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公立醫院改革的深化,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以及人民生活質量的提升,群眾的法律意識、健康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加強,神經外科護理工作人員所面臨的臨床護理任務越來越重,這同時也是對神經外科的護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護理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醫療水平和醫療安全,因此,在神經外科患者護理中引入優質護理是神經外科發展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神經外科護理;優質護理;應用
導言:外科手術患者遭受疾病和手術操作的刺激,其生理和心理極容易處于應激狀態,如果在進行護理的工作中未考慮到外科患者的特點,未將其需求、利益放在首位,未對患者應用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則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外科護理工作質量、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以及患者康復效果造成影響。當前,臨床護理工作模式已發生變化,優質護理服務活動在各個醫院廣泛開展。本院自響應號召后,在外科護理中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活動,得到了患者、醫生、護士的一致好評。筆者對外科護理中應用優質護理服務的效果進行下面的探討。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開展優質護理前后本醫院神經
外科收治的22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116例,女性104例;年齡21~65歲,平均(38.8±10.1)歲。開展優質護理前進行護理的患者110例,開展優質護理后進行護理的患者110例,優質護理前后患者年齡、性別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優質護理開始前的入院患者僅進行常規護理;對優質護理開始后入院的患者進行優質護理,具體方法如下:(1)當患者入院時,護理人員面帶笑容迎接患者并用禮貌用語問候患者,給患者和家屬留下親切的印象,從而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便于護理治療工作的開展。親自將患者送入病房,主動和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心理狀況和相應的自理能力。(2)早晨護理人員幫助患者清潔并整理病床,按時按需更換床單,如有特殊情況,要協助患者完成洗漱。當遇到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時,要主動在患者有需求時幫助其更換干凈衣物,并幫助患者進行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的空氣新鮮。在晨間護理過程中要與患者親切交流,詢問夜間身體情況,了解其體征變化。晚間護理人員應及時整理病床,按需更換床單,對于特殊患者應注意保持周圍安靜以便于入睡。護理人員在夜間進行探視的時候應該盡量做到走路輕、操作輕、說話輕。(3)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適當的飲食指導,告知患者的飲食安排,在必要的時候要積極主動幫助患者打飯,并密切觀察患者的飲食衛生和進食速度等情況,必要時進行指導,同時對患者的進食反應做詳細記錄。根據患者的病情為其制訂一些臥床護理細則,包括告知其如何選取合適的臥位以及可以在床上進行哪些有限度的肢體鍛煉等,同時對其進行必要的指導協助。與此同時,還要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防止滑倒及墜床等危險事故發生。(4)手術前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了解患者情況,給患者講解相關知識和術前注意事項。做好心理護理,運用積極的語言給予患者及其家屬心理支持,使他們建立起治療的信心,并有一種被關懷和尊重的心理。(5)在手術之后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并進行及時記錄。一旦發生異常情況應及時通知醫生進行處理。告知患者及家屬術后注意事項、并在適當的時間對患者的術后恢復情況進行登記。神經外科患者一般病情較重,住院時間相對較長,留置管道較多,容易發生感染,因此在護理過程中要高度重視,在每個護理環節都要注意無菌操作,并加強護理人員自身的相關知識儲備和責任心的培養。
1.3觀察指標
分別對神經外科護理中患者的并發癥(壓瘡、感染和脫管)及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進行分析。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比較滿意)/總例數×100%。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V.20統計軟件進行數
據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理差錯及護患糾紛比較
經過統計得出,觀察組的護理差錯及護患糾紛均少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2.2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經過統計得出,觀察組的滿意度為98.33%(59/60),對照組的滿意度為83.33%(50/60),觀察組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及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改善,人們對醫療服務質量也逐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神經外科是外科學的一個分支,是臨床上治療由外傷所致的腦部、脊髓等神經系統疾病的常用方式。該科室的護理工作具有風險大、難度高、患者病情多變等特點,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護理難度。而傳統的常規護理服務中護理人員通常將護理重點放在治療及護理技能的操作上,而忽略了與患者溝通交流的重視,缺乏與患者的情感及人文溝通,因而極易因護患間缺乏理解及交流而發生護理糾紛等事件,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對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因此,為有效的提高神經外科的護理服務質量,必須要及時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進行干預。
近些年來,隨著醫療改革的不斷深入,臨床上逐漸將優質護理模式應用于神經外科的護理工作中。優質護理模式主要是以患者為中心,以強化基礎護理、全面落實護理責任制、深化護理作業內涵、提高整體護理服務水平為主要目的的一種護理模式。該護理服務的內涵主要包含滿足患者基本生活需求、確保病人安全、提高患者軀體舒適度、平衡患者心理、獲取患者家庭及社會支持等幾種,進而以優質的服務提高患者的滿意度。且相對于傳統的常規護理方式而言,優質護理模式則在注重對護理人員進行專業知識及操作技能培訓的基礎上,加強了對護患溝通交流。該護理模式更注重對患者心理護理及社會支持體系構建的重視,通過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傾聽患者傾訴、系統的健康教育等方式可有效的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消除其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有助于引導患者更好的與醫護人員配合治療,更好地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同時通過護理人員與患者的交流、溝通還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因此,優質護理應用于神經外科的護理工作中可有效的提高護理人員護理服務質量及患者護理滿意度。
結束語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采用優質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后其醫院制度考核得分、護理文書考核得分、護理安全考核得分、藥品安全考核得分及總考核得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的心理護理滿意度及總體護理滿意度均明顯優于采用常規護理模式進行護理的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健康教育滿意度及環境滿意度方面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Dupuytren骨折術后的臨床作用》中的研究結果相符;此外,在《優質護理在顱腦外傷中的應用》中的研究結果表明將優質護理應用于顱腦外傷患者的護理中可有效的提高搶救效率,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本研究和相關研究都表明將優質護理應用于神經外科護理中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護理服務質量及患者滿意度,有較高的而應用價值,應予廣泛應用和積極研究。
參考文獻:
[1]田云芝.優質護理在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社區醫師.2016(01).
[2]馬紅云.優質護理服務在外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