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在開展急性腦梗死治療工作期間,觀察采用阿替普酶溶栓療法加以施治后獲得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5年05月~2017年02月收治的66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為本次實驗對象;憑借數字奇偶法對本次研究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分組;對照組:開展急性腦梗死治療工作期間,應用非溶栓療法展開;觀察組:開展急性腦梗死治療工作期間,應用阿替普酶溶栓療法展開;最終對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結果回顧性分析。結果:同對照組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結果對比,觀察組急性腦梗死患者獲得顯著性減少(P<0.05)。結論:臨床在開展急性腦梗死治療工作期間,有效應用阿替普酶溶栓療法展開,對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的改善可以加以充分確保,從而對于急性腦梗死患者預后能力的優化做出充分保證。
關鍵詞:阿替普酶;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臨床價值
當前對于腦血管病在施以臨床治療期間,溶栓療法獲得廣泛應用。通過準備溶栓藥物對急性腦梗死患者施治,對于患者缺血區循環的重建以及損傷神經細胞的搶救可以加以充分確保,從而對于致殘率的降低、梗死面積的縮小以及病后生活質量的提高做出充分保證[1]。本文將進一步明確準備溶栓療法對急性腦梗死患者施治的價值所在作為研究目的,以此說明阿替普酶溶栓療法的應用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5年05月~2017年02月收治的66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為本次實驗對象;憑借數字奇偶法對本次研究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分組;對照組(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齡分布范圍為19歲~81歲,平均年齡為(62.15±11.49)歲;觀察組(33例):男21例,女12例;年齡分布范圍為21歲~82歲,平均年齡為(62.19±11.53)歲;對兩組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性別以及平均年齡施以對比,呈現出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選擇標準
①患者的年齡分布范圍為19歲~82歲;所有患者的發病時間全部小于4.5小時;②患者表現出腦功能損害癥狀持續的時間在1小時以上;③所有急性腦梗死患者未呈現出顯著的意識障礙,患者的血壓水平在180/100mmHg以下[2]。
1.3 排除標準
①將以往存在顱內出血史、腦梗死疾病史以及胃腸道出血史的患者排除;②將當前施以抗凝治療的患者排除;③將懷疑因為血流動力學機制導致表現出腦梗死的患者排除[3]。
1.4 方法
對照組:開展急性腦梗死治療工作期間,應用非溶栓療法展開;觀察組:開展急性腦梗死治療工作期間,應用阿替普酶溶栓療法展開;對照組首先準備血小板抑制劑以及自由基清除劑加以施治;此外準備劑量為300毫克的腸溶阿司匹林藥物加以口服治療,之后控制藥物應用劑量為100毫克/天;對于表現出腦水腫癥狀患者,配合準備甘露醇(濃度為20%)對患者施以靜脈滴注治療;對于無法進食的患者,于臨床對其施以補液治療;觀察組則準備劑量為5毫克的阿替普酶+劑量為10毫升的生理鹽水展開靜脈推注工作;此外,準備劑量為45毫克的阿替普酶+劑量以及濃度分別為100毫升以及0.9%的氯化鈉注射液展開滴注,要求在1小時內完成;之后在一天內,禁止選擇氯吡格雷藥物以及阿司匹林藥物加以施治。
1.5 統計學方法
準備統計學軟件SPSS20.0對本次研究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治療結果分析,計量資料(神經功能缺損評分)以 形式體現并施以t檢驗,以P<0.05為差異顯著,統計學意義顯著。
2、結果
同對照組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結果對比,觀察組急性腦梗死患者獲得顯著性減少(P<0.05),見表1。
3、討論
對腦梗死疾病病理基礎加以分析,主要因為患者呈現出膽固醇沉積的情況以及動脈內膜深層脂肪變性的情況后,相繼表現出纖維組織增生、粥樣硬化斑塊以及斑塊內膜破裂出血的現象,進而呈現出潰瘍病變的現象,此種狀態下患者的血小板表現為凝集狀態,從而使得血管腔狹窄癥狀以及血管腔閉塞癥狀出現嚴重的現象。腦梗死狀態下的患者,其梗死區域腦細胞會呈現出部分壞死癥狀,最終表現出半暗帶的現象。
對于急性腦梗死患者,于臨床選擇超早期溶栓療法加以施治,可以獲得確切效果。應用阿替普酶溶栓療法展開急性腦梗死疾病治療,針對纖溶酶原呈現出的親和力較為顯著,對于局部溶栓效果可以確保充分發揮,并且施治后的急性腦梗死患者,其神經功能可獲得確切改善,進而避免因為梗死疾病的影響,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系列威脅。
本次研究中,應用阿替普酶溶栓療法展開治療的觀察組急性腦梗死患者,同應用非溶栓療法展開治療的對照組急性腦梗死患者比較,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結觀察組急性腦梗死患者獲得顯著性減少(P<0.05),從而證明阿替普酶溶栓療法的充分實施,對于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的改善可以做出充分保證,進而避免梗死疾病的影響導致患者表現出系列嚴重后果,使得疾病病程獲得顯著縮短,從而可為急性腦梗死患者療效提高加以充分確保,使得最終獲得的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得以顯著性提高,凸顯對急性腦梗死患者施以阿替普酶溶栓治療的價值所在。
綜上所述,臨床在開展急性腦梗死疾病治療工作期間,應用阿替普酶溶栓療法展開施治,不會呈現出顯著出血癥狀,并且通過溶栓效應,對于患者腦梗死區域的正常血液供應可以做出充分保證,進而對于半暗區進行有效挽救,使得患者的病殘程度獲得顯著緩解,使得腦梗死疾病治愈率顯著提高,最終有效優化急性腦梗死患者的預后能力。
參考文獻:
[1] 呂憲民,曹亦賓,李欣等.阿替普酶溶栓后抗凝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8):834-836.
[2] 周鵬.阿替普酶溶栓后抗凝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1,49(31):42-44.
[3] 王愛明,王佼佼,張鳳佳等.急性腦梗死早期征象與阿替普酶靜脈溶栓療效相關性分析[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5(10):1054-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