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對急性腸炎患者臨床優質護理方法進行研究,并對優質護理的臨床效果展開分析。方法:本次護理研究活動抽選對象為我院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間,在我院就診治療的急性腸炎患者,共計120例,通過對患者進行大便檢查、鋇劑檢查、內鏡檢查等方法,最終確診患者患有急性腸炎。按照患者的性別、年齡以及急性腸炎病癥程度的不同,隨機將患者分為兩個實驗組,對照組:60例,采用基礎性護理措施;干預組:60例,在基礎護理的基礎上,采用了優質護理干預。結果:經過階段性治療和護理干預,干預組:60例,痊愈53例,有效6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8.33%;平均住院時間3.23±0.56日;止瀉時間:1.21±0.55日。護理滿意度:100%(60/60)。對照組:60例,痊愈42例,有效12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90%;平均住院時間6.15±1.26日;止瀉時間:3.121±1.34日。護理滿意度:83.33%(50/60)。兩組患者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急性腸炎治療中,采用優質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提高臨床效果,盡快止瀉,減少住院時間,建議應用推廣。
關鍵詞:急性腸炎;優質護理;有效率;止瀉時間;護理滿意率;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護理研究活動抽選對象為我院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間,在我院就診治療的急性腸炎患者,共計120例,通過對患者進行大便檢查、鋇劑檢查、內鏡檢查等方法,最終確診患者患有急性腸炎。按照患者的性別、年齡以及急性腸炎病癥程度的不同,隨機將患者分為兩個實驗組,對照組:60例,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齡在14歲至67歲,平均年齡43±12.3歲,病程2日至18日,平均病程5.23±1.53日;主要臨床表現均出現腹瀉現象(每日大便次數大于等于5日),其中腹痛24例,惡心21例,嘔吐14例,發熱18例,出血5例,穿孔2例,脫肛2例,大便失禁1例。干預組:60例,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齡在13歲至69歲,平均年齡44±15.4歲,病程3日至16日,平均病程6.11±1.26日;主要臨床表現均出現腹瀉現象(每日大便次數大于等于5日),其中腹痛25例,惡心22例,嘔吐15例,發熱16例,出血4例,穿孔2例,脫肛2例,大便失禁1例。臨床表現具有重疊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60例,采用基礎性護理措施;干預組:60例,在基礎護理的基礎上,采用了優質護理干預。
1.2.1基礎護理
護理人員對為患者創造一個適宜的臨床環境,保證室內的濕度、溫度,注意通風,做好室內消毒,加強患者休息時間,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是否正常,出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及時給予處理。按照醫囑要求做好配藥護理。
1.2.2腹瀉高熱護理
護理人員要求患者嚴格按照醫囑要求按時服藥,如果出現腹痛劇烈現象,應進行止痛護理,服用適量的解痙劑。對于體溫高于38攝氏度的患者,按照醫囑要求給予靜脈滴注、口服退燒藥物,并要求患者增加飲水量,進行必要的物理降溫。
1.2.3肛門護理
如果患者腹瀉較為嚴重,出現脫肛現象,護理人員可以使用紗布輕輕對肛門周圍進行按摩,患者排便后,應及時用清水,對肛門進行清洗,及時保證肛門周圍的清潔衛生,避免出現感染現象。
1.2.4藥物護理
腹瀉較為嚴重的患者,容易發生脫水、劇烈嘔吐,護理人員應對患者及時補充生理鹽水,同時加入抗生素類藥物,采用靜脈滴注的方式進行。對于細菌感染引發的急性腸炎,應按照醫囑給予黃連素、慶大霉素和氟哌酸配合用藥治療。對于食物中毒引發的急性腸炎,應對患者給予5%的碳酸氫鈉,通過肌注治療。如果出現消化道出血現象,應為患者注射去甲腎上腺素,同時給予冰鹽水進行治療,對于出血量較大的患者,應考慮輸血護理。
1.2.5心理護理
急性腸炎患者常常會出現嚴重腹瀉、惡心、嘔吐、發熱現象,嚴重時會出現大小便失禁、脫水、脫肛、消化道出血等問題,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在這種情況下,患者會產生焦慮、恐慌以及憂郁等不良情緒,針對這些問題,護理人員首先,應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工作,通過耐心交流,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訴求,解決患者心理疑問,排除患者的心理問題。其次,護理人員應為患者做好急性腸炎的知識宣講,讓患者了解急性腸炎病癥,為能夠積極配合治療,打下基礎。第三,護理人員要鼓勵患者敢于面對病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樹立戰勝腸炎的信心。
1.2.6飲食護理
急性腸炎患者,容易出現腹瀉、嘔吐現象,導致體內失水過多,因此,飲食方面多以流食為主,例如,稀飯、藕粉、掛面湯等。對于腹瀉較為嚴重,出現脫水的患者,應多增加飲水次數,飲食中加入湯水,例如,菜湯、米湯、淡鹽水等,及時補充水分、維生素和電解質。為了防止患者胃腸道出現發酵,引發脹氣,在腸炎期間,禁食不好消化的食物,例如,牛奶、雞蛋、含糖多的食物、牛肉等。飲食方面要加強衛生,避免細菌的進入,引發病情的進一步發展。此外,禁食高脂肪類食物,例如油炸食品、熏腌食品、辛辣食品等。多食用粗纖維、易消化的蔬菜、水果。急性腸炎在恢復期間,腸胃仍然對食物比較敏感,飲食方面以清淡、軟爛、易消化食品為主。避免生冷、油膩、堅硬的食物。等恢復期過后3日左右,再逐漸回復正常飲食。
1.3問卷設計
在護理期間,為120例患者設計了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共發120份,收回120份,均為有效問卷。
2結果
經過階段性治療和護理干預,干預組:60例,痊愈53例,有效6例,無效1例,痊愈率88.33%,總有效率98.33%;平均住院時間3.23±0.56日;止瀉時間:1.21±0.55日。護理滿意度:100%(滿意60例,一般0例,不滿意0例)。對照組:60例,痊愈42例,有效12例,無效6例,痊愈率70%,總有效率90%;平均住院時間6.15±1.26日;止瀉時間:3.121±1.34日。護理滿意度:83.33%(滿意50例,一般8例,不滿意2例)。兩組患者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結論
在急性腸炎治療中,采用基礎護理的同時,加入多種護理方式,能夠有效提高臨床效果,上述實驗中,臨床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別提高了18.33%和8.33%。同時提高了止瀉的效率,減少住院時間,大大減輕了患者的痛苦,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評,降低護患糾紛,因此,建議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黃迎春,張婷婷,王新穎等.放射性腸炎患者營養支持護理的研究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32):3958-3960.
[2]劉平,滕敬華.心理干預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7):1279-1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