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FPG、2hPG、HbALc對糖尿病患者的診斷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糖尿病患者110例作為觀察組,并選取同期我院健康體檢者80例作為對照組,分別檢測受檢者的FPG、2hPG、HbALc水平。對兩組受檢者的FPG、2hPG、HbALc水平以及不同指標下糖尿病漏診率和確診率進行觀察與比較。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FPG、2hPG、HbALc水平明顯較對照組高,P<0.05。2hPG、HbALc的漏診率和確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hPG、HbALc的漏診率明顯較FPG低,確診率高于FPG,P<0.05。結論 FPG、2hPG、HbALc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診斷具具有經濟性、簡便性特征,可作為糖尿病臨床診斷的首選方法。
關鍵詞:FPG;2hPG;HbALc;糖尿病;診斷效果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代謝性疾病,隨著我國近年來,人們生活質量的明顯改善,飲食習慣、生活方式得到改變,全國肥胖人口在不斷增加,糖尿病的發病率也在不斷增長,對人們健康產生重要的影響。而2型糖尿病在發病初期具有隱匿性,無典型的臨床癥狀,只有在體檢或存在嚴重并發癥時才得到診療,對患者健康存在一定的影響[1]。為了對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診斷工作進行研究,本組采用FPG、2hPG、HbALc三項指標來判斷對糖尿病患者的診斷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糖尿病患者110例作為觀察組,所有患者均確診為2型糖尿病,其中男性64例,女性46例;年齡27-59歲,平均年齡為(37.48±4.15)歲。選取同期健康體檢者80例作為對照組,經檢查體檢者彩超、心電圖、體液、血液等各項指標正常,口服糖耐量試驗正常。其中男性37例,女性33例;年齡25-62歲,平均年齡為(41.13±3.28)歲。兩組受檢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各組對象均在空腹8h后,于次日早晨進行抽取空腹靜脈血5ml,檢測FPG、HbALc水平。各組對象在抽取空腹血液10min后口服250ml葡萄糖溶液,2h后采集后靜脈血2ml,檢測2hPG水平。上述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時血糖均在3000r/min離心15min后對血糖濃度進行檢測[2]。采用終點法對FPG和2hPG進行檢測,試劑采用西門子生化試劑套盒,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儀器,標準品為復合標準血清。HbALc測定采用免疫比濁法進行檢測,試劑采用原裝進口配套試劑,采用原裝配套標準品。
1.3觀察指標:對兩組受檢者的FPG、2hPG、HbALc水平以及不同指標下糖尿病患者的漏診率和確診率進行觀察與比較。判斷標準為:FPG大于7.1mmol/L;2hPG大于11.2mmol/L,HbALc大于6.4%[3]。
1.4統計學方法: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3.0對研究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行t檢驗,P<0.05,表明差異顯著,所得數據之間的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受檢者FPG、2hPG、HbALc水平比較:對照組的FPG水平為(5.12±0.23)mmol/L、2hPG水平為(6.05±1.34)mmol/L、HbALc水平為(5.57±0.65)%;觀察組的FPG水平為(7.68±2.64)mmol/L、2hPG水平為(15.32±5.38)mmol/L、HbALc水平為(8.48±1.67)%;觀察組患者的FPG、2hPG、HbALc水平均明顯較對照組高,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2不同指標下糖尿病患者漏診率和確診率:本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FPG大于7.1mmol/L有51例,確診率為46.36%,漏診率為53.64%;2hPG大于11.2mmol/L有98例,確診率為89.10%,漏診率為10.90%;HbALc大于6.4%有84例,確診率為76.36%,漏診率為23.64%。三項指標中的任何一項指標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則可以確診為糖尿病,而這三項指標中2hPG、HbALc的漏診率和確診率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2hPG、HbALc的確診率明顯較FPG高,漏診率明顯較FPG低,P<0.05[4]。
3.討論
糖尿病的發病率呈逐年增長的趨勢,由于糖尿病的早期癥狀不明顯,若不在早期進行干預則容易進展為2型糖尿病,因此需要加強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診斷,對糖尿病進行預防和控制,對糖尿病患者來說具有重要意義。而FPG是我國常用的糖尿病診斷指標,但這種檢測指標的靈敏度較低。
本文就針對我院2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體檢者進行FPG、2hPG、HbALc測定,探討FPG、2hPG、HbALc 對糖尿病患者的診斷效果。經研究發現,2型糖尿病患者的FPG、2hPG、HbALc 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其中2hPG、HbALc的確診率和漏診率都明顯優于FPG,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特異性[5]。其中HbALc主要檢測前1-3個月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不受運動、進食的影響,體內變異率較小,因此在對糖尿病的臨床診斷中廣受醫師的歡迎。研究結果表明,FPG、2hPG、HbALc 對糖尿病臨床診斷、篩查及風險評估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及較高的臨床診斷價值。
參考文獻:
[1]楊勇. 西格列汀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2016,(02):57-58.
[2]嚴兆丹,胡菊萍,張令暉. 利格列汀聯合阿卡波糖治療老年糖尿病臨床療效和安全性分析[J]. 華夏醫學,2015,(02):33-35.
[3]李艷玲,張星光,陳彬,張琨. 維格列汀對新診斷2型糖尿病的療效及對血糖波動的影響研究[J]. 中國全科醫學,2014,(28):3350-3352+3355.
[4]朱紅霞,鄧堯龍,李英,王敏哲. 膀胱功能訓練聯合彌可保治療糖尿病膀胱病變療效觀察[J]. 海南醫學,2014,(15):2285-2286.
[5]張玉會. 綜合性中醫護理對2型糖尿病患者情志及代謝指標影響分析[J]. 中醫藥導報,2014,(03):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