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海曙區面對行政區劃調整和鎮鄉(街道)行政體制改革疊加的新形勢,積極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落實“放管服”改革,以“四個平臺”為載體助力“最多跑一次”,切實讓人民群眾在改革中有更多的獲得感。截至目前,全區17個鎮鄉(街道)“四個平臺”均已建成并得到有效運轉,為“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加速增添了新的動能。
讓“四個平臺”運轉起來
加強鎮鄉(街道)“四個平臺”建設,是數字化背景下基層治理體系的重要架構,是推進“放管服”“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基層落地的重要載體。
如何實現“最多跑一次”與“四個平臺”的有效聯動,提升鎮鄉(街道)管理和服務群眾的水平?海曙區結合轄區實際,通過打破條線各自為政的傳統管理模式,按照職責相近、權責對等、聯動高效的原則,統籌設置綜治工作、市場監管、綜合執法、便民服務四個平臺。
針對基層治理情況信息上不來、為民服務下不去、社會力量進不了、部門聯動不給力等狀況,該區建立了區、鎮鄉(街道)、村(社區)三級聯動的綜合信息指揮體系,有效提升了基層治理工作效率。截至目前,全區通過系統平臺共上報事件7.2萬件,辦結率超過99%。“四個平臺”的建成并運轉,為與“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有效結合夯實了基礎。
該區還統一劃分網格,整合各條線的協輔人員,落實網格長人選。對網格員實行“定格、定員、定責、定崗”,開展多種技能培訓,提升發現處理問題的能力。出臺全科網格考核獎勵辦法、社會治理信息“以獎代補”獎勵辦法等制度,調動網格人員積極性。
“過去,基層的傳統管理模式,更多的是垂直式管理,如今的基層社會治理,諸如‘最多跑一次’等問題,光靠鎮鄉(街道)或者部門‘單打獨斗’是無法處理的,需要上下聯動,資源整合,合力推進。建設平臺的目的就在此。”區編委辦相關負責人介紹。
“助跑小分隊”跑出加速度
“她事先將所需資料發給我,我只要對照整理好材料就行,足不出戶就能辦好,太方便了。”近日,在網格長吳燕紅“助跑”下,海曙區高橋鎮馬浦豐和園新成立的業主委員會備案工作順利完成,避免了辦事人員的“來回跑”“多次跑”問題。
為了讓群眾少跑甚至“不跑”,高橋鎮專門打造了一支專職基層網格員“助跑小分隊”,由鎮機關工作人員、“四個平臺”網格員、各村(社區)勞動保障員等組成。目前“助跑小分隊”已有助跑員182名,可實現助跑代辦事項31項,主要涉及社會保險、民政衛計、綜合服務、城建服務、糾紛調解、有線電視等方面內容。
高橋鎮相關干部介紹,為加強對網格人員服務群眾力度和效度的考核,鎮里專門出臺了相關工作制度,明確了代跑助跑的方式、辦理期限和對網格人員的獎懲考核等內容。專門印發“高橋鎮助跑員工作記錄本”,對助跑代跑行動實行痕跡管理,主要記錄日期、所屬村(社區)、申請人類型、申請助跑事項,以及申請人簽字和助跑員簽字等內容。
同時,依托“四個平臺”綜合指揮體系和市基層社會服務管理綜合信息系統,該鎮還設立了“村(社區)助跑點”,對村(社區)一級有權限處理的事項,由各村(社區)網格助跑員第一時間處理;對允許助跑代辦的鎮一級權限處理事項,通過村(社區)便民服務平臺,集中統一傳遞至各職能部門辦理,對所有助跑代辦事項進行登記匯總。目前已辦理助跑代辦業務29件。目前,該鎮已建立“業務操作一本通”“滿意反饋一鍵評”“獎懲優劣一表清”“零次辦理掌上通”“助跑代辦不出門”五項工作體系,大大提高了群眾辦事效率和滿意度。
以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層延伸為核心,海曙區在全面完成“一窗受理、集成服務”的基礎上,分批分步推進“最多跑一次”事項向鎮鄉(街道)下移,制定發布了網上網下一致的辦事標準和指南,并將“最多跑一次”事項分類歸集到網格事項清單,形成從網格員發現群眾需求、到上報綜合信息指揮室流轉、到便民服務中心提供各類咨詢或代辦服務、到統一反饋和考核的流轉閉環。
如西門街道已先后在街道便民服務中心設立13個“家門口”助跑點,主要提供代發布招聘崗位,受理提交求職登記、靈活就業補貼登記、居民醫保資料等方面的代跑服務,幫助群眾“就近”完成事項辦理。南門街道深化“誠信民生代辦員”服務機制,通過網格人員在日常走訪、巡查中對群眾情況的收集,主動為殘疾人、孕婦、高齡孤寡老人等辦事不便的群眾,提供復印、蓋章、文書擬稿等代辦代跑服務,將代辦事項擴展到9類17項,已累計代跑2000余起。
打造裝在口袋里的政務服務
8月17日,一人才中介服務機構負責人朱先生收到一份裝有人才中介服務機構許可證書的快遞。“法定時限20個工作日,承諾時限4個工作日,但只用了3個工作日就領到證,而且全程網上辦理,快遞送達。”
朱先生之所以能順利領證主要得益于海曙區推出的線上下單、掌上辦理的服務模式。該區開通“海曙區行政服務中心”微信公眾號后,將行政審批和便民服務事項延伸至移動端,打造裝在口袋里的政務服務,135項行政許可事項及260余項其他審批事項均納入微信平臺,極大提高了辦事效率。
對于群眾的訴求,除了線上問診、一線服務外,海曙區還依托寧波市基層社會服務管理綜合信息系統,打造群眾訴求“可視化”平臺。
為有效提升服務效能和居民滿意度,海曙區在南門街道柳錦社區試點探索“政務分崗”,推動“最多跑一次”改革和“四個平臺”建設深度融合。該社區將社工分為行政崗、事務崗兩類。行政崗社工以行政服務為主,實現社區便民服務中心的“一窗受理”。事務崗社工以網格服務為主,做好“包片聯戶”工作,深入居民走訪,近距離溝通,收集更多公共服務需求、挖掘更多服務資源。對網格員上報的網格事項,能現場辦理完結的第一時間辦理;職能范圍之外的,通過寧波市社會服務管理綜合信息系統上報街道綜合信息指揮室,通過“四個平臺”流轉辦理。通過政務適當分離,分崗雙線運作,進一步提升了行政崗行政服務職能,打通了為民服務的神經末梢,讓群眾就近跑、順帶跑、高效辦,實現“十分鐘”滿意答復。
“群眾反映的問題在信息系統內流轉,一鍵提交后,即啟動環環相扣的一條龍辦理程序,每個環節在各個部門的處理結果均在系統中留痕,有效助推了群眾訴求順暢傳達、政務信息精準投放目標的實現。”海曙區編委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作者單位:海曙區編委辦)
責任編輯:謝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