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十年校長,一直在教育的第一線忙碌著。隨著年終歲尾,我禁不住問自己,我在忙什么呢?我又在收獲著什么呢?是教育改革?是課堂改革?還是別的?我竟然有些茫然。而思緒卻在隨著課改飛。
那是上世紀90年代,我剛剛走上了教育崗位。傳統的教育模式才有些熟稔,忽如一夜春風來,學校整天學習洋思模式,讀報,討論,體會。作為一個年輕教師,以掌握新模式為榮,“示標,達標導學,測標,補標”,每一個環節,我不敢越雷池一步,唯恐不符合要求貽誤學生。終于,學校宣布組織部分老師到洋思中學去學習,當看到名單上有我的名字的時候那份喜悅難以言表。以朝圣的心情踏上去往洋思中學的大巴車,盡管路上有些顛簸,甚至我還有些暈車,但我的思緒卻在浮想聯翩,那是一種怎樣的學校呵,以三流四流的生源卻輸送出一流的學生。終于抵達洋思中學,映入眼簾的是普普通通的校舍,看起來平平凡凡的老師,課好像也不是驚天動地。沒好意思說出口,其實是稀里糊涂聽完了課,稀里糊涂回到自己的單位,又按照要求稀里糊涂的上模仿課觀摩課。在稀里糊涂中,漸漸沒人再提洋思模式了。課,還在上著,只是依然故我!
跨入新世紀,我走上了校長崗位。不甘平庸的我決心在課改上下功夫,出特色閃亮點。山東杜郎口中學推行的“三三六”課堂教學模式猶如黎明時的曙光,點燃我心頭的希望。最早知道這所學校,是《中國教師報》那整版的報道,一個神一樣的校長,打破了傳統的課堂模式,沒有了講桌,沒有了教師主講,課堂不像課堂了,教師不像教師了,學生不像學生了。但這所學校卻發生了奇跡,無論優秀率,及格率,升學率都在全縣名列前茅,而在改革之前,這所學校瀕臨倒閉,教學質量一直在全縣墊底。去學習,我毅然決定組織全校近百名老師,租了大巴,浩浩蕩蕩前往山東取經。又懷著朝圣般心情!快到學校時,遠遠望去,這哪里是學校,分明是旅游景區。一輛又一輛大巴,一撥又一撥人群。到了校門口才知道學校不是隨便進去的,要收門票的。雖然是一筆不算小的費用,依然毫不猶豫的交了。要想學得真經哪有不交學費之理。聽課,教室里黑壓壓全是人,甚至多過了學生。看不到老師講課,學生一組又一組進行著所謂的展示。據說,老師講課的時間是有具體要求的,決不可超過規定的時間,否則就會被處理甚至炒魷魚。驚奇好奇,這就是所謂的課改課堂?!聽過課,很榮幸,有機會聽到校長親自介紹課改經驗。據說,這種幸運并不是人人都有的。因為校長經常在外講學傳道,我們真的是很巧了。更為幸運的是,在眾多要求與之合影的人中,我也得到了這個機會!我虔誠地站在他的身邊,被一種幸福包圍著。回來后,我迅速在全校掀起學習杜郎口高潮,桌子圍起來了,黑板變成四面了。在我去聽課的時候,教師們再也不敢多講了。后來,有人告訴我,老師們在私下里說杜郎口的那一套我們學不來。也許是真的,不服水土!
接下來的日子里,我也曾不斷接到電話或者來函,邀請參加各種課堂教學改革會議,并且強調這又是一個成功的課堂教學改革案例,并用很多專家也將到會且給予很高評價作為佐證。但我很少參加,因為單憑我們學習洋思中學和杜郎口中學來說,學習的熱情不可謂不高,學習的態度不可謂不虔誠,學習的力度不可謂不大,但為什么收效甚微或者說達不到預期的目標!平心而論,這兩所學校之所以能夠成為“名校”,必然有他們成功的原因或理由,必然有其可取或者借鑒之處!但為什么他們的經驗我們學不來學不透學不成功?靜心想來,一是我們的學習形式化重。我們盲目的去推崇他們的教學模式,以一種膜拜的心理跪著學習。殊不知,他們成功的背后一定有著不為人知的曲折,不堪回首的過往。俗話說,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我們生搬硬套他們的教學模式,罔顧自己的學情校情,僅僅靠聽了幾節課,查閱了一些資料,沒有深層次發掘研究課堂模式背后的東西,無論怎么學,其實也是一種皮毛!二是我們的學習跟風味濃。課改是教育界出現頻率極高的詞匯。一個老師不說課改似乎就是落伍保守,一所學校不推行課改,似乎這個學校就沒有改革精神創新動力。有的學校是看別人課改而課改,有的學校是行政推動而課改,有的學校是為了沽名釣譽而課改。而沒有真正的把課堂教學改革當作一種責任和使命,讓師生從課改中獲得實實在在的益處和樂趣!三是我們的學習支持者寡。任何一項改革,必須獲得大多數人的支持認同方能成功。我們的課改,很大程度上是學校領導層面的一廂情愿。而老師已經習慣了自己的教學形式,改變自己必然要經歷陣痛,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抵觸情緒。在沒有把老師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起來獲得大家有力的支持下,學校強行推動的過程中,老師們不得不應付做做表面文章,一旦成績下滑,就把責任全部推向課改。最后,抗不住壓力的校長不得不不了了之。
當然,還有其它學不來的原因。課堂教學改革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他山之石固然可以攻玉,但學習借鑒絕不是簡單的移植模仿。作為一名教育人,作為一名校長,要立足于本地實際,立足于本校學情校情,充分調動全體老師參與課改的積極性,認真研究落實教育改革精神,認真研究學生,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找出一條真正屬于自己的課堂教學改革之路!
(作者單位: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洋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