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邊說邊在教室走動,并搜索第一排倒數第三行的那個同學。定睛一看是個女生,我愣了一下,眼前的這個女生,眉清目秀,從臉上看不出來是學困生啊。當我的目光鎖定那個女生的時候,她一直低著頭。我漫不經心地走過去,假裝查看她放在課桌上的數學作業,看到封面上寫著“韓燕”。我順手把一張事先寫了許多問題的紙條一半塞到她的作業本中間,另一半露在外面。
前幾天,課題組開展活動,我到平行班702班上了一節《我能行》思想品德公開課。
在上課的前一天下午,我到702班調試課件,結束后準備離開操作臺時,發現上面有張紙條。我打開一看,上面寫道:“老師,明天上公開課請不要提我的問,我學習成績很差,回答不上來。我坐在第一排倒數第三行?!?/p>
回到辦公室,那張紙條始終在我腦海里浮現。學生不能回答問題是一件正常的事,可是在與學生生活聯系相當緊密的思想品德課上,都不敢回答問題就有點不正常了。我想,這個同學如此害怕回答問題,是不是在回答問題方面遇到過挫折呢?是不是有了自卑感?像這樣的同學是不是還有呢?我決定找個時間去會會那個同學。
當天的晚自習,我以公開課同學們需要預習為由進了教室。我說,同學們,明天我們要共同學習一節課,希望大家認真聽講,積極舉手發言……我的話還沒有說完,一個同學說,老師,明天提問時,能夠回答問題的舉左手,不能回答問題的……我只聽了一半,就知道這一招教師的“教育智慧”,學生竟然也能靈活運用了。我立馬打斷說,不行,能回答問題的舉左手,也可以舉右手。想回答問題的同學,現在就預習明天要講的內容。有個同學又出了個主意,“老師,把明天要講的答案告訴我們吧。” “同學們,這不是泄密嗎?重大泄密是要追究責任的哦!再說,這可是 ‘天機’,‘天機’不可泄漏也,”我故弄玄虛地說。
同學們一齊“啊”了一聲,都去看書了。
我邊說邊在教室走動,并搜索第一排倒數第三行的那個同學。定睛一看是個女生,我愣了一下,眼前的這個女生,眉清目秀,從臉上看不出來是學困生啊。當我的目光鎖定那個女生的時候,她一直低著頭。我假裝漫不經心地走過去,查看她放在課桌上的數學作業,看到封面上寫著“韓燕”。我順手把一張事先寫了許多問題的紙條一半塞到她的作業本中間,另一半露在外面。
回到辦公室,我陷入了沉思:七年級的學生自我關注意識不斷增強,但由于受自身認識水平的限制,對自己的評價要么過高要么過低,對別人的評價難以正確對待,容易形成自負或自卑的心理障礙。認識上的偏差往往帶來行動上的偏頗,使得他們在生活、學習中出現偏激、虛榮、自暴自棄等心理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老師幫助學生樹立自信,慢慢獲得成功,以良好的心態接受自己,發展自己。明天我要講的《我能行》這一課不就是基于這樣的學情來設計的嗎? 為了更適合702班的學情,我決定連夜再改進一下課件,在課堂上展示“我,也能行”。
第二天的公開課按時進行。課前,我播放歌曲《我相信》來營造氛圍。
同學們大多聽過這首歌,所以音樂響起時,很多同學跟著節奏一起律動,并輕聲哼起來??芍鞒穆曇舫鰜頃r,他們都瞪大了眼睛,漸漸停止跟著一起唱了。因為這首歌是楊培安演唱的,可現在播放的這首歌卻是我演唱的了。說實話,我不擅長唱歌,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來,我只好把唱不上去的音降低一個八度,低不下去的音抬高一個八度來唱,為了鼓勵學生我不得不以身“示范”了。我不斷用手勢暗示學生繼續跟著一起唱。
歌曲結束,我問:“這首歌好聽嗎?請大家評價一下?!?/p>
生:音樂好聽。
師:那意思是說,歌曲旋律好聽,但歌手沒唱好?
同學們沒正面回答,都掩面笑起來。
師:這首歌是我唱的,但我不是專業歌手,能唱到這樣的水平,自我感覺很不錯了啊,同學們是不是應該給我一點鼓勵呢?
熱烈的掌聲頓時響起。
師:同學們知道我的自我感覺不錯是建立在什么基礎之上嗎?
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自信。
師:對,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正確認識自己,保持一定的自信,它是我們進步的階梯。下面,我傳授快速表現自信的三個“錦囊”,想得到錦囊的同學跟我一起做:
第一、直起腰板,挺胸;
第二、抬起頭,平視前方;
第三、面帶微笑。
同桌向左向右轉,相互檢查一下符合標準不?
此時,教室氣氛熱烈起來,我也慢慢把學生帶入新課講授之中。那幾個低著頭的同學都抬起頭來,我快速捕捉到了韓燕的眼神,并給以微笑示意。
在接下來的提問中,我發現那個熟悉的身影舉手了,但舉得不高。我正準備叫她的名字時,她正將手放下,我只好再等時機。
生活中有許多人缺乏應有的自信,從而產生自卑。根據教學內容的安排,我們將接著學習自卑有哪些表現。我細化問題的提問方式,盡量讓學生有話可說,比如自卑的人在生活、學習中有哪些外在表現?有哪些內在的心里感受呢?問題提出后我期待那個熟悉的身影舉手。果不出我所料,她舉手了。我抓住時機,脫口叫出“韓燕”。她慢慢站起來,低著頭回答了這個問題。她詳細回答了自卑外在的多種表現,還向我們描述了自卑者內在的心里活動。我能感受到,她好像不是在回答問題,而是在向我們訴說她自己的親身經歷與體驗。她低著頭,也許在看自己提前準備好的答案,也許是不適應,但她真實的回答贏得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那一刻她的頭更低了。同學們的掌聲也許是種肯定,也許是種鼓勵,還有可能是種驚喜!
我對韓燕同學的回答進行了補充:挺胸,抬頭,微笑。同學們都會心地笑了。
當晚,我的辦公桌上又出現一張紙條,上面寫道:“老師,對不起, 我讓您泄密了!為了能回答問題,我提前認真準備了紙條上的問題。感謝您給我這次機會,以后我慢慢學會舉手回答問題。”
我想,這哪是泄密呢,更沒有“天機”可言。其實,這只是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變換了一種和學生交往的策略,是對個性差異的關注與鼓勵,是因材施教的具體體現。若這樣的“泄密”能開啟每一個學生心扉,增強學生信心,我愿意每天偷偷給每個學生不一樣的紙條,讓他們疊成小船,駛向成長的彼岸!
(作者單位:湖北省秭歸縣磨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