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9月19日,寧波市舉辦了“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創新”理論研討會。全國黨建研究會的領導專家評價我市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創新工作“站位高、想得深、抓得實、有創新”。近年來,我市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不斷探索加強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新模式、新載體、新舉措、新機制,為提高城市治理水平、促進城市繁榮穩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城市是經濟建設的主戰場,也是黨建工作的主陣地。這些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這塊陣地上的變化是全域性的、結構性的,特別是新產業、新組織、新階層的不斷涌現,對如何鞏固黨在城市基層的執政基礎,如何解答好城市基層治理這道時代課題,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寧波是沿海改革開放的先行城市,我們先遇困惑、先謀出路、先行探索,從2000年開始,率先出臺統籌城鄉基層黨建意見,創新推進城市區域化黨建。黨的十八大以來,寧波市委把創新社會治理、全面加強基層基礎建設作為“一號課題”,前后出臺21個政策文件,加快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的創新之路。
強化治理核心 讓組織功能回歸主責主業
城市治理是張網,基層黨建就是綱,綱舉才能目張。這些年,寧波緊緊牽住街道社區這個“牛鼻子”,引導基層黨組織突出主責、回歸主業,把工作重心聚集到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上來。
把平臺建起來。完善街道管理體制,理順與區縣一級的條塊關系,全面推進街道“一中心四平臺”建設,成立社會服務管理中心,健全綜合治理、市場監管、綜合執法、便民服務“四個平臺”。
把權力放下來。緊扣“轉職能、提效能、重治理”這個核心,出臺深化街道行政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逐步淡化街道經濟發展主體責任,賦予街道規劃參與、人事考核、綜合管理等職權,增強街道黨工委的統籌力和調控力。同時,既“賦權”又“瘦身”,建立基層事務準入制度,鞏固機構牌子、考核評比、創建達標等“五多”問題清理成果,推動基層由“忙事務”轉向“忙服務”。
把資源統起來。統籌使用部門資源,將民政、教育、衛生等部門投向街道社區的資金、項目打包使用,提高綜合使用績效;協同運用專業資源,發揮市、區兩級部門職能和干部特長,采取專業化組團方式參與基層建設和治理工作;集約利用區域資源,建成和豐創意廣場、天一商圈等593個黨群服務中心,打造融黨建服務、公共服務、市場服務于一體的各類“鄰里中心”。
把核心強起來。大力實施競標選才、優苗選育、領雁工程,把“能吏型”“獅子型”“全科型”干部配備到街道社區崗位上,建強隊伍;推進支部規范化建設,壓實支部任務、責任清單;加大資金投入,進行實實在在扶持,全面提升基層保障水平。目前,寧波全市社區辦公活動場所平均面積超過500平方米,社區服務群眾專項經費平均達27.2萬元,社區書記平均報酬補助達到7.9萬元。
編輯點評:任何工作的核心發力點都是黨組織,落腳點都是基層黨支部。只要組織功能強了,這項工作就能突破難題、取得成效。我市采取搭臺、賦權、瘦身、強核等舉措,就是要把組織力量重點投向城市基層治理的各個方面,讓黨組織的核心在社會共治共建中挺起來,從而發揮更強大的引領作用。
拓展黨建陣地 讓組織網絡覆蓋治理全域
組織覆蓋和有效融合,是黨組織發揮作用、引領治理的前提。這些年,寧波始終把牢城市發展時空拓展兩個維度,緊盯新領域、新業態、新空間等黨建工作弱點和社會治理盲區,強勢推進黨的組織向新陣地進軍,加快實現區域黨建的整體融合。
向社會末梢延伸。順應基層社會治理“一張網”要求,全面開展“網格黨建”,以網格“小區域”激發黨建“大活力”。在社區,推行“社區建黨委、樓群建支部、樓道建小組”做法,不斷擴大延伸黨聯系社會的“紐結點”;在產業園區、商圈市場等區域,強化“紅色樞紐”地位。目前,全市共組建1.2萬個網格黨組織。
向新興領域拓展。目前,全市有100多個商圈市場、356棟商務樓宇、2300余家互聯網企業。面向這些經濟發展最活躍的新領域,寧波深入開展“三百攻堅”“覆蓋檢修”等專項行動,推行“區域化黨建+社區式管理”模式,把黨建工作嵌入經濟發展最活躍的經絡上。
向網絡空間擴張。我市從2011年開始推行“智慧黨建”,通過黨內信息管理系統,把全市2.7萬個黨組織、51.1萬名黨員動態鏈接起來,激活每一個“紅色細胞”。去年全市共評選出優秀黨員1.5萬名,警示黨員、不合格黨員1190名。此外,建立網絡發言人、社區“咪豆媽”等網絡平臺,在網軍中成立功能性黨組織,牢牢守住網絡陣地。
向整體融合聚力。在實現全域組織覆蓋的基礎上,注重十指彈琴、握手成拳,加快推動黨建工作從條塊分割向融合共建轉變,推行“點線建精、整片建強”,以街道黨組織為基本軸心,因地制宜劃分黨建片區,采取龍頭帶建、連片同建、抱團共建、商圈合建等多種模式,構建片區內各類組織聯建共建、整體融合的創建格局。目前,全市在城市基層建成“整片建強”示范片136個。
編輯點評:黨建陣地的堅守,是把黨的基層建設貫穿于城市基層治理的前置必要條件。特別是在城市化加速推進過程中,黨的組織要實現有形有效覆蓋,必須順應城市發展新時空,進一步拓展黨建工作的內涵和外延。同時還要強化黨建統領,打造“黨建高地”,從而構筑起聯手共治的良好格局。
探索引領路徑 讓組織優勢轉為共治優勢
基層善治,關鍵在黨的引領。寧波始終堅持以黨的建設服務、保障、引領基層治理,用黨的組織優勢、組織功能、組織力量,推動城市基層治理創新發展,探索營造融合共治的治理生態新路徑。
把牢黨組織“主導權”。全面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建立黨建帶群建、黨建共建會議等制度,牢牢掌握領導權。街道層面,建立兩新工委,實行兼職委員制,把轄區有關單位黨組織負責人吸收為街道黨工委兼職委員。社區層面,吸收業委會、物業公司中的黨員成為黨組織班子成員,實行物業黨建聯建。目前,全市共有3745名駐區單位黨組織負責人兼任街道黨建共建委員會委員,455名各類組織負責人兼任社區黨組織成員。
激發治理“內生力”。注重從機制建設上發力,建立“圓桌聽證會”“小巷公議會”“鶴聲議事廳”等協商議事平臺2200余個,充分發揮社區公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社會規范作用,引導群眾有序參與基層治理,構建黨組織引領下的“法治、德治、自治”基層治理模式。
發揮黨員“示范性”。深入實施“鋒領行動”,廣泛開展“項目競賽”“崗位建功”等活動,引導黨員在“最多跑一次”改革、“大腳板走一線、小分隊破難題”抓落實專項行動、治水剿劣、治危拆違等重點工作中當先鋒、當主力。目前,全市共有各類黨員服務隊7700多支,參與黨員16.1萬名,今年以來累計完成急難險重任務1.1萬余件。
提升群眾“獲得感”。服務是最好的治理。寧波市堅持以服務群眾為導向,依托81890服務平臺和“甬·志愿”手機APP,持續9年堅持服務月、服務日制度,打造了“365社區服務工作法”“小馬拉大車” “黨群同心圓”等一批服務品牌。連續5年舉辦“公益集市”活動,向非公企業“籌民資”,向社會組織“籌服務”,向社會公眾“籌愛心”,募集善款物資1600余萬元,惠及群眾超過20萬人。
編輯點評:在城市基層治理中,黨建引領是把方向的引領,也是工作層面的具體引領,需要通過匯聚群眾智慧和群眾力量,創造出好的方式方法、載體平臺和制度規范,將黨建優勢轉化為治理優勢,激發出共治的原動力,達到眾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
責任編輯:謝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