展示有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當代偉人的珍貴墨寶。另外,一些當代書法大家,如舒同、趙樸初、林散之、歐陽中石、沈鵬、張海等人的書法精品之作,也被珍藏其中。
學生們在欣賞古城大量書法碑貼的同時,也有機會深入到當地的古鎮中,品讀楹聯,品味茶藝。在當地古色古香且頗具明清風格的老字號店鋪中,學生們不但可以欣賞到店鋪門前精彩的楹聯內容與遒勁有力的書法作品,而且還可以品味到當地別開生面的茶藝。充分利用周邊豐富的教育資源,不斷拓展書法育人空間,深化書法校本課程建設,把書道和茶道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淮安外國語學校組織學生去校外觀摩書法、品味茶藝的做法,不僅深化了學校校本課程的建設,還拓寬了學生們的書法藝術視野。淮安外國語學校對中國書法藝術內涵的理解,無疑是深刻的。
搭建活動平臺 四季墨香飛揚
淮安外國語學校每年都會開設以書法教育為底色、充盈幸福味的“四季八節”活動課程。春季踏青節是埋下書法夢想的季節,春季風箏節是放飛書法夢想的季節;夏季龍舟節是書法夢想“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季節、夏季藝術節是書法夢想“尋夢,向青草更青處漫溯”的季節;秋季體育節是書法夢想刻在楓葉上的季節、秋季科技節是書法科技化的奇幻季節;冬季英語節是漢語書法、英文書法、日文書法、法文書法眾多國家書法文化碰撞的季節、冬季讀書節是書法故事在冰天雪地傳播開來的季節。
每年春天,該校都會舉辦春季踏青節。在鎮江金山、焦山欣賞碑林石刻,誦讀楹聯書法。將書法欣賞融入快樂的春游中,將書法靈感灑在竹林山水間。踏青后,回校舉行書法比賽,將旅途中的靈感揮毫于筆端。
每年的夏季,該校舉辦校園龍舟文化節。在龍舟開幕式上,屈原作品書法展示活動是龍舟文化節的一大亮點,每個班的小書法家現場揮毫潑墨,寫就酣暢淋漓的書法作品。在比賽現場,各班將寫有“加油,必勝”等字樣的書法作品在岸邊高高舉起,借著鑼鼓聲、激越的龍舟號子聲,為本班參賽選手吶喊助威。
淮外一年一度的藝術節充分挖掘學生潛力,調動廣大學生積極投身到活動中。開展了一系列形式活潑,內容健康的活動,舉行了“蘭亭杯”書法大賽等多個項目。每年“藝術節”學校還組織專家對學生的書畫作品進行嚴格評審,對入選的優秀作品裝裱、布置上墻。學生以自己作品能入選書畫長廊而自豪,自然在平時的書法練習中不敢懈怠,渴望在藝術節上能露一手,將自己的書法作品留在母校書畫長廊上。
在水墨淋漓的書法教育中,淮安外國語學校以翰墨為媒介,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體會書法藝術的內涵,尊重個性發展,為孩子的未來成長埋下一顆“藝術種子”。張揚個性,放飛心靈,翔宇淮外人對書法教育滿懷信心,在墨香飄飛的四季里,在千帆競渡的書法征途上,穿花尋路,直入白云深處,浩氣展虹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