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為了探究顱腦損傷患者的臨床護理措施,保證患者可以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顱腦損傷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均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在常規護理模式的基礎上使用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結果:對兩組患者進行護理之后,觀察組的患者護理總有效率93.33%(28/30),對照組的患者護理總有效率為66.67%(20/30),兩組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要低于對照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6.67%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20%(6/3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顱腦損傷臨床護理當中使用綜合護理干預措施,有助于將護理效果提高,降低住院時間,減少并發癥發生率,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顱腦損傷;臨床護理;措施
顱腦損傷的病情具備復雜多變、病死率高的特征,因為昏迷、躁動、缺少主訴能力,從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護理工作的困難。顱內血腫是顱腦損傷的重要并發癥之一,發病率在重型腦外傷當中占到了3-13%,在重型腦外傷當中占到25-45%,一旦不進行有效的治療,那么顱內血腫將極有可能變成死亡或者植物生存情況。所以顱腦損傷患者要進行及時有效的護理措施,對病情嚴密監視,發現病情改變之后進行精心護理,是保證顱腦損傷患者安全的重要步驟。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顱腦損傷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均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其中對照組患者男20例,女10例,年齡為18-77歲,平均年齡為(43.5±9.8)歲。觀察組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齡為17-76歲,平均年齡為(42.5±10.7)歲。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
1.2方法
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在常規護理模式的基礎上使用綜合護理干預措施,
1.2.1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
想要將患者的生命體征檢測的精準性提高,測量的過程中需要遵照呼吸、脈搏以及血壓的順序進行。一旦發現患者出現異常的血壓和脈搏,患者呼吸和心跳將減弱,要對患者并發腦功能衰竭的癥狀進行考量,對枕骨骨折的病患,一旦突發呼吸緩慢或者停止的情況,要對枕骨大孔疝進行預防。
1.2.2心理護理
護理工作人員需要對患者的病情嚴密觀察,和患者充分有效的溝通交流,保持信任,將消除對陌生環境、病情的恐懼以及預后的焦慮的心理狀態。與此同時加強和患者家屬的溝通,保證可以將患者的精心護理以及陪同工作做好。
1.2.3呼吸道護理
護理工作者要增強對患者的呼吸道護理,保證患者呼吸順暢,指導患者可以將口腔的分泌物及時排除,防止出現呼吸道阻塞的情況。對意識不清楚的患者,護理工作者需要對其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嚴密監測,對其血氧飽和度進行監測,要按照患者的情況實現氣管插管,將氣管切開的患者,在氧氣濃度高的環境中,可能會造成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護理工作人員要主動給患者吸痰,要對痰液的量以及性質進行緊密觀察。為了防止出現感染,每次吸痰之后要將吸痰管及時進行更換。
1.2.4體位護理
護理工作人員要對患者的體位進行指導,保證患者可以維持正確的體位,幫助患者翻身,此外要教給患者正確的咳嗽方法,將痰液排除。護理工作人員要按照患者的實際病情情況給患者抬高床頭,注意時間不要過久。
1.2.5預防顱內感染
手術之后顱內放置引流管患者,要避免引流管受到壓迫、脫落,保證通暢,外出檢查的同時夾緊引流管,引流裝置要始終維持在切口部位之下,降低逆流導致顱內感染發生幾率,保證引流管清潔干燥以及引流管道密閉,將引流液及時傾倒,同時將顏色和劑量進行記錄。護理人員對切口周圍分泌物情況嚴密觀察,嚴格執行消毒與無菌操作的規律,防止二次感染出現,謹遵醫生囑托利用抗生素防止顱內感染。
1.3統計學方法
文中主要是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17.0對數據進行整理,計數資料利用“`x±s”來表示,利用t進行檢驗,計量資料使用%來進行表示,利用X2進行檢驗工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利用P<0.05來表示。
2結果
2.1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總有效率
對兩組患者進行護理之后,觀察組的患者15例顯效,13例有效,2例無效。護理總有效率93.33%;對照組的患者11例顯效,9例有效,10例無效。護理總有效率為66.67%,兩組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比較兩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和并發癥發生率
觀察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要低于對照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出現并發癥2例,并發癥發生率6.67%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出現并發癥6例,并發癥發生率2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討論
作為一種嚴重的創傷性的疾病的輪腦損傷,大部分都是因為嚴重的交通事故、高空墜落以及頭部外傷引起,病情繁雜,起病急、嚴重、危險的特征。一般顱內損傷的患者病情變化多樣,容易出現繼發顱內高壓情況,患者昏迷時間過久,病死率和致殘率都比較高,所以,臨床上顱腦損傷病患護理工作意義非凡。
4結論
綜上所述,對顱腦損傷患者使用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將患者的病情全面進行觀察,將病情變化及時了解,利用有效的措施。經過護理之后,提高了護理效率,降低住院時間,減少并發癥發生率,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江林燕.顱腦損傷患者預防肺部感染的護理措施[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02:301.
[2]趙繼紅,張紅梅,武文杰.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常見并發癥原因分析及護理措施[J].新鄉醫學院學報,2017,05:446-448.
[3]趙曉君,惠蓉,王丹,王桃,王俊,張強.臨床護理路徑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發生應激性潰瘍的干預效果[J].山西醫藥雜志,2017,09:1107-1109.
[4]艾秋云.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臨床護理研究[J].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6,04:24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