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重癥監護病人出現煩躁的原因及采取的護理措施。方法:對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重癥患者躁動情況進行分析,研究患者出現躁動的原因及護理措施。結果:實驗組患者躁動經過護理干預后,患者的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之間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分析重癥監護室患者產生煩躁躁動的原因,根據不同情況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可有效的緩解、減少患者的躁動情況,以保證患者的安全,促進早日康復。
關鍵詞:重癥監護病人;躁動;原因及護理
重癥監護病人由于疾病較嚴重,疼痛、病情、環境、心情煩躁等都會使患者有躁動掙扎的表現,煩躁躁動不但會增加患者自身的痛苦,還會對護理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1]。病人在重癥監護病房中發生煩躁躁動的概率大,患者的病死率和并發癥的發生率增加,所以護理人員應盡早找出患者躁動的原因,及時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以減輕或去除存在的影響因素,保證治療和護理的工作順利進行。下面對我院重癥監護病房的60例煩躁躁動患者進行研究,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躁動的患者對研究對象,按入院順序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30例,其中男患者32例,女患者28例,年齡6-78歲,平均(36.5±4.8)歲,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躁動情況,根據Riker鎮靜躁動評分均在5-7分。
1.2根據患者的不同行為對其躁動程度及意識情況進行評分[2]:不能喚醒為1分,非常鎮靜為2分,鎮靜為3分,安靜合作為4分,躁動為5分,非常躁動為6分,危險躁動為7分。危險躁動:患者試圖拔除身體插置的各種管道,在床上不斷掙扎,攻擊醫護人員;非常躁動:咬氣管插管管道,需使用約束帶等措施束縛患者,并不斷的語言勸阻;躁動:身體躁動或焦慮,通過勸解后可安靜;安靜合作:服從指令,容易喚醒;鎮靜:患者呈嗜睡狀態,通過語言成績或搖動可將患者喚醒,很快又入睡;非常鎮靜:對軀體刺激有反應,有自主活動,但是不能正確的交流和服從指令;不能喚醒:對患者進行惡性刺激(吸痰、壓迫眼眶、胸骨、甲床)仍不能喚醒,不能服從指令和交流。
1.3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采取重癥監護室常規護理,實驗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采取躁動護理干預,方法如下。
1.3.1鎮痛護理:部分患者行手術治療術后切口處的劇烈疼痛容易引起煩躁躁動,醫護人員可為患者應用止痛泵持續泵入藥物治療,若鎮痛效果不佳時,可遵醫囑給予鹽酸布桂嗪、嗎啡等止痛藥物治療,以消除患者的疼痛。
1.3.2加強管道護理:對煩躁躁動的患者使用約束帶,床邊上床檔;對患者及家屬做好解釋工作;加強對約束肢體溫度、顏色的觀察,每隔2小時松除15分鐘,若出現皮膚的淤血或勒傷,應立即解除約束帶;對約束的部位、時間、病情、原因等做好記錄,并做好床頭交接班;妥善固定各導管,加強巡視,必要時使用鎮靜劑。
1.3.3減少對病人的刺激:減少不必要的刺激,主要包括操作刺激和管路刺激等[3].輸液時盡量一針見血,少數穿刺的次數;維持重癥監護室適宜的溫度和濕度。
1.3.4基礎和生活護理:照顧患者食用高熱量、高蛋白、富含維生素的清淡、低脂飲食,保持大小便通暢;加強患者的基礎護理,保持患者床單位的清潔、干燥,防止壓瘡的發生;為患者做晨晚間護理,注意患者的口腔衛生,口腔護理時要避開患者躁動發作,防止患者咬斷口腔棉棒或將其吞服;為患者修剪指甲,防止抓傷自己;留置尿管的患者,定時為患者做尿管護理,防止尿路感染的發生加重病情;嚴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如出現變化及時向醫生匯報,并采取搶救措施;觀察患者用藥后的不良反應和副作用,對患者的煩躁原因進行正確的評估,并采取相應的措施。
1.3.5心理護理:患者進入重癥監護病房后沒有家屬的陪伴,會有孤獨、焦慮的情緒,沒有安全感。護理人員要為患者營造一個舒適、安靜的病房環境,減少病房的噪音;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困擾,盡量滿足患者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需求,對有緊張、焦慮的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對不能語言表達的患者通過表情、文字、圖片等與患者進行交流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積極主動配合治療。
14觀察項目:根據患者的不同行為對其躁動程度及意識情況,觀察兩組患者躁動改善情況。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驗組患者經過躁動護理干預后,患者的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之間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結論
引起重癥監護患者煩躁躁動的原因主要有疼痛、環境改變、藥物作用、疾病等原因。疼痛原因:疼痛是導致患者躁動的主要原因。患者手術后麻醉恢復期意識未清醒,但恢復的感覺神經使患者出現不自主的躁動表現;疼痛可影響患者的睡眠和代謝的改變,從而導致組織耗氧量增加、心動過速、免疫抑制和代謝加快等。環境改變和刺激:在患者實施有刺激性的護理措施,如插置各種管道、吸痰時及各種燈光刺激、噪聲刺激和患者自身的尿潴留等都會使患者煩躁,引起躁動;重癥監護病房通宵照明,患者會缺乏晝夜節律感和時間感,夜間搶救鄰床病人、護理、治療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睡眠,睡眠障礙2-5天后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緊張等精神癥狀[4];長期使用心電監護、留置的各種管道及晚間的輸液等治療措施會使患者產生煩躁;氣管插管的患者機械通氣不適是引起患者躁動的常見原因;管道對口腔黏膜的刺激使病人無法表達身體的不適感,從而引發患者的煩躁。藥物作用:重癥病人病情較重,使用藥物較多,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或藥物本身的副作用等會使患者出現難以預計的不良發應,導致患者意識紊亂和煩躁躁動;使用氨茶堿、阿托品等藥物,會使患者出現煩躁的癥狀,醫護人員可根據患者的情況減量或停藥。疾病作用:有腦損傷、癲癇、出血及中毒等癥狀的患者容易出現躁動;低血糖、低血壓、低血氧癥的患者也會有激動煩躁的癥狀[5];腦科患者手術后意識不清容易出現煩躁。其他方面:重癥監護室內不允許家屬陪伴,患者會產生孤獨和焦慮的情緒,容易引起躁動;患者擔心治療費用增加家庭負擔,強烈要求出院。
綜上所述,重癥監護室患者發生躁動的原因很多,護理人員應分析發生躁動的原因,并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采取個性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減少躁動的發生,以保證患者的安全,促進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丁桂梅.重癥監護病房病人煩躁躁動的原因與護理[J].全科護理,2012,10(33):3080-3081.
[2]王丹,崔紅瑞,狄盼盼等.意識障礙伴躁動的患者使用肢體約束帶期間的護理安全管理[J].山西醫藥雜志(下半月版),2013,42(10):595-596.
[3]張愛敏,岳海鷹.ICU患者疼痛躁動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32):7863-7864.
[4]湯儉芳.重型顱腦損傷88例躁動原因分析及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35):8744-8745.
[5]朱婉凝.IUC患者躁動原因分析及護理[J].飲食保健,2015,2(12):169.