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無痛胃鏡檢查中舒適護理的應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間于我院行無痛胃鏡檢查的11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患者檢查先后順序,將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對照組患者無痛胃鏡檢查期間采用常規方法護理,實驗組則加強對患者的舒適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實驗組患者的插鏡時事件發生率(5.45%)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插鏡時事件發生率(21.82%),組間數據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總發生率(9.09%)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并發癥總發生率(34.55%),組間數據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無痛胃鏡檢查中舒適護理的實施,明顯提高了患者的檢查成功率,減少了檢查后并發癥發生率,對于緩解患者因無痛胃鏡檢查引起的不適具有重要作用,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無痛胃鏡檢查;舒適護理;并發癥
在上消化道系統各類疾病的診斷中,胃鏡檢查屬于最直觀、最可靠的輔助檢查方法之一[1]。但胃鏡檢查屬于侵入性操作,因此檢查過程中易引起患者出現惡心、嘔吐、嗆咳等不適感受,如未能有效緩解,可能因患者配合度不佳造成檢查失敗[2]。為避免這一情況的發生,臨床廣泛應用無痛胃鏡檢查,明顯提高了檢查成功率,但患者檢查后仍易出現明顯的不適感受。本次研究選取了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間于我院行無痛胃鏡檢查的11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了舒適護理應用于無痛胃鏡檢查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間于我院行無痛胃鏡檢查的11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患者檢查先后順序,將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55例,其中實驗組有男31例,女24例,年齡16-69歲,平均(42.74±2.53)歲,體重41-87kg,平均(63.27±3.76)kg;對照組有男29例,女26例,年齡17-68歲,平均(43.24±2.49)歲,體重42-86kg,平均(64.47±3.65)kg,將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比較,組間數據未見顯著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對研究知情同意,且簽署了知情同意書。(2)所有患者均符合胃鏡檢查及麻醉指征,且無麻醉及胃鏡檢查相關禁忌癥[3]。
排除標準:(1)排除存在麻醉藥物過敏史的患者。(2)排除合并精神疾病無法正常交流溝通的患者[4]。(3)排除合并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的患者。(4)排除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
1.3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均實施無痛胃鏡檢查,方法如下:為患者開放靜脈通道,并靜脈緩慢推注0.05mg芬太尼及2mg/kg的濃度為10%的丙泊酚。麻醉起效后,采用日本OLYMPUS胃鏡器械實施插鏡檢查。
在患者檢查期間,對照組按照常規護理方法實施護理。實驗組則加強對患者的舒適護理,具體護理方法如下:第一、檢查前護理。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病史、過敏史、麻醉史、飲酒史等,評估患者是否符合檢查適應癥,以及是否存在檢查、麻醉禁忌癥等。指導患者麻醉前禁食、禁水12h,并準備麻醉機等相關監護設備和急救藥品等。觀察患者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征的穩定情況[5]。第二、調節檢查室內的溫度及濕度至適宜,為患者營造舒適、整潔的檢查環境,檢查室內保證通風良好,并定時開窗通風。室內光線柔和,提高患者的安全、舒適感受。每日地面消毒,并打開紫外線進行空氣的殺菌消毒,以免引起院內感染。在患者進入檢查室后,指導其踩踏踏板,如檢查者為老年患者,則需攙扶患者,避免患者滑倒,此外,檢查中注意保護患者隱私,可設立屏風或遮擋簾子等[6]。第三、心理護理。為提高患者對無痛胃鏡檢查的了解度,緩解患者緊張心理,護理人員應為患者及家屬進行詳細講解,講解內容包括無痛胃鏡的檢查流程,檢查注意事項,檢查優勢,麻醉風險等。使患者能夠充分了解相關內容并做好檢查準備。第四、檢查中護理。協助患者采取自覺舒適體位,指導患者腹式呼吸,并放緩呼吸節奏,檢查期間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數據變化,將患者頭部后仰,并將下頜抬高,其后將內窺鏡插入,應用藥物時需緩慢靜推并關注患者相關指標變化情況。在內窺鏡退出后,停止麻醉,需監測患者是否發生躁動,并提前做好預防性護理,以免因患者麻醉后無意識躁動引起摔傷或跌落。第五、檢查后護理。將患者送入麻醉蘇醒觀察室,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極意識恢復情況,取側臥位,以免發生誤吸、嗆咳。患者清醒后,應繼續觀察15-30min,如患者未出現明顯不適感受,可離開觀察室,護理人員詳細告知患者及家屬相關注意事項后,患者方可離開,包括2h內不可進食,2h后可進食少量易消化食物,忌煙酒,檢查當日不可駕駛機動車等。
1.4觀察指標
(1)插鏡期間兩組患者重置口墊、糾正體位、退鏡處理等事件發生情況。
(2)兩組患者檢查中及檢查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如躁動、呼吸抑制、嘔吐、惡心、嗆咳、反流等)。
1.5統計學分析
本組研究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插鏡期間發生事件情況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插鏡時事件發生率(5.45%)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插鏡時事件發生率(21.82%),組間數據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兩組患者檢查中及檢查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總發生率(9.09%)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并發癥總發生率(34.55%),組間數據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3、討論
無痛胃鏡檢查是近年來臨床廣泛應用的技術,它將麻醉與常規胃鏡檢查相結合,在患者麻醉狀態下實施的胃鏡檢查,在胃鏡檢查結束后停止麻醉,患者清醒后,對胃鏡檢查無記憶,無痛苦。無痛胃鏡檢查的優勢包括:檢查成功率高、檢查時間少等。在此基礎上加強對患者的舒適護理,充分體現了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有助于緩解患者的不適感,減輕患者因胃鏡檢查及麻醉產生的痛苦。
總而言之,無痛胃鏡檢查中舒適護理的實施,明顯提高了患者的檢查成功率,減少了檢查后并發癥發生率,對于緩解患者因無痛胃鏡檢查引起的不適感受,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李翠花,母小玲.無痛胃鏡聯合腸鏡檢查并發癥的原因及護理分析[J].飲食保健,2017,4(5):163.
[2]耿佳穎,聶珊珊,單靜等.無痛胃鏡檢查的護理要點研究[J].醫學信息,2017,30(2):237-238.
[3]費丹丹.關于無痛胃鏡與普通胃鏡檢查的臨床護理對比[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7,11(2):264.
[4]米雪.無痛胃鏡與普通胃鏡檢查的臨床對照及護理[J].心理醫生,2017,23(4):189-190.
[5]嚴蓮,宋美璇,李顯蓉等.依托咪酯-芬太尼類藥物在老年胃鏡檢查應用的Meta分析[J].中國內鏡雜志,2017,23(1):6-14.
[6]張鳳華,周曉紅.無痛胃鏡檢查病人的綜合護理干預效果[J].循證護理,2017,3(1):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